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94237
 讀得懂請留言之Jack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病中混話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持菜鏟的身影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再論3L-梁思成、林徽因、林洙
作者: 讀得懂請留言之Jacky 日期: 2015.04.04  天氣:  心情:

Bernstein - Beethoven no. 9. - Berlin - Freedom concert






日記讀起來有點消化不良,要是能穿插點輕鬆小品幫助消化可能好些。
老是死氣沉沉的,哪個男人願意靠近,心門關了誰都走不進去,斗室之中沒有了陽光,身體如何能好的了?

類似的留言層出不窮,只好再為帳號破題一次:

Profile中講得很清楚,在此做自己、尋益友,如果要拼人氣乾脆當部落格寫手,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虛浮的點閱率有意義嗎?



"讀得懂請留言",且做太公望,凝心隱溪畔…


再 論 3L




梁思成再婚已經61歲,距離林徽因的香消玉殞已有七年之久。他老了,但是依然在國際聲譽的光環下於各國的會議所忙碌著,他需要一個助手。於是,一直和梁家關係很好的34歲林洙被選中,從秘書水到渠成的成為了妻子。


  娶林徽因這樣永遠成為眾人矚目和羡慕的風華絕代的佳人做老婆是挺累的事,誠如梁所說:俗話說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但是我卻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和林在一起有時很累,因為思想太活躍,必須反應同樣敏捷。


  這僅僅是個官方表態,其實又何止這些,有多少男人心甘情願的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雖然說林是一直愛著梁的,但是對於林來說梁不是她的全部---如此多的事情要做、如此多的古建築要研究、如此多的英國詩歌要讀。林徽因的內心足夠強大,梁思成不是她生活的唯一:有徐志摩,有金嶽霖,有費慰梅夫婦,有因慕名太太客廳而來的朋友圈。有那麼多人繞著她侃侃而談,不一定非得找梁思成啊。雖然林徽因重視他,愛他,但是,你比他們之多了一個“丈夫”的頭銜,而已。


  所以梁的一生,也慶幸是有自己的事業而為之奮鬥:要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國徽、參與聯合國大廈的設計,才不會把畢生的精力都用來追女人。否則,這輩子光看住自己的老婆就得累死,不累死也得酸死。話說這樣的梁若是這樣的男人,也就不配與林共度餘生了。不過終其一生,應該皆未有能獨品獨享自己愛妻的時刻。雖然已得美人芳心,但是芳心的另幾瓣卻不是分給他的。這樣就更能讓他對林的離開痛得徹骨銘心,即便是找了個替代者當做影子,也是相差甚遠。對於已屆遲暮之年的男人,互相攙扶著生活才是正經事。


  林洙在《梁思成、林徽因與我》一書中寫了她的想法:“任何人都不能被他人取代,何況是林徽因?作為丈夫,梁思成不同于過去的梁思成,作為妻子,林洙不能取代林徽因。過去的梁思成是幸福的,現在他仍然是幸福的,雖然其間的內涵不盡相同,但也不必相同。”多麼大度得體的文字,可是其中還有多少故事背後的操作呢?先從林洙的前夫談起吧!


 


林洙的前夫程應銓


 


  程應銓是解放初期最早參加清華建築系的人,為當時清華建築系四大講師之一,負責城市規劃。1957年因為站出來擁護梁思成,提出保護古建築,被認為是反對“黨的城市建設路線”而打為右派。“文革”中,更誣陷其為"隱藏的特務"19681213日,程應銓換上訪問莫斯科時所穿的嶄新西裝,投水自殺。


 


程應銓和林洙的婚姻


 


  林洙出生于福建省福州,抗日戰爭時期曾在昆明天祥中學讀書,是程應銓哥哥程應繆的學生。二戰結束時程應銓從緬甸回國,前往昆明探望兄長,因而認識林洙一家。林父對天資出眾的程應銓讚賞有加,竭力撮合二人。


