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9108
 感恩的心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珍惜我的真心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這樣也好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好書分享
作者: 感恩的心 日期: 2006.07.26  天氣:  心情:

致富四大守則


常跟有錢人在一起
相信,很多人誤解所謂的有錢人的生活吧!看著他們進出乘坐都是價格不菲的進口轎車,住的是富麗堂皇的豪宅,有錢人的生活都是這樣嗎?或許,想成為有錢人的讀者也都有錯誤的想法吧!根據一項調查顯示,有錢人之所以成為有錢人,是有道理可循的。像有錢人的個人特質、消費習慣、投資行為與想法觀念都和一般人不同,如果能具備有錢人這些富貴基因的話,那你也能自然容易走向致富之路。
相信嗎?這些富貴基因是可以學習來的,只要你常接觸這些有錢人!在課堂上,我就時常鼓勵學生多接近有錢人。 大家都知道,地球的外圍有臭氧層,以免陽光的紫外線過強傷及我們的皮膚。同樣地,人體周圍也有一股肉眼看不到的能量場環繞著,當惡運來臨時,可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因此,當負債經濟壓力大時,能量場就會轉弱甚至形成缺口,此時你將發現運程變壞,惡運就特別容易降臨。反之,沒有經濟壓力的人能很自在均衡的生活,能量場也會更強而有力。因此經常接近有錢的人,哪怕不帶目的、不談業務,你都將發現,近日的運氣就是特別順!


最近看一本書,裡頭有句話說:「成功的關鍵在於提高你的能量;當你提高了能量,別人自然會被你吸引。」想要賺大錢,不是坐著光想就成,而是要有很強烈的動機、絕佳的行動力,就能讓自己變得富有。所以,接近有錢人就是能將你負面思想掃開,幫助你提昇正面能量。A小姐,今年三十出頭,從事保險業。她有天就對我說:「真是太神奇了!本來我的保險事業做得很辛苦,因為很多客戶都莫名奇妙地要求退佣!後來,我就照著老師的建議,開始走入富人圈。你知道嗎?在認識這些有錢人的期間,他們都會順便幫我牽線,讓我的訂單源源不絕!」這是真實的故事。當我看到她的公司牆上,高高掛著好幾張她的百萬業務獎章時,我心裡就知道,她真的做到了!「這兩年來,我已經還清三百八十萬的卡債了!」在一次頒獎典禮時,她如此興奮地對台下來賓分享她的親身體驗。不管你有多少錢,現在就開始接近有錢人吧!不要等明天,今天就開始。我在訓練課上常說:「注意力所在的地方,就會有能量流動,也就會出現結果。」只要你細心體會有錢人用錢的態度、觀察有錢人賺錢的技巧,就算你現在沒有錢,你還是能從中學習到有錢人對錢的態度,當然,他們的正面能量能幫你脫離陰霾,迎向美好人生。態度決定高度;企圖決定版圖;格局決定結局。你的性格、思想和信念,決定了你的成就能有多高。JUST DO IT!


慎選股東,借錢創業容易倒
一般人找股東,總是邀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過,大家是否會發現,負債的人找來的股東往往也缺錢。於是,就一起辦信貸、用現金卡或標會來創業,到最後,任憑怎麼苦心經營,公司還是無法賺錢,甚至搖搖欲墜。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你找到的都是一群負能量的人,怎麼可能會賺錢呢?
有個讀者說:「原本我在房屋仲介公司上班,薪水其實不錯,但是因為負債太多,所以決定出來自己創業,想說這樣還債會比較快!於是我組成四人公司,雖然大家都缺錢,但我覺得大家都是業務高手,所以公司應該是大有可為!」「可是,周老師,怎麼會這樣呢?」他語帶哽咽地說:「開業半年來諸事不順,不但意見各有不同,而且他們每個人似乎都有處理不完的私事,業務也一直無法如預期突破,而且我們每次開會都為了小事而爭論不休。現在公司每個月都還呈現虧損狀態,到底該怎麼辦?」



