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640854
 靜靜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靜心如何向「光環之後」學習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靜心的塵世心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愛的分寸
作者: 靜靜 日期: 2016.10.04  天氣:  心情:



最近靜心鬧了一場蠻大的家庭革命,前幾天看「愛情保衛戰」節目時,節目中提到一個觀點:「親情,友情,愛情這三者的排序該為何?」,靜心這個功課的主題:慈悲的境界。靜心想大膽調皮一次,藉由這個觀點來做這個功課。


供奉佛祖的基本心香是孝順,所以基本上惟有孝順的子女才能得到佛祖的疼惜。靜心也是在放棄賺錢的機會,回家照顧中風的母親,才有那機會得到佛祖的疼惜,否則一直都是在關聖帝君的疼愛之下,不知人間疾苦的生活著。十五年前佛祖曾經問過靜心:「修行的目的為何?」那年的靜心一直找不到這個答案,自殺的念頭在那年不曾斷過,但佛祖一直貼身照顧著靜心,以至於靜心不曾付諸行動過。這十五年來,對於佛祖這個問題靜心不曾斷過的尋找著答案,每一個階段的靜心所獲得的答案皆不一樣。二十年前,母親血便,連靜心最依賴的醫生都對靜心發起脾氣,靜心卻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何處,靜心的不知所措對母親的病情從不曾有過幫助,直到二姑看不下去,帶著母親及靜心去求佛祖,開啟了靜心對佛祖的依賴,二十年下來,直到去年佛祖開口跟靜心說,靜心可以獨立了,該開始經營自己的人生帳務了。靜心才開始走上了獨覺之路。最近靜心一連串的家庭革命中,讓靜心重新對這個問題有了新的體悟。「修行的目的為何?」靜心的最新答案是:「改變過往不成熟所造成的痛苦果報,藉由學習佛祖的智慧尋求痛苦果報的解脫,重新找尋到人生的新希望。」拔苦予樂,是每一位修行者的基本心態,其基本精神就是所謂的慈悲這顆心。但是卻往往在修行的過程中,或者為了貪功德,或者因權力在握忘了分寸,而往往淪落濫用慈悲這個詞意,不是成為一個濫好人,要不就是淪為一個獲取利益的投機分子。


剛好這幾天在LINE的家庭群組中看到了一則文章,那是一個遊戲。老師請一位學生上台做一個遊戲,在黑板上寫上自己所關心的二十個人名字。然後再要求學生依照重要性把黑板上二十個人的名字一個一個劃掉,很快剩下了五個人的名字,第五個選擇劃掉的名單是朋友,第四個選擇劃掉名單的是同事,黑板上剩下了丈夫,父母,兒女三個名字。學生接下去的選擇是劃掉兒女,再來是劃掉父母的名字,此時這個學生已痛哭到不行。老師開口問這個學生為何如此的選擇,學生的回答是:「在自己的這一生中,父母會老去,會離開自己的身邊。兒女會長大,會離開自己的身邊。而自己的身邊最後剩下的只是自己的另一半而已。呵呵,看別人的故事很輕鬆,一副與自己無關的心情,可是真正的冷靜思考這個問題,卻讓靜心對「慈悲」這二個字有了不同的看法。今天早上無意間看到了高佳群的「智慧」MTV,淚水差點流下。這塵世是我們的學習之路,這人生是我們的學習之旅。在這塵世,在這一生中我們學習到甚麼了呢?佛祖,靜心的調皮,靜心的不受教,讓佛祖為難,讓佛祖頭大,可是這調皮的背後,靜心這顆慈悲心的方向,呵呵,總是那樣的與眾生的心,與眾生的眼背道而馳。靜心花了二天的時間想了這個問題。靜心鬧家庭革命為何呢?靜心鬧天庭革命為何呢?靜心的塵世心,靜心的塵世眼,佛祖,其實靜心和其他眾生並無二異,是嗎?永遠都是別人的錯,永遠不知道自己錯在何處。呵呵,靜心的爛好人讓佛祖為難了,靜心向佛祖懺悔道歉。修行的重點不在於淨土世界的追求,而是在於學習如何走向淨土世界,這學習的空間就叫做「塵世」,這學習的時間就叫做「人生」,這其間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而這人與人的相處智慧就懸在於「分寸」這二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一種身分都有屬於其該有的分寸得遵循,逾越了就是雙方的痛苦開始。這都是靠學習去達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品質。


