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465840
 Johnson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19全球50大車款銷售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回覆信件特徵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高CP值員工淪為中年失業
作者: Johnson 日期: 2020.02.03  天氣:  心情:
每天最早到、最晚下班...高CP值員工如何淪為中年失業高危險群?
我前公司壹傳媒有個「搖蘋果樹」的慣例,每年要搖掉10分之1的蘋果(員工),再為蘋果樹補進新血。
這道理與「木桶理論」一樣,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並不是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是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那木桶才能裝滿水;只要這個木桶上有一塊木板不夠高,木桶裡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
我記得,當時公司裡有個很乖的女生,每天準時上班、也最晚下班,幾乎沒犯過什麼錯,但她卻在搖蘋果樹時,被主管放入了淘汰名單。當她知道自己被資遣後,忍不住在辦公室哭了起來。
我私下問了她的主管,主管無奈地說:「我也知道她很聽話,但我需要留下有產值、有價值的人。部門的其他人都有不能被取代的地方,而她的工作,誰都可以代替……」
如果,換作你當主管,扛著公司績效的壓力,一個每天最早到、最晚下班, 但誰都可以取代的乖乖牌員工,和一個對部門有產值、非他不可的員工, 你會留下哪一個?
這就是職場的市場機制,最先被淘汰的,大多是「只有CP 值,卻創造不出高價值」的人。
我並沒有想拿自己的青春、健康、生活去換「高CP 值」的虛名。坦白說, 這形容詞聽起來挺悲壯淒涼的……就像一家餐廳,能被讚賞的優點只剩「CP 值高」,其他一無可取。料理絕讚、服務貼心、用餐氣氛舒適,這些才是一家餐廳存在的「價值」。
德國有8千萬人口,只占了全球人口的1%,卻創造出超過2千個世界級名牌,是什麼原因讓世界各國對「德國製造」有種特別的崇拜呢?
「德國製造」有個特色,都很貴!就連德國人自己都承認德國貨就是「物美、價不廉」,這和追求「高CP 值」的台灣代工業的觀念完全不同。
只靠CP 值維生,是一種苟且偷安的生存模式。
它的風險很小、聽起來似乎很合理,所以一開始的確會讓人買單,但隨著時間拉長,高CP 值能獲得的報酬與回饋,便會開始遞減。
當市場其他競爭者也開始破盤、殺價,更多新競爭者用更低成本加入競爭,只會陷入一種人人可取代的迴旋。
職場上,最不缺的就是新鮮的肝。幾年之後,你已經被操壞的肝,怎麼去和他們拚呢?
會被時間、潮流先淘汰,變成中年失業、下流老人的,大多是只有CP 值, 卻創造不出高價值的人。他們不努力嗎?他們不聽話嗎?只是他們除了努力和聽話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價值。
想在職場上、公司體制裡活得好、活得久,就要讓自己成為「高價值」的員工;記住,高CP 值的乖乖牌太多、太氾濫了,但價值型的員工卻最難被取代。
你不用當職場上的「第一」,但要成為無可取代的「唯一」。
我在32歲,爬到了公司企劃部主管的位置。那是我第一次需要面對來應徵、面試的新人。
崴爺將條件和能力需求提給公司人資。很快地,就刊上人力銀行網站∼ 「企劃專員:2年以上,媒體或廣告業相關經驗者。」
職缺刊出隔天,我的信箱塞滿了應徵者的E-mail。兩個「企劃專員」的職缺,不到一星期就收到200多封的主動投遞履歷。
200封!根本不可能每一個都找來聊。於是我先做了第一步篩選。把資格不符的履歷刪除後,打算挑出十名應徵者來面試。這時候,崴爺遇到了一個問題。
200封履歷中,大約有「兩成」的經歷和能力是十分符合職缺的,要從這40份履歷,挑出10位面試,真的好困難。我該用什麼作為取捨的「標準」?星座、長相、學歷、身高、體重?總得有個依據才行。
好幾位應徵者的經歷,看來很完美,但他們的年紀比我大上3至5歲,甚至10歲。如果用了他們,我罩得住這些前輩嗎?他們肯讓我帶領嗎?
他們之前的職稱和薪資,都不錯,甚至已是副理、經理的職位,為什麼肯屈就企劃專員的位置呢?這些應徵者以前的公司,在媒體業界都頗有盛名,為什麼要跳槽呢?
我的心中,不斷地冒出疑問。
最後,我請來面試的,全都是年紀比我小的應徵者。
崴爺知道,上面說的故事很殘忍也很現實,但我想這是很多老闆、企業主管在收到履歷時的反應。
35歲之後,你已經不再是等待琢磨、等人發掘的「原石」;而是該讓人清清楚楚地看到你的「價值」。
如果你已被磨成「金子」,人家自然看得到,也會張開雙手歡迎。但如果你不是「金子」,千萬不要誤會自己是塊「金子」啊。
還以為,自己有本錢和年輕時一樣,不喜歡、不順眼就跳槽。這時上有高堂、下有妻小,容不得你耍任性,隨便開除老闆。
35歲後,是職場「因果報應」的開始。
中年之後能順利轉職、還不必低就的人,半數以上,靠得不是人力銀行上的「履歷表」,而是靠業內的「口碑和人脈」。
偶爾,會有以前的同事或朋友,希望崴爺幫忙介紹工作。如果他平時就是個努力、上進、有才的人,我一定積極地推薦。但若共事時,他就是個廢柴,我只會敷衍一番,根本不敢把他推薦到朋友的公司,害了自己朋友。
崴爺和我合夥人曾經聊過,以我們現在坐4奔5的年紀,要回職場找工作,談何容易。好的公司與職缺早有人占了。往下屈就,我們自知是放不下身段的;所以,一定要好好地把公司做好才行啊。
35歲之後的履歷表,不是幾張WORD 文件就能搞定的。
中年之後,享受的是年輕種下的「福分」,抑或是承受以前造的「業障」,端看你是否廣結善緣,有口皆碑。這是35歲之前,你在職場上重要的功課。
標籤:
瀏覽次數:115    人氣指數:115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19全球50大車款銷售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回覆信件特徵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