「是該結束的時候啦!不然這樣繼續苦撐下去不會更好,只會更慘,因為你們找錯股東了!」我這樣對他建議。我不贊成借錢來創業,如果真要借貸,負債比也不宜過高,若能遵循七比三借貸原則(70%的自有資金與30%的借貸金額),將會是一個比較安全的配比。所以,請慎選股東,盡量找經濟無虞的人共創事業,那麼就算多位股東中只有你缺錢,你也能因其他具有正能量的股東,有足夠的力道將你向上提拉,讓你能無後顧之憂專心衝刺業績。

學習存錢
我一直覺得人一定要會存錢,不然再多的錢,都會敗光光。我想起王永慶先生曾說過一句話:「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的一塊錢才是你的一塊錢。」現在的經濟景氣越來越差,全世界都進入了三低的時代──低通膨、低成長、低利率;千萬別小看隨手花掉的小錢:一杯星巴克咖啡、一份報紙,省下它,就有可能改變你的一生。
某天,有個農夫在雞窩裡發現一顆金雞蛋。他頓時欣喜若狂,趕緊衝去當舖典當,換了一大筆錢回家。隔日天還沒亮,農夫起了個大早,想去看看那隻雞是不是還會下金蛋。果真,雞窩裡又躺著一顆金雞蛋。從那天起,農夫每天都得到一顆金雞蛋,也讓他變成有錢的大富翁。「或許這隻雞的肚子裡有更多金雞蛋……」某天下午農夫心裡這樣想著。於是他忍不住,去廚房拿把菜刀把雞的肚子剖開,但卻只看到一顆半成形的蛋。
大部分的人不都是這麼做嗎?故事中的雞代表資本,金雞蛋代表利息。沒有資本就沒有利息,而大部分的人把他們全部的錢花費殆盡,那樣子如何孵出金雞蛋?想要養成理財的習慣,最好與日常生活習慣相結合,以達到隨時理財、處處理財的目標,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節流做起,一千元不嫌多,一塊錢不嫌少,先存下投資本金,才能以錢賺錢。
最後,與大家分享一個觀念:一般人的存錢觀念是「收入-支出=儲蓄」,如此一來,不但無法有效存錢,更可能會不小心負債。所以,存錢公式應該是「收入-儲蓄=支出」,這樣,存下來的錢才真的是屬於你的。


從事正向的工作
育有一子的單親媽媽靜蓉,擺過地攤,做過保險、直銷、行政人員……,十幾年來換過無數次的工作,就是一直無法安定下來,甚至過著以卡養卡,借貸度日的生活。幾個月前終於再也撐不下去,只好先犧牲信用,忍受被催債的痛苦。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一項業務推廣的工作,同事之間的相處都滿融洽,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推廣的產品讓她推起來有些忐忑不安。原來,她推廣的是命理相關產品,往往為了順利推銷,都會誇大其詞地向顧客兜售。「這份工作是沒有底薪的,因此為了業績獎金,我們很多業務員都會昧著良心說瞎話。可是……我真的做得很心虛,但是又想到同事都相處得不錯,而且我也需要這份工作賺錢養家。老師,我該怎麼辦?」她有點憂心忡忡地問我。「薪水大約多少?」我問。「兩萬元左右!」她說。「既然你做得心不安神不定的,那就換個工作好了,畢竟兩萬元的工作應該也不難找。」這是我給她的建議。

周老師的叮嚀:
當大方向不當,小地方不錯時,因:「寡不敵眾」,所以能量會被拉扯,呈向下沉淪,所以不好。當大方向OK,小地方有障礙時,因人間並非仙境,只要瑕不掩瑜,反該是應由個人的心態調整起,因整體的正能量會讓你有所提升。若能大方向正當,小地方又圓滿,那就是一個可以賺錢又賺到智慧的最佳職場了。



