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643098
 yc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老美這樣的自由開放精神 ?!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過度恐中懼中抗中的後果 ?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對比狂人川普的梅克爾
作者: yc 日期: 2019.06.10  天氣:  心情:
.
柏林圍牆倒了
各個鐵幕逐漸的瓦解了
南韓北韓漸漸融冰了
中國大陸逐漸走向開放之路了
而川普
卻要再度築起隔離的圍牆嗎 ??!!


.


20190612 補記

因為非VIP看不見小女子對下方網友留言的回覆
補貼於此 :

請問閣下
小女子所言哪點沒講事實 ?!
小女子認同的是梅克爾的理念
那麼閣下認為梅克爾也沒講事實 ?!
請閣下再詳讀梅克爾本篇演講 !

閣下對老墨的評論顯有極大偏見
是坐井觀天的自我想法 !
小女子忝在美加州待過十年
接觸過不少老墨
大部分的老墨就和台灣的外勞一樣
只是想求一個較好的生活 !
川普唯權唯利是圖忘卻了人性
忘記了
自詡是世界第一大國維護世界自由和平繁榮的責任 !
閣下圖的又是什麼令您也忘了人性 ?!
再貼一篇柏林市長的呼籲於下
請閣下參考 ∼∼
閣下難道也要認為柏林市長也不講事實 ?

小女子是人微言輕
但閣下認為閣下自己比梅克爾比柏林市長有遠見 ?!

川普作為有支持有反對
結果如何
時間自有答案 !


同樣的話可以拿來反詰閣下 :
閣下也莫因為自己喜歡川普的個人偏見
就說別人不講事實 !
講話要多方思考不要自以為是 !

柏林市長的呼籲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38782390

( 補充 :
固然非法合法老墨有種種問題
但卻不能將老墨一竿子打翻 ! )


.


附錄

德國總理梅克爾為哈佛大學畢業生演說

「轉傳」天下編輯部 2019-06-01


德國總理梅克爾為哈佛大學畢業生演說,
她有感於自己和同一代政治人物
即將退出世界政治舞台,
鼓勵畢業生相信「沒有不可能」,
時時思考自己是在做對的事,
抑或只是便宜行事,
懂得換位思考看世界、除去心牆,
「永遠不要把謊言塑造成真理,
或把真相詆毀為謊言」。

擔任德國總理13年,這些日子裡,
梅克爾(Angela Merkel)
也被視為西歐的領導人。
直到這段歲月進入尾聲,
世界才發現難以為她的位子尋找接班人。

這場主題演講隻字未提川普,
但她所傳達的世界觀,
與川普以及在歐洲和世界各地興起的
右翼勢力截然不同。
而且,值得關注的是,
她抒發己見的舞台,
就在美國最著名學府哈佛大學。
大多時候以德文發言,
但現場有英文翻譯,
過程中梅克爾有10多次被打斷,
但打斷她的是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及全場起立報以的掌聲。


** 以下為演講摘要:


今天我很高興來到這裡,
並想告訴你們一些我的經歷。
今天也將是你們走向生活挑戰的開始。
現在,
機會的大門正在向你們打開,
多麼鼓舞人心。

德國作家黑塞(Hermann Hesse)
對這種情況有一些美妙的描述:
「所有的開始都擁有神奇的力量,
護衛和幫助我們的生活。」

當24歲的我拿到物理學位的時候,
這首詩啟發過我。

那是1979年,
世界被分成了東、西兩大陣營,
處於冷戰階段。

畢業工作後,
我每天下班走過柏林圍牆,
那是一道鋼筋水泥障礙,
阻隔城市、人民和家人,
包含我自己的家人。

我不是異見者,
也沒有衝撞過那堵牆。
但是,
我也從來無法否認那堵牆就在那裡。

我不想自己欺騙自己。
柏林圍牆囿限了我的機會,
它真真實實的擋住了我的去路。
但它存在的那些年,
卻也有做不到的事:
它無法囿限
我的思想、我的性格、
我的想像力、夢想和渴望。

1989年,自由浪潮席捲歐洲。
從波蘭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還有東德,
成千上萬的人勇敢地湧上街頭。

人民的力量,推翻了柏林牆!

