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460213
 ◕ 芓 芯 ◕ஜ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結婚(轉貼)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入世好修行修行如何做?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無字天書的由來
作者: ◕ 芓 芯 ◕ஜ 日期: 2012.06.20  天氣:  心情:



無字天書(轉貼)



「一」、〝易〞之由來
易,又稱之爲金烏,日中金烏。它象徵宙心大日以及從那裏飄流下來的生命天河。易有其局限性,在於當初僅是流傳給東土之後人,而東土之祖即是九天玄女,九天玄女也號稱金烏,在商代,稱其爲玄烏,在黃帝時代,稱之爲玄鳳,後世人稱之爲鳳凰聖母,上古人,自認是鳳凰的後代。

玄女的古道場在遼南一帶的海邊,她的道場範圍很大,北至遼寧鐵嶺,西至遼西的連山,東至朝鮮半島。

相傳,殷商爲周滅後,殷商的舊臣箕子率舊部東移遼南、朝鮮,並在朝鮮建國,如今的朝鮮即是殷商的後代,也即是鳳凰的後代。
玄女傳易、八卦於後代,故今韓國的國旗仍以八卦圖爲圖騰。

夏以前的易本爲連山古易,修改後的易本傳到商湯爲歸藏易,傳至周文王的易本是第三易,即如今的周易。

(1)、三種易之不同使命
易很簡單,就是八卦及衍生卦共六十四卦象,史前在文字出現之前,是用圖像傳遞資訊,既快又省事,一目了然。但以圖像當語言、文字,流傳下來,後人難以悟解,故又創文字符號。古漢字,字字爲符號,如果說,古梵文是咒,古漢文就是符。

如今,民間女巫與動物仙溝通資訊時,雙方也多以圖像爲語言。女巫給求者查事,就是把圖像翻譯成語言文字,告訴求者。故而,女巫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另一空間的生靈,與這一空間的人的語言翻譯。
實際上,另一空間與這一空間是重合的。比如,你坐在一把椅子上,另一空間的生靈同樣同時也可坐在這把椅子上,而雙方並無干擾。

如何理解這一現象呢?比如,一小時前,甲坐在椅子上,一小時後,甲離開了,乙又來坐在這把椅子上,甲、乙同坐一把椅子,但雙方無干擾,這是因爲雖是空間相同,但時間不同,而上一種情況是:雖是時間相同,但空間不同。第一例叫維空差;第二例叫時間差。若是時空都有差,那就更不相干擾了。

人並不是人的後代,人是某種動物的後代。比如,印度人,自認是神牛的後代,有的少數民族,自認是蛇的後代,而中華人,自認是龍、鳳的後代。

如今,一部分西洋人,發現自己是海人的後代,實際上,他們是鯨類的後代。世界各地的不少民族,往往不准捕殺某種動物,不准食用某種動物,這不僅是祖傳下來的,也是一種潛在意識在起作用。

1:周易是以天地爲開篇,即乾、坤兩卦。此兩卦是易之門,易之根,它告訴後人,世上萬物均是天地所生。易的顯意是,告訴人們如何順天地而造業生存,密意是,如何逆天地而求得回升。

〝周易〞也可稱之爲“天地易”,周得之易。表示“周”是替天行道,天命取代殷商。

2:殷商得“歸藏易”而得天下稱王,其仍屬氏時族社會(奴隸制社會),氏族社會仍以母系爲重,王位相傳是以母系之間相傳。例如,王位是兄傳弟,而不是優先於傳子,因爲歸藏易是坤卦爲首,乾卦爲次,表示地生萬物而輔之,地爲體而天爲用。故殷商之前的部族社會,均視母爲先祖,其廟宇供俸的都是女神廟,即九天玄女廟。

周以替天行道爲名滅了殷商,周易以乾爲首卦,以坤爲次卦,視萬物爲天之時,地之利相合和而生。

若是將道德經與易對照看,道德經的全部思想內容完全來源於易。但在上古,易被視爲神門所有,爲在朝人所把持,故而以後,在野人修行,就以道德經爲典,並作爲道門總綱。但在當時,老子做道德經,其原始之意也是爲在朝人而做的,但在朝者已有易爲神門經典,故而道德經爲在野修行者所用。

自周以後,王者自稱爲天子、行天道,並以龍爲先祖先尊,服龍袍,自命爲人中之龍,天龍之子,而將王后,視爲鳳之子,爲人中鳳。

3:殷商以前的古易,是連山古易。以艮卦爲首,以兌卦爲次。艮爲山,表立於天地之間的人(人居山頂洞中),兌爲天雨,天雨降而生萬物。又,艮爲廟,表天尊、神,兌爲巫,爲代天行語。艮爲始又爲終表成,兌爲發,爲展表程。

連山古易的用途有二:一是占卜用以知天意斷吉凶,是古人類與天人聯絡的一種通訊工具;二是古人修行的方法,艮表止,兌表觀,表要如山一樣,打坐入靜如如不動,終止一切念,並於此觀天語,觀萬物之本質。