有錢人的十大守錢心法

心法一 不輕易買房子
中國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造成很多人都沒看清自己是否真有能力或閒錢,就急著購買不動產,最後造成繳不起房貸的窘境。因此,我提供幾點建議給那些正想買不動產的人做參考:

◎買房子未必是最佳投資增值選擇
一般人買房子除了自用外,心裡總會認為房子一定會增值,所以就窮畢生之力也要買間屬於自己的房子。然而近年來國內房地產供給量居高不下,房價漲幅相當有限;即使像日本一向高房價的國家,房地產價格也一再走低,台灣未來房價全面大漲的可能性值得商榷。所以,雖然房地產是國人最喜歡的投資方式之一,但如果缺乏一定的專業知識與財務概念,往往也是一項最容易讓投資者血本無歸的投資黑洞。



◎租金繳房貸未必划算
近年來因為利率持續走低,很多人就認為不如將租金去繳房貸。其實,這是有風險的。因為買房子的成本又多又雜,其中包含房子的折舊,承擔房價下跌風險,還需要繳房屋稅、地價稅、增值稅等等額外費用,如果自備款不夠多時,就有可能發生財務運轉不良的情況。



◎房貸支出不應超過每月收入的三分之一如果真的要買房子,貸款金額不宜過高,否則就會發生繳款吃力,影響生活品質,甚至有可能成為「屋奴」的危機。縱使有增值,也可能會被利息抵消。下列公式,可供正想購屋的人做參考,即:房貸+車貸+所有分期付款(含信用卡、信貸、現金卡…)等支出不宜超過月收入的三分之一。意即,如果一個家庭的總收入為九萬,則上述開銷不能超過三萬,因為剩餘的六萬元,須做生活開支、孩子的教育費、保費、奉養父母、儲蓄…等安排,一旦超出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就不難發現,無法存錢,甚至生活吃緊,一旦開始向銀行再借貸,就進入了負債循環…千萬要謹慎。



◎穩定的收入很重要
漫漫的繳款期限,還必須顧慮到風險與生命的變動等因素,就算現在是安全範圍內,還是要有「能永遠有這樣的收入嗎?」的危機意識。如果你從事的是業務工作,那就必須更小心謹慎,像保險事業,因這幾年的佣金制度有了相當大的變動,大部分的人收入都明顯減少。在我的學生群中,就有不少人是在過去收入不錯時,因沒有危機意識而投資了不少,如今都已開始嚐到苦果。


心法二 不輕易買車子
買新車除了有牌照稅、燃料稅、停車費、整修費等必要開銷外,它的折舊率也高得嚇人。因此,除非經濟許可,否則就盡可能使用其它交通工具代步,如此經濟又實惠。但是如果因工作所需,非買車不可的話,對經濟不夠寬裕的人而言,建議買輛中古車,因為有些中古車的公里數開得並不多,且車況尚佳的也不難尋找,因此購買中古車,不但可省不少錢,也可在能力範圍內一次付清,免掉日後繳車貸的利息支出。



心法三 不辦任何消費性貸款
這裡的消費性貸款,指的是信用卡、現金卡、信貸等沒有抵押品的純信用借款。這些都是負債項目,毫無意義,因為「房貸」與「車貸」都是實質的抵押品,意即貸款雖是負債,但房子、車子的本身卻是資產,而且往往是資產大於負債。不過,消費性貸款就像閩南語的俚語:「沒那個屁股還吃那個洩藥!」,毫無節制的透支消費是非常不正確的金錢使用方式。



我曾看到月入僅兩萬多的年輕人,出國觀光遊玩時,一出手就是好幾萬的消費,不難想像,回國後一定要繳最低的循環額度。請大家不要小看年利率18%~20%的循環利息,因為若以複利計算,短短三、四年就會欠款累積到雙倍。有些請教於我的負債人士都有一個感嘆:「怎麼會這樣?我記得兩、三年前只不過欠一點點而已,怎麼這麼快會累積到現在這筆大數目?」這正是「複利」計算的可怕,因此如果想要「守住錢」,一定要遵行「不讓自己支付任何消費性貸款的利息」。最後,我想再度強調「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是所有想要「賺到錢」「守住錢」的人,必須奉為圭臬的不二法門!



