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5383
 超級塞亞菟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雜記39~分享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雜記41~分享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雜記40~分享
作者: 超級塞亞菟 日期: 2017.09.04  天氣:  心情:
分享2015年9月4日 11:12 ·FB小文~願您平安+快樂+幸福~^^~
1.記得別人的好,修的是自己的德
http://www.lifetify.cc/article/58380.html#007
2.心靈電子報第608期──【人生導師】安定人心‧安定社會
http://www.ddc.com.tw/ec/epaper/2015/A/20150729.htm
記得別人的好..忘記別人的不好..但要記得記取經驗的教訓..不要重道覆轍..
PS:分享小非A.B+夜光夜C的對話..
9/2早上下班時..
A問說:C WHY如此HAPPY呢?
C回說:因要下班回家啦..
A問說:NO.NO.NO..是因沒有被前面關心的念阿..
C回說:哈.哈.哈..被您發現啦..因前面沒有時間關心啦..
A問說:WHY前面都要針對C如此關心的念呢?
C回說:不知吔..您自己問前面的啦~3Q..
9/3早上下班時..
B問說:WHY前面都要關心的念C呢?
C回說:不知吔..您自己去問前面的啦~3Q..
聖嚴法師語錄
減少壓力的辦法很簡單:少一點得失心,多一點自知之明,然後在確定方向之後,要能夠全力以赴。《人間世》
安定人心•安定社會
人都需要安全感,希望環境或社會給我們「安全」與「安定」,所以當環境一有變動,心就跟著不安。
然而,聖嚴法師告訴我們:「心安就有平安。」安全、安定不是來自外在,而是從己做起。
如何練習「安心工夫」?
就是實踐心靈環保,即是禪修念佛、生起慚愧心、心存感恩心。
用這三種方法落實心靈環保,就可安定自己的身心,成長自己的人格,也能為社會大眾,帶來安定的力量。
■ 文╱聖嚴法師
一般人時常要求「安全」與「安定」的保障,總是希望環境給我們安全,給我們安定,如果環境沒有任何安全措施,就會覺得沒有安全感;如果生活上沒有充裕的物質條件,同樣也會覺得不安定。
我們每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就像人與環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響的。
環境可以影響人,人也影響環境。可是究竟是誰來影響環境呢?
答案是:每個人都能影響環境,甚至於一個念頭、一句話、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整個社會。
或許有人認為平民百姓的力量不夠,必須由大人物來登高一呼,才有力量。
事實上,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力量,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影響力,大人物的力量也是根據一般人的需求,匯集成他們的聲音和他們的力量;而且,大人物所掌握的也只有他個人影響所及的範圍;可是大眾集體的力量,卻是一股巨大且足以影響整體社會的力量。
因此,只要每個人心念一轉或是心理某種觀念一改變,
社會便會受到不同的影響,如果再加上身體力行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所產生的影響力就會更大了。
既然個人和社會是互動的,所以社會的態度或社會的風氣,也會使每一個人隨之轉變。但社會風氣又是從何而來?
有時候是更大的環境所造成的,例如日本、美國、歐洲社會發生什麼樣的流行,常常很快就被引進臺灣,甚至造成所向披靡的風潮,有些不好的風氣,也會透過這種模式被帶到臺灣來。
雖然說「社會影響我們,我們被社會影響」,但站在宗教教育的立場,人是可以不受環境影響而變壞,反而可以因為信仰的薰陶而變好,進而影響社會。一般人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但宗教教育的精神,是不會對任何人失望,也不會對任何情況絕望。
心淨則國土淨
《維摩經》說:「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大乘起信論》說:「心生則種種法生」,意思是說,當人的內心清淨時,他所看到的環境便是清淨的,心所嚮往的、心想要完成的,也一定會完成;例如「心靜自然涼」,當心安靜下來時,體溫就不會升高,會比較耐得住悶熱。
所以,如果內心能夠清淨,對環境、社會的感受,就會大不相同;如果心不清淨,充滿了不平、忿怒、仇恨、嫉妒與不滿,所看到的人,都覺得是壞人,碰到任何事都會覺得討厭,這全都是因為心不清淨,所以看到任何現象就會引起自身的煩惱。如果心能安定,那麼所看到的社會,也會讓人感到安心。
今天的社會風氣,處處顯示出人心的苦悶,以及得不到安定感的困境。
多數人以為要謀求人心的安定,先要從改善生活做起,所以期望用政治、經濟、法律來改善社會環境,也就是希望人人有飯吃、有屋住、有衣服穿,進一步希望建立良好的政治、經濟措施以及完善的法律制度來保障人民;因此,歷來政治家、教育家、宗教家、企業家們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場,都紛紛提供他們的力量,貢獻不同的才能,期望建立安定的社會。
因此,過去的人,為了國家、民族、社會而努力奉獻,心中就找到安定的力量。
但現代人對國家、民族、社會的意識已逐漸淡薄模糊,所以今天社會上很多人覺得自己茫茫然地一天過一天,不知道每天是為了什麼而忙,完全失去了生活的目標。
其實,如果人心有所寄託,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心都能夠安定下來。
所以說,救人必先救心。要使社會獲得真正的安定,仍要從人心的安定做起。
心不隨外境所轉
如何安心?最重要的就是不受外在環境影響。如果心不受環境所左右,那就是智者,心中必定自在安定。若心為環境所轉,必生煩惱。
例如過於強烈的欲望將因無法滿足而產生忿怒,隨之而來的挫折,又會帶來恐懼與猜疑;又例如人家謗你一句,就暴跳如雷;人家讚你一句,就洋洋得意;被人冤枉,就痛苦懊惱;被人恭維,就趾高氣揚。雖然這些反應都是人之常情,但這都是因為不能自我肯定,才會處處需要別人肯定自己。
佛法教我們應該做到心不隨「境風」所動,也就是「八風吹不動」,所謂「八風」是指: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當然,生活中難免出現逆境,我經常勸勉大家,處理棘手的問題時,應該坦然地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也就是說,遇到任何困難、艱辛、不平的情況,都不逃避,因為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只有用智慧把責任擔負起來,才能真正從困擾的問題中獲得解脫。
為了達到內心的安定,我們應該要接受心靈環保的觀念,就是要少欲知足,知足常樂。雖然在實際生活上不容易立刻做到,更不容易時時刻刻都做到,但是不妨每天練習著,慢慢一點一滴做著安心的工夫。
實踐心靈環保的方法有三種:
(一)佛教的禪修念佛,能夠讓人心自然安定。
(二)時時生起慚愧心,反省與悔過,就像儒家所說「吾日三省吾身」。其實一天反省三次還是不夠的,應該要時時刻刻知道自己的心在做什麼。
(三)經常以感恩心,面對生活環境中的每一個人及每一件事,全心奉獻服務,目的是為了報恩。
用這三種方法落實心靈環保,就可以隨時隨地安定自己的身心,成長自己的人格,也能為社會大眾,帶來安定的力量。
人間需要溫暖,社會需要關懷,人人若能自安己心,必然也能安定他人,所以大家必須攜手合作,共同建立一個安定的社會。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374期》
標籤:
瀏覽次數:581    人氣指數:3581    累積鼓勵:1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雜記39~分享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雜記41~分享
 
住戶回應
 
時間:2017-09-08 04:03
他, 74歲,桃園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7-09-07 22:55
不要啦,就是不要等信一萬年啦[:-x][:((]
 
時間:2017-09-06 23:28
不會接下來一萬年一篇了吧?[:~][:|][:-x]
 
時間:2017-09-06 02:10
哇...哇...兔子一千年一篇的日記終於出來了! [:%%]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