1948年,程應銓經沈從文介紹(一說是經程的同班同學吳良鏞介紹)任教清華大學建築系。林洙適高中畢業,隨男友前往北京。林洙英語很差,需要補習,由於林洙父親(與林徽因是福建同鄉)的請託信及程應銓的面子,林洙得以拜訪程應銓的師長梁思成林徽因,並希望得彼幫助進入清華,林徽因遂於每週二,五下午輔導林洙英語。當時林徽因已是肺結核晚期,授課時有間斷,林洙最終並未考取清華。但因為程應銓的緣故,即便未接受高等教育,林洙仍進入清華大學建築系(時稱營建系)任系秘書。


  1957年程應銓因為支持保護古建築提案,遂被定為右派。翌年,妻子林洙與之劃清界限,提出離婚,帶走一雙子女,均改姓林,並不許探視。程應銓對親人說,林洙簽字離婚時說,程只有兩件事讓她感覺良好:一是1956年作為中國建築家代表團的成員出訪波蘭等東歐國家,林洙作為年輕建築學家的妻子覺得風光無限;另一件是他翻譯了不少好書,得到不少稿費。


  林洙告訴程應銓:兩年之內摘去右派帽子,可以復合。附停止條件的契約?難怪條件不成就,林洙當然可嫁梁思成。


  在常人看來,作為夫妻林洙應該是對程應銓心存感激的。林洙終身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當時是靠著程應銓的裙帶關係才進入清華工作,卻從未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在清華進修。反右”運動一來,林洙認為打為右派的程應銓,對“組織”交代的不徹底,乾脆跟他撇清以自保。


  林洙在《梁思成、林徽因和我》書中 ,“我決定離開程應銓”一章時寫道:“1957年整風運動中程應銓犯了 錯誤,對他的批判幫助是在民盟小組會上進行的,領導讓我也參加。我感到這是一個極大的恥辱,每次都縮在一個角落裡。我不知道他到底犯了些什麼錯誤,同志們的批判我也聽不大懂,回到家裡我想幫助他,希望他的檢查能深刻些。我不認為他從根本上反對GCD,但是人總是有私心的,也許他對某些工作上的安排不滿意,因而對組織或領導產生了抵觸情緒。我建議他從這方面找找根源,他拒絕了。我得出結論,他是一個在思想上包得很緊的人,甚至對我他也不願深談,他終於被劃為右派…


  組織給他做結論時,我才知道他最大的罪狀是:批評共產黨在城市規劃工作上採取關門主義的態度,把一些專家排斥在這一工作之外。那時我對政治一無所知,雖然我不明白這算是什麼罪行,有多嚴重,但那時我相信GCD是絕對正確的…


  我不得不考慮這個家庭將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孩子長大以後會不會來問我:媽媽,你當初為什麼沒有和右派劃清界線? ’我將何言以答?最後我決定離開他…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紛飛。何況此舉可以護雛!


 


梁思成與林洙


 


林洙先是說1955年林徽因逝世之後,即一直陪伴著梁思成,“我們的感情也是在那段時間急劇升溫的。”“林先生去世時,梁公也因肺結核病在同仁醫院住院,後來聽說他出院了,住在諧趣園養病。於是我帶著請罪的心情去諧趣園探望他。一路上我盤算著怎樣問候他,並解釋一下沒能去探視林徽因的原因。自然什麼原因也不能自圓其說,反正不管怎麼說,我無論如何也得去看望他了。


沒想到一見了他,我竟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淚不住地往外滾,一下便伏在他肩上哭了起來,反過來倒是梁先生來安慰我,他輕輕地撫著我說…”她還寫道自己嫉妒傷悲,得靠梁思成開導並帶她遊園,絲毫不曾在書中展現梁思成對林徽因的懷念。


參照《一代宗師梁思成》裡的記錄,梁對每個師生都很好,也經常帶他們參觀園裡的景致,耐心講解。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梁思成剛剛喪偶,而林洙卻並未離婚,甚至1955年她和程應銓的第二個孩子才出生,雖然生日不知道,但總不至於挺著大肚子撲向梁的身上,對照她之前一直沒去看望生病的林徽因,合理推斷,她生完孩子之後,去看了梁思成,結果是一頭鑽進甫喪偶的系主任懷裡?