心法四 不動用信用卡循環額度
除非你真的很有自制力,只有在特殊情況偶爾為之,而且很快會想辦法把卡債還清,否則一旦不自覺地栽進常態性的循環信用後,就很容易形成負債!根據富爸爸、窮爸爸的原理,有錢人是靠資產來創造現金,因此錢透過複利增值,錢越積越多;而卡奴剛好反過來,不懂得運用現金流原理,反而透過負債來讓支出增加,利上滾利,自然陷入惡性循環的陷阱中。草根性頗強的阿義,已經將近有七年時間沒去工作,但由於他的太太相當勤奮做生意,因此也讓他養成「不用負擔家計」的習慣。七年前,阿義憑著過去不錯的工作資歷,申請許多信用卡,後來沒有工作後,便過著以卡養卡,甚至動用現金卡而過日子。如今,他手上共有不同名目的卡二十四張,債權銀行高達二十餘家。「怎麼辦?我已經撐不下去了!而且也沒錢去和銀行談每年還十五%的協商機制,我的欠款已達七百二十萬!」只聽到電話的另一頭,傳來阿義沮喪的聲音:「更慘的是,我太太怕我的債務會牽連到她,還堅持要跟我離婚!我現在好怕有這麼多銀行會來討債,怎麼辦?」在安慰他之餘,我心裡只有出現一句話:「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呀!」還有個年輕人,月入兩萬五,已婚,育有一子,太太也是基本收入兩萬多。名下沒有任何資產,還需支付租金、水電費、生活費、保姆費……,生活雖有些吃緊,但如果能量入為出,應該也還OK。「可是,我卡債有兩百八十萬,我已經撐不下去了!周老師我該怎麼辦?」只見他心急地像隻熱鍋上的螞蟻。「怎麼會欠下這麼多卡債呢?以你的收入比例,這已經是『大負債』了,你知道嗎?」我問他。


「都怪我不好,沒有危機意識,只顧享受,從兩、三年前開始,我就添購了不少的電腦以及相關電子產品,只要是高科技的新產品上市,通常我都買得不手軟,還有;我喜歡收藏CD,有些CD甚至都還是上國外網站訂購……,就是這樣,才會累積這麼多負債。現在我已經知道錯了。」卡債族的悲歌以不同的音調,或大或小聲的演奏著,面對無力回天的卡債族境遇,我也只能奉勸各位──不要動用到信用卡循環額度才好。


心法五 不跟會,必要時「乾會」可償還人情債
有時因為交情至深,或某些曾有恩於我們的貴人,開口「邀會」希望我們也能跟會,此時想要拒絕真的是不容易,就算真的不跟也深怕會傷了友誼。此時,我通常會建議「那就跟『乾會』吧!」所謂的「乾會」,指的就是「只跟第一會」。簡單來說,就是會頭通常只有第一會的錢是可全額無息使用的。假使我們的好友當會頭,起了三十人份的互助會,此時你就可提議:「我實在是左右為難,因為曾有過不愉快的跟會經驗,早已被家人耳提面命不准再跟會,但看在你我交情匪淺,所以我決定只跟第一會,後續的我就不跟了!至於第一期的會首錢,你什麼時候可以給我,只須講個時間就好了!」
如此一來,你就可以「現實」與「人情」兼顧。若是對方婉拒說:「那如果是這樣,就不用了!」至少你也已釋出了善意,比較不會讓人覺得不懂人情。多年前,曾有位演藝圈的朋友向我邀會,我就是用這樣的方法,但後來被她委婉拒絕了!時隔沒多久,新聞就報導說,她倒了數千萬元的會,並波及多數演藝人員。當你「拉長時間看人生」時,就不難發現寧可小心謹慎,也不要因不好意思而造成莫大的損失。記住,太過心軟的「濫好人」是註定沒錢的!