「不管是我們能不能理解,我們現在這一些大人千萬不要用那種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要多,所以認定說我們都能夠理解他人,事實上我們完全做不到所謂的理解這二字,我們人本來就會隨著年紀的不同而否定掉不同階段的那種壓力來源,有時候我們大人會自己用所謂的成熟來做定義,實際上我們的心理學告訴我們,純粹只是我們自己的生理狀況改變,你的大腦進入了另外一個階段後,那些曾經對你來說是很重的壓力,你不會再覺得他是個壓力,如此而已,你並沒有變得更偉大,或者沒有變得更厲害。沒有,沒有這種事情。」這段話是靜心最近學會的。「權力的魅力何在呢?」對靜心而言,權力是智慧的一種展現機會,是成長的一個契機點。藉由與朋友之間相處的磨合而學習到如何與其他人相處,進而成就自己心目中的生活品質。


佛祖,靜心想跟佛祖請教一下功課:「身為一個修行人,佛祖,何謂魔考呢?」


佛祖:「魔考的真正目的在於識清自己心中的心結,而不至於往偏路而行。」


靜心:「所以其實考核的是自己的心,而不是外在的俗務,對嗎?」


佛祖:「塵世的俗世是這一世的因果,原本就該是這一世的考題。」


靜心:「那麼佛祖之前所問靜心何謂修行中的對與錯,指的就是自心對自心的一種認同感。對不對呢?」


佛祖:「如果自己都不覺得對,那麼如何告訴眾生,沒有錯就是對的呢?」


靜心:「佛祖,那麼權力這二字,是對還是錯呢?」


佛祖:「靜心學會設計我囉。」


哪有啊。


佛祖:「權力二字是來自於眾生的需求。」


靜心:「這點靜心懂,但智慧何求呢?」


佛祖:「智慧心中求」。


靜心:「那為何得恆順眾生呢?」


佛祖:「因為因緣是眾生的,修行是慈悲,不該是功德心。」


靜心:「但佛祖師兄教過靜心,方便法門的因果是在修行者的身上,而不在眾生的身上。」


佛祖:「這就是指智慧啊。」


靜心:「佛祖,所以恆順眾生基本上是對的,但不是絕對的正確態度,是也不是呢?」


佛祖:「髒水理論,靜心忘了嗎?」


討厭,就是辯不過佛祖。



這段是靜心前幾天問佛祖何謂「功德心」的一段功課,是靜心對「慈悲」這二字有所迷惑,所以問了佛祖這個功課。這身臭皮囊既然生在這個塵世,就一定在這塵世有該處理的事情得處理,所以該把眼光放在自己的身上,尋求自身的成長,這才叫做修行。這是靜心這次會爆發家庭革命的主要原因,因為靜心有屬於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所以靜心跟家庭抗爭。生活是自己的,人生是自己的,主導權本就該在自己的手上,本就該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因為誰也無法為自己負起這個責任的。


「親情,友情,愛情這三者的排序該為何?」在節目最後面,男主角的重新排序是:「愛情,親情,友情」。這個答案是否正確呢?靜心不知道,靜心只知道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這三種情感的排序是跟著不同的。靜心的排序是:「親情,愛情,友情」,因為就愛情而言,親情是愛情的升級版,先有愛情才有親情。就親情而言,家人陪伴自己的日子不若另一半來的長,但靜心是個戀家的人。就友情而言,有了愛情的確定性,自然就會有友情的確定出來。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排序吧。排序對了,自己的整個人生就對了。朋友的出現順序反而就只是這段人生的一個考題而已。靜心在乎朋友,但與朋友的因緣是有時間性的,在這整個人生中,真正來來去去的過客就是朋友,珍惜因緣的現行,放下因緣的消逝,是靜心對朋友的態度。

最後跟朋友分享高佳群的智慧MTV吧。


標籤:
瀏覽次數:601    人氣指數:801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靜心如何向「光環之後」學習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靜心的塵世心
 
住戶回應
 
時間:2017-03-25 00:17
她, 55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7-03-07 07:24
她, 55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7-03-07 06:39
她, 55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7-03-06 04:57
她, 55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7-03-06 03:52
她, 55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7-03-06 02:58
她, 55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6-11-21 02:58
她, 55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6-10-10 01:53
她, 55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6-10-09 23:57
她, 55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6-10-09 19:55
她, 55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上一頁 | 下一頁
[最前頁] [1] 2 3 4 5 6 7 8 9 [最末頁]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