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上一篇日記的中文版。
" Grace, let me--let me just get this out first. Um, I was having lunch in the piazza the other day, and--and I look up from my soppressata panini-- that's Italian for bologna sandwich-- and, um, I see this really old couple holding hands and kissing. And, I mean, they were-- they were really going at it, you know, like in a way that you really don't ever want to see anybody kiss. And, um... it--it-- it was just gross. And, uh, all I could think of was, um...was you. That--that is so not what I wanted that to sound like, um-- Grace, you told me to move on, and--and I tried. I tried, but I can't. And, um... I guess, um... I guess what I'm trying to say is, um, I want that old couple to be us, you know? I-I want to be gross with you."
- Leo Markus proposing to Grace Adler, "Will & Grace"
以上引述自美國喜劇《威爾與格蕾絲》(Will & Grace) 的完結篇,女主角格蕾絲 (Grace Adler) 的分手後的男友利奧 (Leo Markus) 對她的求婚告白。基本上那一幕裡,利奧慌張張的衝到格蕾絲面前。利奧告訴她他兩天前在吃午餐時看到了隔桌的老夫妻熱情的接吻,又肉麻又噁心到那種是你絕對不願意看一對老夫妻接吻的模樣。然而,看著這對老夫妻時利奧心裡只能想著,格蕾絲。他發現,他希望他能有一天與格蕾絲,就像這對噁心老夫妻一樣,白頭偕老地熱情接吻。
過去兩年我一直在摸索著我到底想要什麼。看了以上引文,想必你也猜測出兩年前我失戀了,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想法太天真,我的方向錯誤,「愛」又要如何去定義?為何我最有感覺的一次終究是虛無的呢?這純粹是我的自作多情嗎?不想耽誤我是什麼意思?這是客套話嗎?是她在嘴硬,她在逃避嗎?還是,我在勉強從無解中找出一個不存在的明確答案?
「愛」是什麼?
愛有時候是兩人眼神交錯,那份如電流穿透全身的興奮,似乎整個人就要像氣球一樣飛起來,飛到空中吶喊出她的名字,仿佛要以她名字的回音來填滿周圍的世界。
亦有時候是當你將臉深深埋在枕頭裡,因為已經清晨四點,你不知道你到底哪裡錯了。你不希望鄰居被你的哀嚎吵醒,或者因為你很清楚,就算將衛生紙盒抽光了也無法將你的淚水給停下來。
那都是愛,但愛不僅如此。
以上僅止於《羅密歐與茱麗葉》那番愛。但《羅密歐與茱麗葉》究竟又是什麼樣的故事?老實說,《羅密歐與茱麗葉》根本就不是什麼所謂的浪漫故事。它是個關於自由戀愛的自主權利的故事,雖然他們彼此的選擇是單純的因為在個舞會上被彼此莫名的吸引力觸電了。簡單來說,就好比現代,某型男到夜店裡看上了某正妹,兩天後因為父母親人反對就殉情了。以現代的標準來說真的很愚蠢。他了解她嗎?她又了解他嗎?不過以當年家庭操作孩子一切的時代來說,那種自由戀愛也就足以感觸到當時的人,因為他們都是過來人。以當年的標準,能夠那樣就夠了。
一直到約五十年前的美國,自主去選擇的愛情這個概念才真正開始成為社會主流。我們也是五十年前才開始從「配婚」與「提親」轉換為「搭訕」與「約會」,也是從那時候才開始憑感覺去愛,而不是靠一張充滿現實或虛榮條件的條列出的清單一一去打勾。我們對追逐真實的愛情僅有五十年的「豐富」歷史,也正因為如此愛情才會這麼複雜。
我們之中根本沒有人清楚自己在情場上到底在幹什麼。
的確,任誰都會再某種程度上在意彼此的年輕美貌。的確,誰不希望與愛人之間無時不感覺仿佛漂浮在幻境中的每天充滿熱情火花,彼此如氧氣般的無法沒有對方。但那都不過是愛情上的第一階段,甚至可能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有時候愛其實很簡單。只要他在身邊就能感覺的...很好。在他身邊讓妳覺得很自然,很舒服。在他身邊你覺得妳可以做自己。妳覺得很安全。
有時候愛是當你注意到她皺起的眉頭,但你並不知道什麼東西使她困擾了。或許其實你也知道,但重點是看著她皺眉頭使你心情也壞下來了。有時候,甚至莫名其妙的不知怎地看了她心情遭,你心情比她更糟!