心法六 不起會,必要時先犧牲信用
在債信惡化的現代社會,看來像是可以用來解決負債問題的起會,其實是個風險相當高,且並不明智的抉擇,但偏偏有不少人卻愛好此道,於是就不難發現,除非你是極幸運的,只做一次會頭就收山的人,否則我所看到的職業會頭,非但沒有減輕負債,反而因被會腳倒會,而必須扛起賠償責任,反而造成愈多的負債。
當一個人無法尋求利率較低的銀行融資以疏緩財務漏洞時,就表示自己的資格不符或信用已經有了瑕疵,此時,就應當趕緊想辦法止住負債,而不再以借錢來還錢,因為得標的會錢雖是一筆不算小的數目,但對財務窘困的人而言,卻是瞬間轉手就不見,但是後續繳會錢的日子,卻是一條必須靠借錢、跟會或再起會來填補的漫長道路。


有個相當固執的媽媽,被女兒帶來聆聽我的講座。這位媽媽多年來當會頭以會養會,又被不少的會腳倒會,負債已達一、兩千萬,為了ㄍ一ㄥ住信用,她動用了每個成年兒女的信用,要她們一個個向銀行申請信貸,好讓她支付會錢,有的孩子已因無力繳款而信用破產,有的則是已瀕臨繳不出的困境。「我不要啦!如果周老師是要我犧牲信用,那我不要來學習啦!」只見這位媽媽在現場以不算小的音量這樣說。「那樣太丟臉了,我不做這種事的!」



暫時先犧牲信用,才能止住漏洞,讓財務缺口不再放大。你不覺得撐了這麼多年,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負債愈來愈多,已經都要借不到了嗎?而且就算你不來找我,很快地你也會因再也借不到錢而被迫犧牲信用,難道這點你不知道嗎?更何況,你也是被倒會的受害者,如果在事件的一開始就坦白的與會腳們商量,以你的能力範圍分期償還,相信大家都願意讓你慢慢攤還,你為會腳所承擔的會錢,這樣才是解決事情的正確方法。」我不厭其煩地分析給她聽。



「來不及了啦!現在債務已經這麼大了,我不敢講,而且我已經得了憂鬱症,下個月我必須支付三百萬左右的會錢,哎!我真的快活不下去了!」




看著這位一身倔強、滿臉固執的媽媽,我知道眼前是勸不醒的,也難怪她的孩子們要來向我訴說母親是如何地執迷不悟。法律是保護懂得法律的人。其實只要真有心想追回欠款,大部分都有方法可循,差別就在於時效上的快與慢,因為就算欠款人不還,在他往生後,仍舊可循法定的三個繼承順位,要求欠款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代其還債,因為並不是人人都懂拋棄繼承或限定繼承。因此,追回欠款的可能性是有的。現在的你,正想起會嗎?請先三思而後行,免得債務沒解決,反而捅出更大的負債。


心法七 不借錢還錢,也不借人錢
所謂的還錢,指的是用賺來的錢,在能力範圍內,拉長時間,硬著頭皮去情商債權人讓你慢慢還,而不是到處借錢,這才是真正的還債。可是,現代人可不一樣,信用卡繳不出來,就去辦現金卡償還;現金卡再繳不出來就辦信貸;信貸繳不出來就用保單借款、民間借款、跟會、起會……,一天到晚就滿腦子想著要到哪裡去借錢,這樣的人生不就是黑白的嗎? 
諷刺的是,這樣的人愈還債愈多,因為都在挖東補西,利息的累積讓洞愈挖愈大。當有朝一日,再也借不到而被迫信用破產時,財務漏洞往往已大到牽累諸多親友,難以東山再起。就算幸運有家人願意賣田、賣地資助你,依舊無法解決負債,因為就生命的循環而言,你只是把欠外界的錢,轉嫁移禍給親人罷了。如果我們願意相信靈魂是生生不息的話,就代表我們今生的「負債學分」不及格,來生必須要加倍重修。 中國文字的優美與寓意深遠,早已從「負」「債」這兩個字中清楚的告知世人,負擔做人該有的責任就叫「負債」。所以除非你是狀況不嚴重,值得一救,且有把握能以正常收入,按月攤還完畢,否則,既然借與不借都是苦,就該把心力放在不再擴大債務,並努力收拾殘局,以求早日東山再起才對。因此,如果想要守住錢就必須做到「不借錢還錢,也不借人錢」;並且牢記:「賺錢還錢才是還債,借錢還錢只是捅債。」