也許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林洙改口稱在林徽因逝世七年之後,即1962年她利用業餘時間主動為梁思成整理資料。通過這種方式,兩人開始頻繁接觸並產生了感情。


至於日久生情這一段也是各自表述,19624月底,林洙提出可以幫梁整理資料。於是開始每隔一天,晚上去梁家,往往逗留到九,十點鐘。1962518日,梁思成給林洙表白信。1962617日,2人結婚。老男人只要花3週即可搞定。林洙的文字表明是吳良鏞(吳是建築系除梁和林徽因之後的老大,梁去世後,吳擔任建築系主任)叫她去幫忙整理資料,而《一代宗師梁思成》(梁思成3個學生的回憶錄)的敘述,則是林洙主動要求去的。
  她曾在訪談裡說林徽因不是一個好太太,不會操持家務,卻忘了自己文革前家裡一直請保姆。面對採訪中“如何比較自己跟林徽因”的提問,林洙很不屑地說“跟死人吃什麼醋,夠不著她”。至於說梁思成和前妻在一起時有多隱忍多尷尬多痛苦,林徽因的死對梁思成是一種解脫,應該讓證據說話吧!


  


        梁思成之所以選擇林洙, 分析起來,應有下列的幾個原因:


  1. 61年林徽因的母親生病後,梁處於現實考慮逐漸有了再婚的想法。更為重要的是,62年起外部政治形勢相對寬鬆,梁又開始從事自己喜歡的學術研究,當時他的心態,大約是林徽因去世以後最明朗昂揚的一段時間,有他自己 ’61 年的一首小詩為證:登山一馬當先,豈敢冒充少年;只因唯恐落後,所以拼命向前。—與這種心態相對應,他也有了開始新生活的隱隱期待


  2. 梁是個很理性的人,他有再婚的打算後,考慮過再婚對象的選擇。林洙書裡寫的“三不要”蠻真實,—老的我不要;醜的我不要;身體不好的我不要。但是反過來年輕的、漂亮的、健康的人就不要我這個'老、弱、病、殘'了。相信梁的確那麼想對第二段婚姻,他不可能如對林徽因那樣付出那麼多,更多的,他希望自己是享受的那一方。


  3. 梁在信裡寫,,與林洙認識14,15年了,因為林工作認真負責,對她印象不錯。—梁覺得也許林洙在工作中能給他以幫助。在他考慮再婚的時候,大概下意識裡多多少少有想複製和林徽因一起時的那種工作狀態。


        實際上梁思成沒有教過林洙,林徽因生前林洙也不一定夠分量讓林徽因在重病的情下還和梁思成探討過林洙的真正學術水準,證諸後來林洙整理的梁思成手稿錯誤連篇,老先生看走眼了。


  4. 林洙 ‘48年和梁家來往,林徽因對她很不錯,梁考慮再婚時或許想到這一點,他覺得林徽因會理解並接受林洙。畢竟,當初她們相處得很好。他的父親梁啟超當初找二夫人,也先經過正室的認可。儘管父子情況不一樣,但林洙和林徽因之前的相處融洽,應有給林洙加分的作用。


  5,因為之前的交情,所以林洙比較自然地以整理資料的名義進入梁的生活。先不管她是主動要求,還是被動去的,反正後來她絕對是欣然前往。下面的事很容易理解了:61歲的梁思成,年老孤獨,面對女性青春樣貌和的笑語陪伴,思春思凡思逝去流水年華。


  6,書裡有個細節,梁問林洙“和程應銓離婚除了政治原因外還有沒有其他原因?” —這時梁應該已經在暗暗考察林洙了,很理性。林洙的回答料想令他滿意,才有了後來的那封表白信,可惜並未見到原版。