在易中,艮又表門,人道之門,如山去坐,艮又表徑道,表入道之途徑,兌爲言,爲“沖”,爲羊(潛龍),要沿徑上沖,衝開山門。

(2)、三種易的變遷
三種易的變遷,表示:上古時代,殷商以前的古人,生存的意義在於修行回歸,認爲天地相去不遠;至殷商時,已發現天人已遠,回天的可能性極小,故歸藏於地,適應地上生存;至周,立足於地,爲更好生存,而應順天而行。

但儘管如此,在周易的密意裏,仍是保存著修行回天之法門。其顯意是告訴世人如何去生存,其密意是王者,神門的人密修回天之術。

易中的解說有:“天地定位”,天人歸天而去,地人落地而就,已成定位。“山澤通氣”,修行者必須靜坐如山,變澤水(精)爲氣,上通。“雷風相薄”,靜極之時,氣浪如風,伴隨一種雷鳴般的隆隆之聲(海潮音),“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 與 陰陽相錯成 , 。此句有兩解,其一若要順天地而生,則水火不要相射,其二,若要逆天地而死,則水火相射,即抽坎中真陽補離中虛,降離中真陰而補坎中滿。

“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若想在人世好好生存,則要順天行,按易之顯意走,若要“知來”,即回歸天上,則要逆天地而行。此爲易之密意,而就上天傳易的本意是,告訴世人應如何逆天修行而回歸。

(3)、易中功法取之不盡,用之不完
上述“易”中的這一段文字十分重要,但歷代易學家,對這段文字均不作解,是因爲難解機中密故。今將這段文字譯出以供修行者參閱,對修行者而言,易中功法取之不盡,用之不完。古人至今人,大多按易的顯意、順意去注解易,這不能說不對,但這僅僅是易的一個方面,易本已明確指出,史前天尊傳易,是在於讓世人逆行易回歸,萬不得已,則順行易而生存。

老子曾爲周王朝天子門下書記官,周王族藏密書之官,故得以得見易本,從中悟出,證出“大道”之理,而著道德經傳於後世。並從此,將神門密法傳於在野之“道人”。

而王朝中人雖有易之密本,神門之典,卻安於享樂而不知修,如此,千百年來,密意漸漸失傳。

易本有言:「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古聖人即指玄女,昔即古,聖即聖母,鳳凰聖母,是她作易傳于後人,並讓人以神物即蓍草以大衍之數成卦象。在起用蓍草時,要默默祈奏神明,以得神助,即請神,上香,拜供,這樣以蓍草起卦方能靈驗,方可通靈。

易本言:「和順于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意爲,順易行,即和順于“天道”,則人及萬物生存,而逆行天道,則回歸於天。這裏“道”指天,指宇宙之法則,指一。“德”,指人。“理”,指萬物生法之理。“性”,指人。“命”,指天。

此句的意爲,只有明白了萬物生命的本源(理、義),而盡修其性,方可歸命於天。

易本有言:「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爲物,遊魂爲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這句話是指史前天尊爲後人留下易,到底是做什麽用的,這句話是孔子注解易說的。

推原方能知始,知道天地間人及萬物是怎樣生成的。即,你從何處來,故而也知你將、你應該往何處去(反終)。你是宙心順天河飄流下來的生命光音能量體,是天地的造化,沖和之氣。有了形體,那麽,你還應返歸天河而去。故而孔子注易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那麽,死生之說是什麽?即人是由精、氣、魂組成。而現代氣功學及道門,往往稱魂爲元神,在古代,生命光音能量體,入人體者,稱之爲魂,人死則魂飄離。若魂呈上升狀,稱之爲神,若魂呈下墮狀,則稱之爲鬼。

孔子指出,人體中的精、氣是可知、可見的,故稱之爲物,爲有,而魂是不可知、不可見的,故稱之爲變,變即變化莫測,變神、變鬼莫測,難以把握。但是用易、學易、修易就可以“是故知鬼神之情狀”。即指出,周易可以測出,你死後是爲鬼還是爲神。





-------------------------------------------------------------------------




天后宮建成於1326年的元代,而書中的紙張出自百年之前,這本沒有字冊子為什麼會放在26米高的金頂上呢?就在研究人員為無字書的謎團困惑不已的同時,工作人員在另外一個金頂裏面發現了一個禮品包,包裏藏有一個字條。這張字條寫於1896年,上面記錄了這個幡桿修繕的時間和捐贈人的名字。這個禮品包給了研究人員一個啟示,金頂內留存的小冊子裏應該也會有所提示,終於,他們發現冊子的紙張竟然還有夾層,剪開後謎底終於浮出水面。

