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339106
 呆掉了的 Ali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夜未央/房慧真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我的「抓漏」朋友/劉靜娟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筷子/馮傑
作者: 呆掉了的 Alice~✿ 日期: 2013.12.18  天氣:  心情:

◎馮傑



筷子籠是用高梁桿編製。掛在我家廚房牆上,一年四季煙燻火燎,像吊著一個滿臉世俗相的蜂巢。

早上吃飯抽筷子時,如果不小心順道帶出來一支,便聽嘩啦落地。我姥姥馬上斷言:今天要來客人。

日升中天時分,果然應驗。來了一個打秋風者。

在村裡,多數窮人家就怕來親戚,這除了招待上麻煩,心理上還要費一番周折。
我家來往訪問的都是一是些不鹹不淡的親戚。我姥姥人緣好,在全村聚氣。

我們家喜歡有客來訪。那樣,院子寂寥的花草也顯得想熱鬧。

面對貧樸的日子,必須保持喜悅的心情。那一支多餘的筷子會作來一種暗示,讓我們提前去作準備:
擇菜,盤面,備柴,安排,佈局,或到鄰家借凳子,搬杌桌。
河對岸的山東孔老二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他一定感覺太突然,他沒有提前預感到那一支抽掉的筷子。

在鄉村親屬圈裡,「親戚」的概念簡單也複雜。鄉村親戚是會越走越多,有點像一種「親情傳銷」,
五年下來,方圓十里細說計算起來,「親戚」都能粘連到一起。十年下來,就成了一張蜘蛛網了。
有的人家連續互走了兩代的親戚,飯桌上酒醉後就不知如何相互稱呼。

當年,我的一位「老姥娘」(就是我曾外祖母)說:
老親戚當斷則斷,要不,時間一長,和毛主席他家也能攀上親戚。皇親啊。

我笑,那樣肯定就會走亂了。這也是抽筷子帶來的麻煩之一。

走親戚是北中原一種世俗的民俗鄉情。童年時我經常牽著姥姥的一角衣襟走親戚,
對於我來說,走親戚也是一種社交外事活動,主要是為了到外村開開眼界,增加世界觀,
譬如看鵪鶉鬥架,看大牲口撕咬,能吃上一碗撈麵。有時親戚一高興,還能討得一角、兩角的「割耳朵票」。
新票子紙質鋒利,用好紙印製,嘩嘩響。

走親戚時禮品約定成俗,來時帶上一方柳條籃子,裡面裝滿時令水果,油饃,烙饃,雞蛋,點心。後來增加了瓶裝罐頭。
雙方坐定後,客在主家吃上一頓雞蛋撈麵,說些陳穀子爛綠豆的酒話,飯畢,再跟隨姥姥原道返回。

那兩瓶罐頭失效,也捨不得吃。

我還記得張堤村的親戚喝過一碗麵湯後講笑話,講得自有過程,他說:有一次喝醉,拿筷子當雞爪了,吃了一根半。

我在思想上是一位唯心主義者。

唯心主義的表現不僅僅只是抽掉一支多餘的筷子。

有情人來生就作筷子吧,我們不孤單。



●2013/12/18 中國時報

標籤:
瀏覽次數:136    人氣指數:4736    累積鼓勵:230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夜未央/房慧真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我的「抓漏」朋友/劉靜娟
 
更多功能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