        7. 當時周圍人並不是反對梁再婚,梁當時還拒絕別人的作媒。大家的反對是針對林洙個人。理由因為程應銓。不但是梁的學生,而且是幾乎天天見面的系上同事。最關鍵的,程因為支持梁陳方案被劃為右派,林因為這個跟他離婚,卻找了梁。對到梁當時的學術地位和社會名聲,很難不覺得林洙勢利。梁林二人交往之初別人並不知道,想想梁那麼多年禁欲之後的滿足,當時跟林洙應該處於蜜月期,矛盾還沒有機會體現,林洙的2個孩子還跟外婆住在別處。周圍人對林洙的反對激發了梁的叛逆心,政治上無力的妥協,學術上無奈的讓步,為什麼連個人生活上都不能自主?反對的結果,造就了為反彈而堅持。


 


沈從文在給程應銓哥哥程應鏐的信裡,將林洙離開程應銓和再嫁梁思成統統歸結為“本性上的脆弱”。“我們如真正開明,即不宜對之有任何過多的譴責和埋怨!”“脆弱”朝褒義上理解,則是“世俗女子的進取心”,退避和進取皆有著鮮明的現實指向;若朝貶義裡理解,則是類似昆蟲的一點趨光性,世俗光耀下的本能反應。


       


至於他們婚後的情況,可自下列數椿窺其端倪:


  


  1. 他們因為林洙的兒子而鬧矛盾(林不許孩子見程應銓,並把孩子改從母姓,程偷偷給孩子送吃的,但由於不久後程自殺,所以孩子完全跟著林。林的兒子非常頑劣,梁思成教育他要好好讀書,兒子就離家出走,梁思成騎車出門尋找)。梁沖著林洙發了火,留下字條外出開會:“我不能不坦白地告訴你,我不喜歡你的沉默,你知道我的工作多麼繁忙,需要休息,需要安寧。不能總為一點小事對你左哄右哄,千求萬求。對哲我已經越來越失望,越難以忍受他的缺點。也許我應當幫助他改正。但一切均受到我的精力和神經的限制,恕我不能奉陪了。”


這番話完全不是梁一貫的溫和形象,倒是確定了一點,這段文字的背後,絕不是愛,而是一種高高在上的距離感。


  2. ‘63年“雙反運動” (反貪汙、反官僚主義),林洙被懷疑佔用公款,系裡找梁談話,事後梁對林說:“小石剛走,他和我談了一些運動中的情況,組織對你的審查不是輕率的,不是無根據的懷疑,而是掌握了一定的材料。” 他停了片刻又說:“你聽著,不管你的問題多大,貪污了多少錢,只要你徹底坦白,我願意也有能力幫你退賠,並且不會影響今後我們之間的感情。如果你真的沒有問題,那就振作起來,幫助領導把問題弄清楚。但是我告訴你,如果最終你的話和組織的結論不一致,那我是相信組織的,那我們之間的關係就算完了。”


通篇的不信任,尤其最後一句,太冷冰冰了。那時他們結婚才一年,林洙口口聲聲他們如膠似漆心靈肉體契合的階段。


  3. 梁有寫日記的習慣,’30年代經常離家考察,給徽因的信和考察筆記中常常流露出夫妻2人的脈脈溫情,想家了,想到如果你在這兒如何如何,好多信裡都有。和林洙婚後,他也寫日記,但到目前為止,除了林洙說在梁死後看到一句大意是“我感到幸福,因為找到了我愛的人,但為什麼上帝要這麼折磨我,我有那麼多的煩惱”,其它再也沒有關於林洙的情感表達。


  梁思成全集出了,可惜全集裡沒有收梁的日記。唯一的解釋:梁的日記裡沒有林洙的分量,反而各種林徽因的存在那麼強烈需要找存在感的林洙,當然不願意梁的那些文字公佈於眾。


        4. 林徽因的忌日,梁思成去墓地送了兩盆花,回來還要小心詢問不記得這一天的林洙有沒有生氣。可見,在梁思成眼中,林洙相當介意林徽因。


        5. 文革前開政協會議,會後政協委員們可以優惠價買當時算是高檔生活用品的壓力鍋。林巧稚調侃不登記的梁思成:“現在梁公的錢自己做不得主了,得回去請示新夫人。”沈從文說:“林洙就是愛錢。”她不能不愛錢,除了自己要撐夢寐以求得“大師夫人”的架子,尚有一對和前夫的兒女要細心撫育。


  6. 文革了林為什麼還不離開梁?