夾層裡的一張紅色小字條上記錄了幡桿的高度、捐獻人以及捐獻的時間。字條上的捐獻時間是同治五年,也就是1866年。據介紹,同治五年春季,天后宮前曾遭遇火災,大火燒燬了其中一個幡桿。秋天,一位陳兆磷先生出資捐獻了幡桿,為了記錄,人們把字條鑲進了小冊子。

20年後,人們重修幡桿,把記錄這件事的字條塞進了禮品包內。其實字條內不只有這些秘密,字條中還有一句話引起了專家的注意,就是捐獻大桅。桅桿是船上挂帆或者懸挂信號燈的高桿,而天后宮門前的桿子叫幡桿,幡是一種垂直懸挂的狹長旗子。

專家認為,這些文字能夠說明在1866年,天后宮的附近肯定有一個路河樓,當然路河就是天津的海河。夜幕降臨的時候,當海船進入海河後,金頂上的金光仍然很耀眼,從很遠處就能望見幡桿所在的方向。百年之前,這兩個金頂曾經為過往的船隻導航。


據說「河圖」、「洛書」古時皆有文書,後來散佚,現在大家經常看到的是宋時朱熹的《易學啟蒙》中的兩幅圖,因有數無字,故稱「無字天書」。 相傳黃帝戰蚩尤,是得九天玄女授兵法「六壬」、「遁甲」後取勝而統一中國。該書應是最早的傳說「天書」。


然而,該「天書」於「三古」時已佚,後人在研究它的演釋時才知道「遁甲」與「太乙數」,它皆相同於《易緯》、《乾坤鑿度》的「太乙行九宮」,而「六壬」的天地盤及神將又近於「遁甲」。由此,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認為,古代著名的術數三式,是濫觴黃帝時期,完成於「緯書」時期。如果我們要稱這些為「天書」,也只能稱為有文字的「天書」。 這些上古時期的遺物,在今天看來依然晦澀難明。也許,這些真的如有些人所說的,是上一代文明留給人們的資訊。




--------------------------------------------------------------------------------





【大紀元11月8日訊】

岩畫是遠古人類的作品,近10多年來,考古專家又在寧夏西部中衛縣通過大量實地調查,陸續發現了中衛北山地區遺存的近3000幅古代岩畫。刻畫在岩石或崖壁上的圖畫內涵已塵封了幾千年甚至數萬年,底有多古老?經歷了怎樣的演變過程?這一切都沒有直接證據可資驗證,而一連串的謎題迄今難解。但也因為這一層神秘的面紗,使岩畫研究成爲當今世界的熱門課題之一。

據新華網報導,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岩畫中,中國岩畫以數量多、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而著稱。岩畫專家稱,更難能可貴的是,中國最早有關岩畫的較爲詳實的文字記載至少比歐洲早了上千年,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記錄岩畫的國家。

專家證實,中衛北山是目前寧夏境內最大的岩畫分布區,在這一區域內大麥地、黃石坡、石房圈等地都有岩畫分布,遺存岩畫達到近3000幅,展示個體形象有一萬多個。岩畫專家認爲,中衛北山岩畫數量驚人、規模宏大,更爲罕見。

其中大麥地岩畫區分布的古代岩畫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密集程度之高堪稱中國之最。
報導指出,大麥地遺存的古代岩畫群中,岩畫所表現的內容十分豐富,,多方面反映了遠古人類的生活面貌。既有太陽、月亮、河流山石等天體和地物圖形,又有羊、馬、牛、鹿、虎、刀、斧等動物和工具、武器圖形。在平整的岩面上,遠古人敲鑿出稀疏的點狀輪廓綫條,僅寥寥數筆,男人、女人、獵人、武士的形象栩栩如生。

在大麥地岩畫群北坡,岩畫專家還發現了珍貴的岩畫版史前「維納斯」。專家說,這一形象是典型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石雕女性裸像的翻版。在古羅馬神話中,「維納斯」是愛和美的女神,也稱爲生育女神。考古學家、藝術史家把史前石雕女性裸像稱之爲「維納斯」。

大麥地發現的岩畫版史前「維納斯」,國內外尚屬首例。
據自治區文物局多年統計,賀蘭山的古代岩畫與崖刻題記,自從發現以來就遭到極爲嚴重的破壞。專家表示,暴露在山野中的岩畫自然風化難以避免,但是由於缺乏保護,日益嚴重的人爲破壞使得損毀的程度正在逐步加劇。心急如焚的岩畫專家呼籲,中國岩畫的保存狀態堪憂,進行搶救性保護已迫在眉睫。


標籤:
瀏覽次數:318    人氣指數:2918    累積鼓勵:1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結婚(轉貼)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入世好修行修行如何做?
 
住戶回應
 
時間:2012-07-24 22:26
他, 54歲,桃園市,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7-18 21:01
他, 54歲,桃園市,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7-17 20:35
他, 54歲,桃園市,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6-25 10:42
他, 64歲,屏東縣,藝術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6-25 00:42
他, 64歲,屏東縣,藝術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