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10946
 秋天的楓葉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幸福的菩提》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貧窮的富裕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修行密碼
作者: 秋天的楓葉 日期: 2011.10.05  天氣:  心情:

修行密碼(1)----海濤法師 


 


1.修行就是要發現我們的本善,培養菩提心。如果抱持這個觀點,那麼無論是在修行或是從事各種的活動、甚至最世俗的情況,都能變成覺醒的工具。


2.菩提心像是深埋於我們心中的一顆珍寶——只要條件成熟,它就會顯露出來。


3.菩提心是我們最本然的狀態,它是令我們和地球眾生產生連結的根本善性。


4.菩提心是結合了慈悲的品質、無條件的開放性以及睿智。它是沒有任何概念、意見和自他之分的解脫之心。


5.在娑婆世界之中,我們發現了永不消逝的愛,覺醒的菩提心就是眾生最根本的善性。它是平和而溫暖的;它是清澈而靈敏的;它是開放而寬大的。


6.我們浪費了所有的能量,虛度了我們的人生,就是為了重新創造出一些不斷在瓦解的安全地帶,這便是輪迴的本質——一直在錯誤的地方尋找快樂,就是一種苦的惡性循環。


7.我們通常是以極為主觀的態度去聞法的,因此總以為佛法所論及的道理攸關真假是非。然而佛法從未告訴過我們孰真孰假,它只鼓勵我們親自去求證。


8.只有對恐懼熟知而不抵抗,才能產生虛豁開闊的心境。如果不對自我進行慈悲的探究,我們是無法培養出無懼之心的。


9.因為耽溺在苦樂、得失、寵辱以及毀譽四種對立的世間法中,我們才會不斷地輪迴。


10.每一個行為都會造成結果,如果我們能誠心覺察自己的意念,並願意回到當下這一刻,便是在播下未來覺醒的種子。


11.我們應該鼓勵自己發展出對天堂、地獄和一切事物的開放之心。只有抱持這樣的平等心才能體認到:不論發生什麼事,我們永遠都站在神聖的中道之中。


12.六度的修持可以使我們謙卑,讓我們保持真誠。


 


修行密碼(2)----海濤法師 


 


1.慈悲並非治療者與受創者之間的上下對待,那是一份平等的關係。我們必須對自己的黑暗面有所認識,才能與別人的陰暗面相處。


2.為自己的福報發歡喜心,關鍵在於充分融入生活的瑣事裡,時時維持著心靈的覺知。


3.四無量心——友愛、慈悲、喜樂及平等,會從有限發展成無限,在心剛要硬化成固執的觀點時,盡全力將它軟化下來。如果能軟化自己的心,內心所有的屏障就會倒塌下來。


4.安於當下,可以培養出友愛、慈悲、喜樂及平等這四無量心。眼前的這一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即使你只對一個眾生有愛心,也是很好的起點。


5.苦與樂本是形影相隨的,它們都是值得歡慶,也是極為平常的事。


6.生是痛苦而歡愉,死是痛苦而歡愉。一切事物的結束,正是另一件事的開始,所以,痛苦並非一種懲罰;快樂也不是一種獎賞。


7.當我們正在嫉妒、嫌惡、輕蔑或痛恨自己的時刻,如果還記得修心,便是有些成就了。


8.在修持菩提心的時候,你所感受到的那股法喜、那份敞開心胸和放下自我的喜悅感,也成了你和別人連結的一種方式。


9.我們最想躲開的事,往往是覺醒菩提心的關鍵所在。這些生猛的情緒瑕疵,正是勇士菩薩獲得智慧和慈悲的資糧。


10.菩提心有時被比喻成破碎之心的傷口,它使我們和所有曾經愛過的人緊緊相繫。這份真摯的哀傷可以使我們體認到大悲心。


11.當我們狂妄自負時,菩提心能使我們謙卑素樸;當我們嚴厲無情時,菩提心會柔軟我們的心;當我們昏瞶時,菩提心能覺醒我們,並穿透我們的冷漠與無情。


 