心法八 不當保證人,若情非得已,要懂得保護自己
一旦當了保證人,就要有絕對承擔到底的體認,因為銀行是不會輕易答應更換保證人的,因此,除非再找的保證人財力更雄厚,否則一旦被保人還款不順利,保證人急得跳腳要求更換都是行不通的。以下兩個真實案例,請仔細看!
案例一:智欽的父親往生後不久,他接到了一筆兩千多萬的債務,要他負責清償,原因是叔叔生前替人作保,對方還不出來,因此欠債轉嫁到叔叔的身上,而叔叔往生後又以法定的繼承順位,由第三順位的兄弟姐妹中,即智欽的爸爸繼承到這筆負債,因年代已久遠再加上又不是自己的欠債,因此智欽的父親生前也沒特別交代,於是過世後又再度由第一順位的子女智欽繼承到。莫名其妙的繼承到幾千萬的負債,竟然只是生前叔叔替人作保的後遺症,你說可怕不可怕?
案例二:美麗又多金的采蘋,氣急敗壞的來問我:「周老師,銀行怎麼可以這樣,就算我是保證人,要承擔被保人還不出的債,但當時一共有五個人聯保,應該每位保人各負擔五分之一才對,怎麼可以一億的欠款都找我要呢?」
經過了解才得知,采蘋的友人在當初借貸時,因金額較大,因此銀行要求至少需五位保證人聯保,如今被保人落跑,另外四位保人又比較沒錢,恰好采蘋又是個富婆,於是銀行就把一億的欠款全數由她的不動產及存款中扣除。 
看了以上兩個案例,如果有人找你當保證人,你是否應當更三思而後行?總之,要隨時留意被保人的經濟狀況,才不會措手不及,不但財產可能會被查封拍賣,就連連薪資都會被扣三分之一,直到清償完畢。你說,你還要替人作保嗎?
老師的叮嚀:通常辦理拋棄繼承時,都會附上通知下一順位的存證信函才可辦理。因此,如果遇到時代久遠,而且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只要能證明自己確實未獲通知,就可以從真正知悉日開始起算,兩個月內辦理「拋棄繼承」,或是三個月內辦理「限定繼承」即可。
當保證人有多位時,債權銀行或債權人可以向其中最有財力的人全額追討欠款,而事後再由這個人向被保人,及另外幾位聯保人透過法律途徑,取回他們該各自承擔的金額。

心法九 不以透支來理財
正確理財的第一步,就是先讓自己不要有負債,但大部分的人總缺乏這樣的體認,總想運用槓桿原理以低賺高。我經常見到一些從事金融保險事業的夥伴向我詢問如何解決負債,這時我一定會問:「你的保費年繳多少?月收入又是多少?」最近就有一位從事壽險約二十年的學生問我:「周老師,我民間與銀行都有負債,已經撐不下去了,但為了不要損傷聲譽,我想放棄銀行,只還民間的部分,你覺得好嗎?」經過了解,她的保費年繳百萬,月收入約十萬,每月的生活開銷含卡費、信貸、現金卡……分期付款等每月約須二十多萬,沒有任何不動產,負債金額四百多萬。「你的高額保費,正是形成負債的主要元凶,你知道嗎?」


