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每天必聽音樂
加州大學大衛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認知神經科學家皮特爾·加納塔(Pieter Ganata)博士表示,聽音樂有助於緩解焦慮,幫助睡眠、增強記憶,還能促進傷口癒合,降低與壓力有關的應激激素皮質醇水準,從而增強免疫力。
對老人來說,每天聽音樂,還可以降低血壓、緩解關節炎疼痛和加速中風後康復,甚至能抑制認知障礙症的病情發展。美國邁阿密大學(University of Miami)醫學院庫馬爾(Kumar)教授表示,音樂能喚起積極的情感和態度,尤其在清晨,選擇快節奏的、愉悅的音樂能讓你維持一天的好心情。
3.經常笑出聲來
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醫學院心臟病學家麥克爾·米勒(Michael Miller)博士表示,笑聲能促使人體發生變化,改善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因此
米勒 博士的長壽處方是,找到讓自己快樂的事,笑出聲來,並把這快樂傳遞給別人。
4.週末回歸大自然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社會生態學家斯蒂芬·凱勒特(Stephen Kelt)博士表示,多去戶外,重回大自然,有助於提升情緒和自信心。
英國埃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研究發現,經常接觸自然界的人更少生氣、抑鬱和緊張。戶外散步和騎自行車等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可降低心臟病風險。快走、釣魚、划船和種花種菜等都是很好的戶外運動方式。不用擔心居住的附近沒有山脈或者海洋,利用週末去當地公園、植物園等“綠色地帶”也有同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