有時候愛是當你在宿舍裡的男女共用廁所中(有些西方大學習慣這樣設置,學生也能成熟的一起生活),看著女朋友坐在嗡嗡出聲的洗衣機上等著衣服,你突然發現自己有多麼的愛她,珍惜她。你想要讓他知道-就是現在,就在這裡。毫不在乎正在進進出出的同學們的好奇看戲的眼神,不在乎廁所裡沖馬桶的聲音,也不在乎正在淋浴間裡唱歌走音的男生。現在在你的意識中的世界裡,只存有你,與眼前的她,而你忍不住想以你在這一刻即時想出的話語去表達你現在對她的感受。
但即使如此,這還不是我們對愛所真正要求的東西。
我這次挑選的《威爾與格蕾絲》的引文,利奧對格蕾絲捕捉到我在這篇文章所想表達的「感覺」。你不能單純逐字去分析那段話,而是要去感受到投入在話語中的感情,感受到角色之間的微妙的牽絆。利奧很明顯的很慌張。雖然說話結巴巴語無倫次的,確很真實。當一個人感情激動時,他是很難去說什麼大道理,更不可能想的出什麼好聽的甜言蜜語。這句話裡也隱約透露了利奧對格蕾絲的接受與包容,不過因為需要了解戲劇內容中的細節的關係,這篇文章的中文版裡我就不寫了。
愛是當你身上發生了令人高興的事,而她是你第一個想到要去通知的人。雖然她可能因為不了解你的工作,不了解你的興趣而聽不懂,雖然你激動的話說得不清不楚,但你還是想說。因為這種喜悅你忍不住要找人分享,而你希望能夠一起沾上這份喜悅的人是她。
愛是當不論你有多少經驗,計畫的多詳密,跟她在一起總市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然而,這些意外發現卻是一種良性刺激,因為你可以藉此更加了解她,她也能多了解你。你們可以認識到彼此的興趣,彼此討厭的東西,彼此的動力。可以了解是什麼塑造了今日眼前的「她」。
愛是當你大聲拍桌子教訓說應該準時吃飯,飯就是一家人一起吃啦,什麼基本禮貌呀,什麼卸妝幹嘛要那麼久呀。其實你根本不在乎那些小事,只是明天就要上飛機出差一整個月而你希望能夠多一點一起相處的時間。
愛是當你們已經五六十歲,甚至更老了。掛在耳邊彼此嘮叨對方老是戒不掉的壞習慣以成為了理所當然。儘管多麼討厭彼此的老毛病,當她晚歸了,可能因為去了新地方回來迷路了,你就是心裡定不下來。明知沒用,還是穿著薄薄的外套吹著冷風走到馬路上探望。平時冷靜又理性的自己,雖然才一個多小時卻忐忑不安的問兒子覺得該不該報警。
我們為什麼在追尋愛?
「他以為是他常外面有其他女人的關係!!其實不是!!真正讓我想通的是我不想再一個人生病時看病了!!!」
前一陣子我在網友的日記上看到了以上的這一句話。看了他們分手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有其他人,而是不想再自己一個人了」覺得特別有意義。很多兩人之間的紛爭中會提出很多的藉口,或者是假設出的對方的理由。但這些都不見得是本人內心的真正想法。雖然結論相同,但意義不同。
在網友的日記中寫著,剛開始她不了解為什麼媽媽總是不諒解的罵她男朋友常常出差,不能照顧她或陪她看病。直到某一天自己陪著媽媽在急診室時,她看到了一對夫妻抱著小孩在凌晨三點半衝到急診室裡,因為小孩發燒了。網友很震撼的發現,難到以後生了小孩她將會是自己一個人抱著小孩來看醫生嗎?生了重病也是自己打電話送自己去醫院嗎?她終於明白媽媽的意思了。
我們追尋愛,不是因為剛看了某愛情喜劇想要個跟故事裡一樣的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能夠像個紳士或賢妻般的對我們百般照顧。追尋愛不是因為我們要一個可以完全看透自己想法的人。追尋愛不是因為「大家都這樣」或是「別人都有」。
不,真正的理由其實是更原始,更基本,更簡單的: 我們不希望孤獨的一個人。
裝堅強,成熟,獨立,老實說... 很辛苦,很累... 很煩。這不過是為了滿足社會需求我們所給自己戴上的面具,因為我們不希望受世人眼光,聽別人批評。但將自己的一切虛假,人生起伏,獨自一個人扛住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這些東西在你身上累積直到一天,你會崩潰,甚至爆發的一副全天下的人都得罪你了。你希望有個人能夠分享一些你內心的包袱。
但若要去愛,我們不能自私。因為妳希望他分享妳所的背負的東西,他也希望妳能分享他所背負的東西呀!
