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72348
 JOVI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一到美國我就再也看不上中國姑娘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6個意想不到高潮好處~~~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4種即將變主流的工作型態~~~
作者: JOVI 日期: 2015.08.15  天氣:  心情:

4種即將變主流的工作型態,你開始遇到了嗎?
在網路時代裡,你的公司還是一切講求標準化,制定固定的聘僱標準、作業流程,員工固定時間打卡上下班嗎?過去那套待在辦公室、工廠必須遵循的工作守則已經過時了。新的工作型態講求的並非制式SOP,而是更具彈性、不斷變動的情況,沒有固定上下班時間,也沒有固定工作場域。
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曾在1930年發表一份預測性論文《我們孫輩世代的經濟可能性》(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Grandchildren),這份論文指出,未來的人會面臨一件難題:當工作與休閒場域的界線被弭平,如何掌握工作與休閒的平衡?我們正處於凱因斯所說的「未來」之中。根據美國《Fast Company》雜誌的報導,不久的將來,職場與工作型態將會出現這些新面貌:
1. 遠距工作成為常態
人們工作與生活的步調改變,未來工作不再會限定於特定時間、特定地點。上下班的尖峰交通時間即將消失。城市中地鐵系統最擁擠的時刻是週末,而非早晨與傍晚的上下班時刻。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共同工作者可能來自不同公司,也可能都是SOHO族,這樣的空間適合他們聚在一起,為了專案共同努力。
許多公司採用員工在家工作的型態,遠距工作成為一種趨勢。例如開發出著名產品WordPress的網頁程式設計公司Automattic,100%員工都不用進辦公室。Automattic員工工作的地點可能在家中的臥室,也可能在個人工作室。
而一項名為「遠距年」(Remote Year)的計畫,協助原本就有專案在身、可遠距工作的參與者,到地球上的12個角落一邊旅行一邊工作,讓參與者深度接觸不同地區的文化、商業生態,擺脫一成不變的工作環境,有助於激發工作者靈感,創造更多不同的可能。
遠距工作的趨勢或許是科技使然,但人們心中「想要遠離辦公室」的原動力才是真正推手。工作者想在最舒服的狀態之下工作,因此工作的場合可以是任何地方。
2. 24小時待命
未來不僅工作地點不固定,工作時間也是。往好處想,不必固定時間打卡上下班,也不必在公司規定的時間內端端正正、坐在電腦前工作,只要在規定的期限內交出成果即可。往壞的方面想,工作者可能面臨24小時on call的窘境,因為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能隨時連結生活中各面向的需求,而工作也含括在內。
根據2013年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研究,一半以上的成人受雇者表示,在週末時,每天至少會確認一次與工作相關的訊息;同樣也有一半的工作者,會在上下班通勤或是生病請假的時間內做這件事情。甚至有44%的工作者,會在度假時查看工作訊息。
此外,睡眠時間也受到工作壓迫。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評論家Jonathan Crary在其《24/7: Late Capitalism And The Ends Of Sleep》書中寫道,北美洲成年人平均睡眠時間是6個半小時,比上一個世代的8小時少,而20世紀初的平均睡眠時間是10小時。更糟的是,近期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半夜還會爬起來確認工作訊息與進度。「如何設定界線,由我們自己決定,」Crary說。
. 自由工作者成為主流
自由工作者自己接案的工作型態在美國已愈來愈普遍。去年,自由工作者媒合機構Upwork(昔日的Elance-oDesk)預估,美國有5,300萬自由工作者,佔美國勞動力34%,難怪連調查問卷題目都從「您在哪工作?」改成「您在做什麼?」因應這股自由工作者潮流。就業市場衍生出自由工作者與企業雇主的媒合需求,於是像Upwork這樣的網路平台也愈來愈多,如Freelancer、Guru都是知名媒合平台。
自由工作者最關心的就是如何接案。相關調查發現,近半數自由工作者對自由的工作型態感到滿意,但另一半的自由工作者對變動的接案狀況感到憂慮,仍嚮往一份穩定的全職工作。
4. 工作與生活之間界線消失
不論是喜是憂,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線逐漸瓦解。倫敦城市大學商學院的André Spicer說:「當代工作型態的現實是,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線愈來愈模糊,我們試圖在工作與生活之間築起一道牆,但那道牆一再倒塌。」
當Airbnb和Uber這樣的平台出現,旅館與旅人、司機與乘客之間的需求達到完美的媒合,閒置的資源被充分利用,然而旅館店主與司機也跟著必須超時工作。此外,現今的社交媒體不再只是熟人、朋友之間交流的平台,也是個人履歷的延伸,以及行銷自己、打造個人品牌的途徑。科技、智慧型裝置將工作與生活濃縮在一個螢幕內,也打破了工作與生活的界線。
標籤:
瀏覽次數:244    人氣指數:3224    累積鼓勵:14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一到美國我就再也看不上中國姑娘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6個意想不到高潮好處~~~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