我親身經歷過動彈不得、
無從改變的景況。
親愛的畢業生們,
這是我想與你們分享的第一個經驗:
任何看似如磐石、亙古不變的事,
事實上都可以改變。

不久之後,
我們這一代的政治家將退出歷史舞台,
你們是將我們帶到未來的一代人。

保護主義、貿易衝突,
危及國際自由貿易,
讓我們的繁榮基礎漸漸流失。
數位資訊革命從各層面影響我們生活。
戰爭和恐怖主義導致人們流離失所。
氣候變化對地球的自然資源構成威脅,
而人類需要對這個危機以及更多的後果負責。

我們要能夠、也必須盡一切可能,
應對這一挑戰。
現在行動還來得及,
但是需要我們每個人都發揮作用。

比起過往任何時刻,
現在的我們更需要多邊合作,
而非單邊行動;
要全球性思考,而非國家思考;
要對外開放,而不是孤立主義。
簡單的說,
我們必須牽起手,而不是孤軍奮戰。

親愛的畢業生們,
你們將來會有
比我們這一代人更多的機會。
畢竟,光你們的智慧手機,
就可能比蘇聯製造的IBM主機電腦,
具有更多的應用能力。

例如,現今我們可以用人工智慧,
從數百萬張影像裡找出病徵,
用於更好地診斷癌症(等疾病)。
將來,一個充滿洞察力的機器人,
就可能幫助醫生和護士關注病患個性化需求。

2019年畢業生們,
你們將很大程度地決定
我們在未來如何利用這些科技。

作為德國總理,
我經常自問,我做對了嗎?
我這麼做是因為它是正確的事,
還是僅是便宜行事?
這也是你需要問自己的問題。

請思考我們是在制定科技規則,
還是科技把我們牽著鼻子走?
我們是否充分優先考慮人的尊嚴,
還是只是將大眾
當成消費者、大數據來源,
甚至是觀察監控對象?
這些都是具有挑戰的問題。

我的經驗是,
如果我們習慣換位思考,
就可以找到很好的答案。
這還包括,
我們能尊重
他人的歷史、傳統、宗教和身份,
堅守自己的價值觀並保持一致,
在緊迫之下,
也能不衝動行事
且保持深思熟慮來做決策。
當然,這肯定需要勇氣。

重要的是,
我們需要對他人以誠相待。
也許最重要的,
我們首先要能誠實地面對自己。

永遠不要把謊言塑造成真理,
或把真相詆毀為謊言。
我們不能把缺陷看做正常。

然而,親愛的畢業生,
有什麼可能阻止你們?
阻止我們實現這些?
答案是,
牆。
人們心中的牆,
無知的牆壁和狹隘的思想。

它們存在於家人之間,
也存在於社會中
不同膚色、民族和宗教的群體之間。

不斷阻止我們對世界協調合作的設想。
我們是否能做到這一點,
取決於我們自己。

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
個人自由不是從天而降的,
民主制度也並非理所當然地
一直健全存在。同樣,
人類的和平和繁榮都不是必然的。

但是,
如果我們打破桎梏自己的牆壁,
如果我們擁抱開放
並有勇氣步入新的開始,
一切皆有可能。

當你走出去的那一刻,
也是冒險開始的時刻。學
會繼往開來。
任何的開始都有結束的時候,
白天始終有黑夜相隨,
生命都逃避不了死亡。

我們的一生會遇到各種不同。
開始和結束之間,有著空間。
我們稱之為生命和經驗。
我一直相信,
我們需要做好準備,習慣結束。
因為這是新起點的啟航,
這樣能幫助我們充分把握未來的機會。

這是我無論
做學生,做科研,還是從政後,
不斷體會的道理。
誰知道在我離任之後,
將會有什麼樣的生活。
但是,
一定也會是追求新的挑戰的生活。
有一件事是很清楚的,
將再次是不同的新生活。

這就是為什麼
我要把這個希望留給你們,
推倒無知和狹隘的牆,
因為沒有什麼必須保持原樣。

.
標籤:
瀏覽次數:276    人氣指數:2476    累積鼓勵:1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老美這樣的自由開放精神 ?!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過度恐中懼中抗中的後果 ?
 
住戶回應
 
時間:2019-06-12 11:46
她, 68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9-06-11 12:24
他, 54歲,新北市,房地產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