我覺得有許多專門為男女生邂逅的網站都搞錯了。很多這些服務要你條列出你所喜歡的條件,再幫你配選。可是,妳的對像不是機器人,他的各種人格素質是不能像零件一樣隨妳拼湊。而且,妳同樣不是機器人,就算對方真的滿足了妳列出的條件妳不見得會喜歡他的。愛情應該是一個整體的感覺。
很多人也常常會去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夢中情人會如何的照顧自己,滿足自己... 但那觀念錯誤了。當然,誰會不喜歡對方滿足自己的各種需求,但是妳呢?有沒有想過妳要如何去滿足妳對像的需求呢?愛,是要有兩個人的,是兩方面的。你希望她能明白你的想法,她也希望你明白她的想法!所謂的心裡聯繫並不是指隨時的了解對方的想法,而是有花那份心思去考慮到,去注意到彼此。
愛不是去要求隨時完完全全知道對方的一切,明確的知道對方的想法。那叫做枷鎖!而且,當妳發現妳時常都再測試妳的另一半時,妳會發現妳永遠找不到妳想聽的答案,因為妳打從一開始就已放棄了那個答案。最後,妳必須選擇:妳要相信他,還是離開他?愛是需要信任的。
不過在這同時我們也必須明白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妳的另一半也是會有缺點的,犯錯的時候,受傷的時候。但這其實是件好事!正是因為他與妳同樣擁有這些負面的素質,他才能夠了解妳,接受妳,包容妳,原諒妳,關心妳,照顧妳... 還有與妳一起成長。
愛是一種聯繫,是兩個人彼此互相觀護的感覺。愛是兩人之間的牽絆。
當你了解這點,愛將超越我們聚滿佔有慾的本性。它將昇華:從「我不希望孤獨一個人」成為「我不希望『她』孤獨一個人」。這就是為什麼在許多愛情悲劇裡,主角告訴他的愛人,要他答應,絕對不要為他而守寡。他希望她找到一位能夠陪伴她到她的人生的最後一刻,就如同她所為他做的一樣。畢竟若在人生的最後一刻是孤單一人走去,那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呀!
雖然我戴著十字架,但如果你問我我是否信仰耶穌基督,我無法回答你。我並沒有禱告的習慣,但十字架對我來說還是有相當的意義,當我想做什麼虧心事時我會想先把它給取下來。
不過我發現,我唯一所相信的抽像,看不到的無形的東西,是愛。我發現這才是我的信念。我不相信愛會成為對自由有所限制的枷鎖,我不認為愛是有保存期限的。其實,我一直都是這樣想的,只是這兩年來我更加了解自己的想法。
兩年前的對象... 其實她很體貼,試著以她所假設的我的立場來來拒絕我,那我當然也是就事論事的一一反駁,因為我很清楚我的想法,只是並不清楚她的想法。當她終於問我我是否能夠一年內結婚,我的想法中是我們倆一年後碩士才剛畢業,都要找工作的,那種情況當然不適合。但她所想像的不是這樣,而是認為我不過是年輕的小鬼沒想那麼多,但其實我是很清楚的。
幾年前我有個朋友曾說,我是個會以結婚為前提去談戀愛的人。她的意思是說這樣不好玩,女方也會有壓力。我不知道她是根據什麼這樣說的,因為我還未有正式交往的經驗,而關係曖昧的對象她也不知道。我只想說... 不完全是這樣。
的確,如果打從一開始我就知道我,或是對方壓根兒不會考慮認真發展,那何必呢?我對單純「玩玩」沒有興趣,何必浪費大家時間?在一起如果單純是為了好玩那我們也不必稱之為交往了。如果會在意對方是否忠心,和別的異性有什麼樣的關係,那以超越了「好玩」的範圍了。
我也不天真,我並不相信世上有什麼完美無瑕可輕鬆無條件的去克服一切困難的兩人關係。交往當然就是會有分手的風險,而兩個人畢竟是兩顆心,人都會有各自的需要,精神脆弱的時候,或者是其它複雜的情形發生。但這就是我們為了能夠自己自主的去愛所付出的代價。
也正是因為愛情中有許許多多的複雜因素,每個人都會背負著自己心情上的過去。連我都有一些象徵著這些對自己很重要的過去的物品。若要我收起來,可以,不過若要我丟掉,不管是誰的要求我都會拒絕的。因為這些東西所象徵的並不只是自己的過去,它同時也象徵著過去到現在的自己所有的成長。
當我們去接受另一半的同時,我們也要同時去接受她的過去。就是因為你有了你的過去才會有今天的你。相對的,因為她有了她的過去,才能塑造出今天的她。你所珍惜的她,珍惜著你的她。
讀完的人可聽聽第二首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