「可是,過去的保單分紅佳,現在已經買不到這樣的產品了,所以我捨不得解約。」她說。「就算紅利再好,一年了不起8%,但是你卻動用信用卡18~20%的利率來繳保費,賺進8%的壽險紅利,你不覺得完全沒有成本概念嗎?」她靜靜地點頭聽我說。
這就是一般人的盲點,以為對的事就去做,都沒有全盤的檢視,真正的對尚需包含適當的時機。多年前我看到一些月入不多的年輕人,因為嚮往成功而瘋狂刷卡,一年累積下來動輒數十萬元的學費,後來這些人,不但沒有成功,反而大都成了卡奴……有位心地善良,年近五十歲,未婚且收入只有兩萬元左右的女士,每月要認養國內、外兒童及捐獻支出共四千元,她還要繳房貸,且完全沒有其他奧援,是一個要自食其力的人「雖是做善事,但這樣的財務分配仍是錯誤的!」看著她的資產負債表已有些微的入不敷出,又沒有存款,我說:「你已經開始負債了,要注意!」總之,不管做再對的事,都要在自己的能力許可範圍內,才可放心的去做,因此再度重申「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才是正確的理財態度,也才能「賺到錢」進而「守住錢」。

周老師的叮嚀
除非特殊原因或為節稅,否則保費的支出應以不超過收入的十分之一為準。學習雖是好事,但也須經由內化,親證過後再逐步有計畫地投資自己,建議可提撥年收入的10%用於栽培自己。回饋社會是好事,但真正的慈悲是先承擔自己再服務別人,建議不妨以下列配比做參考:

有負債的人──月收入的2%
無負債的人──月收入的5%

心法十 不能不存錢
我不但鼓勵員工存錢,就連學生也是一樣的,因此我還為此訂立一個名為「學長俱樂部」的全勤獎。建議大家要有一本「只進不出」的存摺,也就是裡面至少先存夠六至十二個月的生活費後,才能做定期定額的基金或其他投資。因為銀行的利率雖低,但卻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獲利,而讓存摺空空的,因為財務規畫的重點需兼顧分散風險與心理的踏實感。

例如,一個小家庭每個月開銷需五萬元,則至少要存下六個月的生活費,即三十萬,多出的錢才做其它分配。但是,如果是大家庭,或是家有高學費的就學孩子,假設月支出須十萬,那就必須至少存下十二個月的生活費,即一百二十萬,多出的閒錢再做其它投資或安排。總之,不能讓身邊沒有存款。在此建議大家,有負債的人至少先存下收入的20%,其餘的才可做償還分配。如果存下20%後就沒有錢還債了,那就代表現在不是還債的時機。因為就算把20%全部用來還債,依舊是不夠東,不夠西,依然是會被怒、被罵,既是如此,就該先把基本生活顧好,因為還債是一條漫漫長路,必須擁有好身體、好心情,才能讓還債更有希望。其實,存錢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創造現金流量,再透過正確的投資,以時間複利的方式,為自己創造財富。開始做吧!不管有錢沒錢,不管存多存少,養成存錢好習慣,你才會更有錢!
師的叮嚀:
存錢後有三種錢一定要花:
一、投資自己──要花錢買智慧,不要花錢買教訓。二、疼惜自己──適時適當的慰勞自己,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三、支付自己──這就是不讓別人知道的「私房錢」,你將會發現,自己有錢就會產生自信。





本文摘自 "理債女王的金錢智慧"      作者:周思潔

標籤:
瀏覽次數:286    人氣指數:18906    累積鼓勵:93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珍惜我的真心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這樣也好
 
住戶回應
 
時間:2007-06-03 21:01
她, 59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06-09-26 08:55
她, 42歲,新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06-08-28 19:08
她, 42歲,桃園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06-08-25 13:12
她, 99歲,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06-08-16 19:37
他, 56歲,新北市,待業中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06-08-16 17:55
她, 51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