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657778
 joy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給我抱抱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歷史上消失的十天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90%的病 自己會好
作者: joyce 日期: 2015.09.28  天氣:  心情:
90%的病 自己會好

我是做病理研究的。說到病理學,老百姓瞭解得不多。在國外叫doctor s doctor,就是“醫生的醫生”。因我們每天干的活,都是給醫院裏每一個科的醫生回答問題。並不是我們有什麼特殊的才能! ,而是我們都有一台顯微鏡,可以放大一千倍,可以看到病人身體裏的細胞變成什麼樣子了,可以從本質上來認識疾病。

我認為,最好的保健是順其自然。不要過分強調外因的作用,而是按照自己本身生命運動的規律,去做好每一天的事情。小孩、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各有各的規律,各有各的自然之道。大家都吃保健品,保健品毫無作用。男人喜歡補腎,我不明白他為什麼要補腎。男性的強壯和性能力,是由身體裏的男性激素決定的,不是用什麼藥物、吃什麼食物能夠補充的。

化妝品只能用作心理安慰。每個人的皮膚都有7層細胞。如果你去做美容,磨掉3層,就像原來穿著厚衣服,看不到裏面的血管,現在磨薄了,血管的紅色就明顯,看上去就紅潤了,像透光一樣。所以你做美容以後,會又紅潤又光亮,顯得年輕了。不過,人的細胞替補是有次數的,假如能替補50次,你早早的就消耗掉了,等你老了,再想替補就沒有了。

咱們可以運動,但是不能透支。任何運動形式都有它最佳的頻度和幅度,好比說心跳,正常人1分鐘跳70下,你不能讓它跳120下、150下,那不是最佳的運動限度。運動的時候,不能超過身體裏細胞所能夠承受的限度。許多運動員都不長壽,因為他的運動強度超過了應該承受的頻度和幅度。就像蠟燭,燃燒得特別旺,生命一定很快就結束了。
我們說,平時大家心跳是70下80下,不過成年累月都是這種狀態也不是好事。如果你每個禮拜有一次或兩次,讓心跳達到100甚至120(最好不要超過150),你的血液加速流動,等於給房間來了一次大清掃。一個禮拜左右徹底清理 一兩 次,把每個角落裏的廢物都通過血液迴圈帶走,有助於你身體的代謝。

醫生的診斷有三成是誤診。如果在門診看病,誤診率是50%,如果你住到醫院裏,年輕醫生看了,其他的醫生也看了,大家也查訪、討論了,該做的B超、CT、化驗全做完了,誤診率是30%。
人體是個很複雜的東西。每個醫生都希望手到病除,也都希望誤診率降到最低,但是再控制也控制不住。只要當醫生,沒有不誤診的。小醫生小錯,大醫生大錯,新醫生新錯,老醫生老錯,因為大醫生、老醫生遇到的疑難病例多啊!這是規律。

癌細胞是殺不死的!你不要指望通過醫學的辦法,來解決你的癌症問題。那麼要用什麼辦法呢?我打個比方:任何癌症,就像一個種子,你的身體就是一片土壤。這個種子冒芽不冒芽,長大不長大,完全取決於土壤,而不是取決於種子。種子再好,土壤不適合,它決不會長出來。怎麼改善這個土壤?這是現在研究的課題。

我相信『90%的病自己會好』這是真的。不過,有很多醫生根本就希望你經常回診……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膽固醇過高、肥胖、痛風、便祕、胃潰瘍、頭痛、腰痛、過敏、失眠、自律神經失調…… 這些佔門診百分之九十的病,實際上不必吃藥就會好,你能想像嗎?
岡本裕是日本腦外科醫生,同時專長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與研究。他最出名的就是「盡可能不開藥」,但他治療與給過建議的慢性病及癌症病患,復發率卻很低,這是怎麼辦到的?
這本書在日本,九個月就暢銷三十萬冊,是作者岡本裕醫師二十多年,診療觀察的經驗結晶。他指出:當個「聰明」患者,比當個醫生眼中的「好」患者,你得到痊癒的機率更高。
關於 看病吃藥,他指出––
「好患者」就是會定期回診的病人,因為會替醫院帶來穩定收入。
◎ 不是不吃藥,而是吃藥要有期限,如果一直吃不好,就要檢討原因。
血壓高未必需要吃藥,壓力大、作息亂才是腦溢血主因。
◎ 血糖標準降低,於是糖尿病患者暴增幾百萬人,但並非都需要吃藥。
膽固醇愈低愈好?其實膽固醇在 220∼ 280 mg/dl 的人,最長壽。
◎ 新陳代謝症候群,根本不必看醫生。
連醫生都未必知道,腸子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
◎ 制酸劑並不能治療胃潰瘍,原因何在?
常吃頭痛藥,會刺激交感神經,可能引發其他疾病。
◎ 腰痛別穿緊身搭,更別馬上貼痠痛貼布。
過敏、溼疹,不用擦藥膏,多攝取發酵食品,就可以治好。
◎ 抗憂鬱藥物,可能讓人更不開朗。
晚餐不要太晚吃,就能改善失眠。
岡本醫生提出幾點 養生的好習慣。
他說,想要不生病,最好能––
別讓養生成為壓力,再養生的食物,吃起來好吃才是最基本的。
◎ 量量體重,就能看出營養是否失衡。
坐姿不前傾,就能改善很多疼痛症狀。
◎ 按摩手指,就能維持自律神經的平衡。
按摩小腿部,可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環。
◎ 按壓百會穴,刺激分泌內啡□,提高自癒力。
洗澡冷熱水交替,能遠離感冒。
◎ 把看電視改成,每天散步一小時或六千步,半年體重九十變六十。
睡覺不只是休息,睡足七小時,才能徹底修復人體自癒力。
◎ 不可以用病患的身分去看病,而要以顧客或朋友的對等身分。
聰明病患會設法讓醫生講出「因為你是私下問,我才會老實說」的醫療建議。
這14種 提高自癒力的生活習慣,有多達 2400名癌症與慢性病患在使用,就算不全部執行,只做到六、七成結果一樣很顯著。
他的臨床數據顯示:病患在淋巴球數的增加、生活品質的提高以及存活率的提升,都得到顯著的改善。
(紀小龍,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全軍解剖學組織胚胎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委員會委員、全國全軍及北京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
標籤:
瀏覽次數:85    人氣指數:465    累積鼓勵:1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我抱抱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歷史上消失的十天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