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872186
 sarah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女詩人伊麗莎白•勃朗寧 之一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不告而別~ 離別七之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伊麗莎白•巴萊特•勃朗寧之二
作者: sarah 日期: 2012.01.30  天氣:  心情:
享受英文詩朗頌的美...


勃朗寧夫人葡萄牙人詩集第14首--

If thou must love me

If thou must love me, let it be for nought
Except for love s sake only. Do not say
`I love her for her smile ... her look ... her way
Of speaking gently, ... for a trick of thought
That falls in well with mine, and certes brought [certes: certainly]
A sense of pleasant ease on such a day --
For these things in themselves, Beloved, may
Be changed, or change for thee, -- and love, so wrought [wrought: worked]
May be unwrought so. Neither love me for
Thine own dear pity s wiping my cheeks dry, --
A creature might forget to weep, who bore
Thy comfort long, and lose thy love thereby!
But love for love s sake, that evermore
Thou may st love on, through love s eternity

中文翻譯

如果你一定要愛我

如果你一定要愛我,別有任何理由
就純粹只為了愛而愛。別說:
「我愛她,因為她迷人的微笑,她的模樣
她的柔語輕喃,因為她的思維
總是和我相契,而且在那天,的確
為我帶來滿心的喜悅和舒適。”
親愛的,這些終有一天會變質
也許因你而變,如此譜出的愛
也將因此而毀滅。別因為你
憐惜地拭去我臉頰上的淚水而愛我
或許我會忘了哭泣,若有你持續
溫柔的安慰,卻可能因而失去你的愛
愛我,請單純為愛而愛
那你就能愛我,永無止盡地愛我


英文朗頌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t_dfX74V2k&feature=related

英文歌曲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qycCmsKZqE

英國女詩人伊麗莎白•巴萊特•勃朗寧(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 1806〜1861)的

《葡萄牙人十四行詩集》(Sonnets from the Portuguese, 1850)中最膾炙人口的情詩:
第14首〈假如你一心愛我,別為了什麼〉 (If thou must love me, let it be for nought

和第43首〈我究竟多愛你?讓我算算看〉(How do I love thee? Let me count the ways)。

勃朗夫人的故事

美麗的愛情

白朗寧夫人結婚前的名字是伊麗莎白.巴萊特(Elizabeth Barrett),1806年生於英格蘭。
她是200年來巴萊特家族第一個出生於英國的孩子,
1844年,她已經38歲了。她把自己過去5年中寫的詩歌結集出版了。
她還不知道,這本詩集將為她帶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人。

詩集出版後不久,她意外收到了一個名叫羅伯特.白朗寧的青年詩人的來信。
他比她小6歲,深愛她的詩集。在信裡,他這樣寫道:
"親愛的巴萊特小姐,你那些詩篇真叫我喜愛極了,我愛極了你的詩篇----而我也同時愛著你......"
第二天,伊麗莎白回了他一封長信:"
親愛的白朗寧先生:我從心坎深處感謝你......"在此後的20個月裡,他們一共交換了574封信。

在最初的幾次交往以後,他請求見她,但是她不同意,她不想見生人。
方平先生的《白朗寧夫人小傳》,對以後的事情有傳神的描寫:
經過幾次請求,他克服了她怕見生人的癖性,在 5月下旬,風和日暖的暮春天氣,來到她的病房中。
他見到了她,可憐瘦小的病模樣,蜷伏在她的沙發上,貴客來都不能欠身讓坐,
一雙深沉的大眼睛裡透著幾分哀怨的神色。

在會面後的第三天,她竟接到了他的一封求婚的信。
哪一個少女不懷著甜蜜的愛的夢想?
可是我們的女詩人不再是年輕的姑娘了,她已經39歲,對生命完全放棄了希望的人,
而她的"情人"比她年輕了 6歲,奮發有為,正當人生的黃金時代。
她拿著信,痛苦了一夜,第二天拿起筆來悲哀地、可是斷然地拒絕了他。
同時請求他以後別再說這樣"不知輕重"的話吧,否則他們倆的友誼就沒法維持下去了
然而禁不住羅伯特一再追求;她還是墜入情網...
由於她的健康因素和她父親對其子女婚禮不尋常的反對,他們私奔了, 婚禮在聖瑪麗萊本牧區教堂(St Marylebone Parish Church)秘密舉行。婚後她陪着丈夫去了亞平寧半島,意大利就這樣成了她的家直到她去世為止。

她在43歲時產下一子,取名為羅伯特·魏德曼·巴雷特·勃朗寧(Robert Wiedemann Barrett Browning)。勃朗寧夫婦到了佛羅倫斯定居,在那裡她寫下了「加薩古伊迪之窗」 (Casa Guidi Windows,1851年) (『Casa Guidi』是勃郎寧夫婦居所的名字),靈感來自於托斯卡納人爭取自由的鬥爭。許多人認為這是她最好的作品。在佛羅倫斯她和兩位英國出身的詩人伊莎貝拉·布拉登(Isabella Blagden)和西爾多西亞·加羅(Theodosia Trollope Garrow)成了密友。

她最流行的長篇詩歌「奧蘿拉·莉」(Aurora Leigh) 誕生於1856年。

1860年她出版了一小卷以「議會前的詩篇」(Poems before Congress)為題的政治詩篇。不久她的健康隨之惡化,並逐漸失去精力。她於1861年6月29日與世長辭,下葬在佛羅倫斯。
標籤:
瀏覽次數:251    人氣指數:4331    累積鼓勵:204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女詩人伊麗莎白•勃朗寧 之一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不告而別~ 離別七之三
 
更多功能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