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6436
 晨曦181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真實無須強調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你幸福嗎??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驚人的相似
作者: 晨曦181 日期: 2017.06.26  天氣:  心情:
今天剛看完「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應該很多人看過,是前幾年的暢銷書。

我必須承認雖然聽過阿德勒心理學已經很久了,不過光看他和佛洛依德是同時代的人,我想應該也差不多,所以其實一直沒有很注意他,畢竟過去在心理學界大家比較熟知的不是佛洛伊德,就是榮格。

之前雖然在別的書籍或文章上看到這個名詞,不過因為自我的偏見,所以始終沒特別注意,雖然知道他是有名的心理學家,但是並沒有特別注意到他。

但是我必須說,一邊讀著這本書,一邊覺得腦袋一直被重重的敲擊著,裡面許多觀點,竟然跟我這幾年日記裡所談的是同一件事,之前我並沒有看過任何一部阿德勒心理學相關的著作,可是我寫出來的核心觀念,竟然和阿德勒強調的是一致的。

我想,我肯定會成為阿德勒的信徒。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生於奧地利維也納,是一位醫生、心理治療師,以及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阿德勒和佛洛伊德是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的核心人物,後因佛洛伊德過分強調性本能而與他決裂,阿德勒對社會動機與意識思考的強調更甚於性衝動本能與潛意識的歷程,於是自創「個體心理學」,為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位反對佛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阿德勒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然不是第一次知道阿德勒的名字,但是以往只是在研讀「心理諮商理論與實務」的書中大致了解這個學派的想法,但是諮商理論與實務的派別很多,所以通常在心理諮商的領域裡面,阿德勒學派雖然也很重要,但是並不特別。

這幾年阿德勒學派逐漸成為心理諮商的顯學,重新得到許多人的注意,並且開始和許多新的治療技術相結合,在阿德勒提出他的學說一百年之後,重新吸引許多人的目光了。

當然我並不是想成為一個心理學家,不過我真沒想到原來自己這幾年所想到的觀念和想法,竟然與阿德勒哲學有這麼多驚人的相似處,一方面是一種驚喜,另一方面也發現阿德勒心理學當中還是有一些盲點,或許正好也是接下來我應該進一步深入了解的內容。




我並不想多談這本書的內容,其實網路上已經有很多了。這本書當然很有趣,不過從網路一些人的分享,我認為很多人並不是真的懂作者想要闡述的哲學思維是甚麼,甚至有很多人根本是扭曲了阿德勒心理學的真正核心意義。

阿德勒心理學其實又被稱為勇氣心理學,重點在勇氣的自我啟發,但是很多人卻誤以為自己惹人討厭是被討厭的勇氣而沾沾自喜。

不過我也還沒完全了解阿德勒的所有思想內容,暫時不提我的見解。

不過,看完這本書倒是讓我對於幸福、勇氣、信任、人生有更進一步的認知和想法,有一種「朝聞道,夕死可也」的強烈感覺就是了。



後記....

果然就像我的感覺一樣,網路上有很多人雖然看了「被討厭的勇氣」,但是從他們所發表的文章可以發現,他們並沒有理解阿德勒心理學真正的精髓。

這本書的二部曲裡,哲學家和年輕人的對話,正好印證了我的感覺。

哲學家:「不是的。這樣回答你好了,幾乎沒有其他思想像阿德勒心理學這樣,那麼容易遭受誤解,卻很難理解。嘴上說「自己對阿德勒很了解」的人,絕大多數都誤解了他的思想。他們沒有帶著勇氣往真正的理解靠近,也不願意直視思想另一端無比遼闊的景色。」

年輕人:「大家都誤解了阿德勒?」

哲學家:「嗯。如果有人一接觸到阿德勒的思想,就立刻感激萬分地表示:「我活得比較輕鬆了。」這個人便是對阿德勒有很深的誤解。因為當你真正了解阿德勒對我們的要求所具有的那些實質內涵時,應該會為了要求之嚴厲而震驚到全身發抖。」

年輕人:「您的意思是說,就連我也對阿德勒有誤解嗎?」

哲學家:「目前為止聽你所說的內容,是那樣沒錯。不過話說回來,也不是只有你會這樣。許多阿德勒學派的門徒(阿德勒心理學的實踐者)是以誤解為入口而登上理解的階梯。相信你一定是還沒找到那道應該攀登的階梯;即使是年輕時候的我,也不是馬上就找到的。」



其實,阿德勒的學說不只是談勇氣,更重要的是改變的勇氣,而且如果你真的想過不一樣的人生,要不就改變自己,要不就改變生活圈。在同樣的地方,用同樣的生活模式,卻想過不同的人生,那是不切實際的。

大部分的人都會為自己不能改變找理由,卻缺少勇氣為自己必須改變找動機,這才是我們最大的課題。

我想,阿德勒是三巨頭裡死的最早的,以致於他的學說無法繼續發展,後來被埋沒了八十年才又重新被大家重視。他在1937年過世,而比他大了快二十歲的佛洛依德是1939死的,榮格是在1968年辭世,所以這就註定了心理學三大巨頭的學說後來發展的命運。
標籤:
瀏覽次數:470    人氣指數:4450    累積鼓勵:19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真實無須強調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你幸福嗎??
 
住戶回應
 
時間:2017-06-29 19:57
她, 48歲,Kuala Lumpur,藝術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7-06-28 08:19
她, 48歲,Kuala Lumpur,藝術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7-06-27 15:24
她, 48歲,Kuala Lumpur,藝術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7-06-26 22:43
她, 56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7-06-26 21:25
她, 67歲,新北市,房地產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7-06-26 20:23
她, 56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7-06-26 14:55
她, 56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7-06-26 02:54
她, 56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7-06-26 02:45
她, 56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