  文革爆發後樑受到打擊,被扣上“叛徒”、“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處境艱難。他不止一次對林洙說不想連累她,讓她離開自己。 梁從一開始對林洙的婚姻定位就是生活搭檔,他需要林洙以他為中心的照顧陪伴,他可以給林洙及她2個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兩相平衡,大家和睦相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雙贏。但文革打破了這種平衡,所以梁覺得林洙應該離開自己,更何況她有處理程應銓事件的先例。


這次,林洙並沒有和丈夫“劃清界線”。何以前後有差別待遇?她在清華全靠裙帶關係,再來一次,hwb會就這麼放過她麼?


  而在整風運動裡,他對於林徽因的關係定位向來都是一個整體,他知道林徽因支援他,也需要她的支援,無論順逆...


 


林洙論林徽因


 


  坊間流傳最廣的“金岳霖為了林徽因終身不娶“的橋段出自2004年出版的《梁思成、林徽因和我》這本書,作者林洙。林徽因跟梁思成說自己愛上了金岳霖。金愛慕林確有其事,但是林是不是愛上金乃至於和梁坦白並說出那麼一番話,這一點除了三個當事人無人知曉。原文如下:


       我忽然想起,社會上流傳的關於金岳霖為了林徽因終生不娶的故事,就問梁公,是不是真有這回事。梁公笑了笑說:我們住在總布胡同時,老金就住在我們家的後院,但另有旁門出入。可能是在1932年,我從寶坻調查回來,徽因見到我時哭喪著臉說,她苦惱極了,因為她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怎麼辦才好。她和我談話時一點不像妻子和丈夫,卻像個小妹妹在請哥哥拿主意。聽到這事,我半天說不出話,一種無法形容的痛楚緊緊地抓住了我,我感到血液凝固了,連呼吸都困難。但是我也感謝徽因對我的信任和坦白。她沒有把我當一個傻丈夫,怎麼辦?我想了一夜,我問自己,林徽因到底和我生活幸福,還是和老金一起幸福?我把自己、老金、徽因三個人反復放在天平上衡量。我覺得儘管自己在文學藝術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修養,但我缺少老金那哲學家的頭腦,我認為自己不如老金。於是第二天我把想了一夜的結論告訴徽因,我說,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選擇了老金,我祝願他們永遠幸福。我們都哭了。過幾天徽因告訴我說:她把我的話告訴了老金。老金的回答是: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去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應當退出。


    上述這番話跟梁思成一貫的行為全然扞格,一個有修養知進退的男人會跟思想境界不相投的後妻說這些?這不僅僅是原配的隱私,更涉及自己為人夫的隱私。 除此之外,林洙也沒法和梁的親朋好友,子女乃至學生有什麼深入往來。那麼林洙這番言論的真實性就要大打折扣了。她拋出這件極具爭議性的事是為了什麼?


        根據資料顯示,金岳霖於1931720日已經離開北京前往美國進修一年,並且當時他仍然和美國女友麗琳同居。所以,此事完全是虛構。


        但林徽因確實插足了徐志摩和張幼儀的婚姻,關於這個,林洙還說林徽因和梁的臥室掛著徐飛機殘骸。林徽因的弟弟就死于對日作戰的空難,殘骸是紀念誰,林洙如何能言之鑿鑿麼?