修行密碼(3)----海濤法師 


 


1.學習對自己仁慈是很重要的事。如果向內觀照自己的心,而開始發現到困惑與明覺、苦澀與甜美的真相,那麼我們不只是認清了自己,同時也認清了整個宇宙。


2.要感謝別人,但不要期待別人會感激我們。只是單純地打開心門就好,不要帶有任何期望。


3.看到別人精進持戒的時候,我們才會突然發現到自己的懶惰;透過坐禪,我們才能看見自己那散亂不休的心,以及漠不相干的態度。


4.布施的本質就是放下。心中若是有痛苦,代表我們還在執著某樣東西,通常執著的都是我們自己。


5.布施之旅可以深刻地連結起菩提心,讓我們心甘情願地放下心中的障礙。


6.我們開放自己的心,讓別人能碰觸到它。


7.在日常生活裡,布施能讓我們體驗到溫暖和韌性,使我們將信心建立在無邊的富足感之上。


8.忍辱波羅蜜是對治憤怒的一劑解藥,一種學會愛和關懷的方式,不論道途中遇見的對象是什麼。


9.持續地修習正念和發慈悲心,才能打破心中的藩籬,敞開自己的心胸。當我們學會安住於無所依恃的狀態時,這股熱情的能量就出現了。


10.如果我們以仁慈的心情來覺察自己的困惑,就能將這份慈心拓展到同樣在困惑的人身上。


11.施受法中有一句願文:「當世界充滿著邪惡時,要將所有的不幸轉成解脫之道。」


12.我們身處的環境、我們心目中的自己,這些都是修行的基礎。世間虛幻無常般的人生就是本慧的示現,這份智慧既是解脫的基礎,也是迷惑的根基。


13.禪定是一種完全沒有暴力、沒有攻擊性的修持。


 


修行密碼(4)----海濤法師 


 


1.透過發願來培養勇氣,為眾生、自己以及不喜歡的人發願,希望大家都能解脫痛苦,這樣的願心就是菩薩的心。


2.許多勇敢而慈悲的人早已對佛法有所體認,而且將它們傳授了下來,其中的信息就是「無懼」。


3.愛、佛性、勇氣——這些都不是我們的心能夠完全了解的密碼,但我們都可能經驗到它們。如果我們能靜觀事物瓦解,就會明白這些詞彙確實指出了生命的實相。


4.寬恕是菩提心最重要的成分,它使我們有能力放下過去,重新開始。但寬恕是勉強不來的,我們一旦有足夠的勇氣對自己敞開心胸,寬恕自然會顯現出來。


5.寬恕只不過是本善的一種表達,也是開放之心的自然展現。


6.生命的悲慘與不幸,雖是人生的痛苦面,但卻能相當程度地軟化我們的心。體認到痛苦,乃是憐恤別人的要素之一。


7.發慈悲心的結果,會讓我們對痛苦的緣由產生深入的理解。我們發願,不但外在的痛苦能減輕,我們所有人也都不再以行為和思想來助長無明和困惑。


8.無論所處的環境是快樂或是悲慘,都要灌溉我們的菩提善種,如此才能對心中正向的種子產生更大的信心。


9.經常滋養發願的習慣,但願痛苦及導致痛苦的種子都能減少,而智慧和慈悲都能增長。


10.滋養良好的習慣,來培養心中的善性和開放性。


11.我們一旦了悟過程就是目標,自然會有一種「凡事都有解」的感受。如此一來,從我們困惑的心中生起的每一個現象,都可以被視為解脫之道。


12.以慈悲的態度探索我們的情緒和念頭。慈悲地探索自己的內在反應和對治問題的策略,乃是覺醒過程裡最根本的方法。


13.佛陀最基本的教法就是不對自己或別人造成任何傷害,並且以勇氣和敬意以及誠實和仁慈的態度來觀照自己的內心。

標籤:
瀏覽次數:26    人氣指數:26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幸福的菩提》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貧窮的富裕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