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339106
 呆掉了的 Ali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復合的愛情3%的期待/羅斯提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失戀,不是世界末日/周純媛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新寫實主義藝術家:克萊因
作者: 呆掉了的 Alice~✿ 日期: 2013.06.22  天氣:  心情:

有個吹笛人,二十年來只吹一個長長的單音,當他的太太問他說為什麼不多些變化時,他回說:
「我已經找到了我要的那個音,不像其他的吹笛人還在找。」

~~~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


二十世紀六○年代活躍的前衛藝術家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 1928-1962),是現代藝術史的一位中心人物。
克萊因從1950年二十二歲時發表最初的單色繪畫,包括橘色、黃色、粉紅、綠色和白色到著名的藍色系列單色畫,
以及人體測量、海綿雕塑、金色系列與運用風、火和水等自然元素作成的實驗藝術作品,
預告了日後許多藝術潮流的出現,例如偶發藝術、表演藝術、大地藝術、身體藝術,以及持續至當代的觀念藝術。

伊夫.克萊因在1928年4月28日出生於法國尼斯,父母親都是畫家。十六歲參加高中會考未通過,
在尼斯國立海洋商務學院東方語文系修習日文,並在尼斯練柔道。1947年嘗試單色畫,二十二歲在倫敦發表最初的單色畫。
1952年8月坐船到日本東京講道館學習柔道,得到柔道黑帶四段頭銜,二十六歲回歐洲,在巴黎出版《柔道入門》。
1955年於巴黎維里爾大道的隱者俱樂部舉行首次個展,翌年於巴黎阿倫迪畫廊舉行單色畫命題個展,
由藝評家彼爾‧雷斯塔尼作前言:「真實的一分鐘」,參加在馬賽柯比意居住單元的第一屆前衛藝術盛會。
1957年一月在米蘭阿波里奈爾畫廊展出十一幅單色畫命題,以深天青石藍色作畫,
這種藍色被克萊因稱為「國際克萊因藍」(I.K.B—International Klein Bleu)。
他創造的此—深藍色是他借助一位化學家友人協助研發出來的,並申請專利,從此變成克萊因的註冊商標「I.K.B」,
他把藍色提昇到一個獨特地位,將大自然界中可以觸碰和看得見的抽象動機,如天空及大海,化身顯影,
終於使他發現長久以來所追尋的一種保有特殊亮度的藍,也成為他繪畫的一大特色。

1959年,克萊因開始作「活畫筆」試驗,在巴黎國際當代藝術畫廊展出「藍色時期人體測量圖」。
1960年10月他與丁格力、漢斯、阿曼共組的「新現實者」團體正式成立,克萊因開始創作關於宇宙起源、
星雲團、火之畫、星體浮雕。1961年他赴美國紐約在李奧.卡斯杜里畫廊個展,並巡迴歐洲各地展覽。
1962年6月6日因心臟病發作去世,年僅三十四歲,英年早逝,藝術創作生涯短促,但所遺留下來的作品影響後世深遠。
他強調出藝術家主張的「非物質」,「我的作品即是我個人藝術的灰燼。」克萊因如是說,
因此觀賞他的作品,有如神聖者留下遺跡那樣神聖的味道。

克萊因顛覆了傳統美學觀點,對藝術的定義、藝術的界限提出了挑戰。
他一開始就使用小滾筒取代畫筆可能帶來任何筆觸痕跡,顏色因此變成唯一主角,
他不冀望繪畫如平面一般被一覽無遺,而是要它們像色彩園地震動擴散於空間裡,將色彩浮現於無限之空間。
克萊因的藝術活動中,更引人談論的話題是令模特兒裸身,他在赤裸身體塗抹顏料,
然後將身體滾壓印於大畫布或圖紙上,「活生生的女體畫筆」,獨自個體、成雙成對或集體一群現身於繪畫平面上,
完成克萊因所謂的「人體測量」。而他的捕風捉雨的繪畫和火焰畫,更是聞名於世,
也是他表演事件或行動所創造的成果,反射藝術家所處世界對宇宙天地的充滿神話性與神祕的詮釋版本。

標籤:
瀏覽次數:128    人氣指數:2048    累積鼓勵:96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復合的愛情3%的期待/羅斯提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失戀,不是世界末日/周純媛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