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THE NEW YORK TIMES看到一篇文,說道一個快樂的婚姻是個在於"我"的婚姻。("我",Me,講的是在關係中自己身為一個個體的重要性,而不是家庭、社會其他結構面向)這篇文章報導幾位心理學教授的研究結果,想起前兩年看過幾本跟親密關係的轉變相關書籍,人類的親密關係,從過去"男"、"女"的婚姻到現在各種不同性別的結合,從過去功能性、經濟的訴求到現在越來越趨近純粹情感的契合。有學者以此實作研究調查,顯影現代親密關係的轉變的樣貌。覺得蠻有意思的,概譯一下部分內容...
長久的婚姻不代表婚姻生活快樂,因為很多伴侶維持婚姻的長久是為了孩子、宗教或一些實際的原因。心理學教授 Arthur Aron從合作的研究調查中發現溝通技巧、心理健康、社會支援和壓力也是影響婚姻是否能長久的因素。但是這些都不必然對個人是有意義、樂在其中或永續存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