錢鍾書、楊絳、冰心看林徽因


 


  梁思成、林徽因一家搬到北總布胡同的四合院後,由於夫婦二人所具有的人格與學識魅力,很快圍聚了一批當時中國知識界的文化精英,如名滿天下的詩人徐志摩、在學界頗具聲望的哲學家金岳霖、政治學家張奚若、經濟學家陳岱孫、國際政治問題專家錢端升、物理學家周培源、社會學家陶孟和、考古學家李濟、文化領袖胡適、美學家朱光潛、作家沈從文和蕭乾等等。這些學者與文化精英常常在星期六下午,陸續來到梁家,品茗坐論天下事,隨著時間的推移,梁家的交往圈子影響越來越大,漸成氣候,形成了20世紀30年代北平最有名的文化沙龍,冰心寫過《太太的客廳》諷刺林徽因像是一朵交際花。不過,放言只看得上女作家蘇青的張愛玲,也出言諷刺過冰心,原本還以為她是和她的文字一樣出眾的女人,結果一見面,太醜氣質太差還矯情的狠。


錢鐘書也寫了一篇短篇小說《貓》諷刺林徽因,說她整容、出軌,特別虛榮。錢鐘書的太太楊絳,自然夫唱婦隨也不待見隔壁鄰居那兩口子。

《貓》的人物表:


齊頤谷→蕭乾 /
李建侯,愛默夫婦→梁思成林徽因    
愛慕女主人的詩人→徐志摩     
政論家馬用中→羅隆基 
袁友春→林語堂 
親日作家陸伯麟→周作人 
科學家鄭須溪→周培源 
學術機關主任趙玉山→趙元任胡適之 
作家曹世昌→沈從文 
文藝批評家傅聚卿→朱光潛 
畫家陳俠君→常書鴻
鄭須溪→金嶽霖梁宗岱 


相關原文如下:             


        


要講這位李太太,我們非得用國語文法家所謂“最上級形容詞”不可。在一切有名的太太裡,她長相最好看,她為人最風流豪爽,她客廳的陳設最講究,她請客的次數最多,請客的菜和茶點最精緻豐富,她的交遊最廣。並且,她的丈夫最馴良,最不礙事。               


     李氏夫婦的父親都是前清遺老,李太太的父親有名,李先生的父親有錢。李先生的父親曾做出洋遊歷的隨員,回國以後,把考察所得,歸納為四句傳家格言:“吃中國菜,住西洋房子,娶日本老婆,人生無遺憾矣!”誰知道建侯那糊塗蟲,把老子的家訓記顛倒了。第一,他娶了西洋化的老婆,比西洋老婆更難應付。愛默在美國人辦的時髦女學畢業,本來是毛得撩人、刺人的毛丫頭,經過“二毛子”的訓練,她不但不服從丈夫,並且丈夫一個人來侍候她還嫌不夠。     


       


  總而言之,文人相輕,自古皆然。林徽因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愛國、維護古跡文物,抗戰的時候她跟梁去鄉下考察估計,條件非常艱苦。費正清的書裡說去看她她身體不好條件艱苦但還樂觀風趣。徐志摩處理感情與婚姻失當,害人誤己,如果要把徐志摩的死歸結到她頭上,實在牽強。


  有智慧與才情的女人令男人活得辛苦,那麼遇到一個低智商缺才華重心機的女人呢?在號稱縱覽全局的宏觀男人眼下,就只看見她空洞貧乏的心智,然後迷失在女人崇拜的目光裡,酥軟在漫天花雨般的網羅裡,根本蠢到不懂已被制約操弄,默默地當了御用卒子還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聰明的男人,愚蠢的下場,都是貪歡青春惹的禍!




改寫自


http://www.tieku001.com/647164/8.html


http://bbs.tianya.cn/post-funinfo-5473733-1.shtml


http://tieba.baidu.com/p/826181810


標籤:
瀏覽次數:533    人氣指數:4753    累積鼓勵:21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病中混話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持菜鏟的身影
 
住戶回應
 
時間:2015-09-16 00:42
她, 60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9-15 17:04
她, 60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9-03 02:29
她, 60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9-02 17:27
她, 60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4-05 13:01
他, 77歲,San Francisco,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4-04 12:25
他, 61歲,台北市,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