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57943
 SAX Pa Pa Go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臺灣管樂團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美國人又來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莫爾島河
作者: SAX Pa Pa Go 日期: 2011.08.27  天氣:  心情:
Smetana - Ma Vlast Moldau (Vltava) + Praque 市景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dtLuyWuPDs&feature=related

捷克作曲家史麥塔那(Bedrich Smetana, 1824-1884)的著名樂曲「莫爾島河」(The Moldau),它是描寫流經布拉格市區的窩塔瓦河(捷克文為Vltava)由山區逐漸發展成為大河的寫生。此曲是史麥塔那由六首組曲構成的連篇交響詩「我的祖國」(My Country)中的第二號組曲。樂曲開頭是莫爾島河的源頭,水滴滴下形成潺潺溪流,許多溪流匯集使得河道加寬流速增快,流經森林,流經田野,有獵人追逐獵物的號角聲;它又流經村莊,有村民在舉行婚禮愉快的跳舞,河流越急,河道越寬,越過急流,流經險灘,終於雄壯流進布拉格市區,又逐漸流向遠方而去。史麥塔那以長笛及豎笛來描繪水滴及溪流,又以雄壯的管弦樂來表達它流進布拉格。我第一次到布拉格時,目睹Vltava河,站在著名的查理士大橋看著河水在蒼茫暮色中緩緩流著,深深為這景色及腦海中的音樂旋律所感動。布拉格除了豐富的建築、人文及歷史外,這條莫爾島河及其音樂,也使它更迷人。
Dvorak - New World Symphony - 4th Movemen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ctfXIqugXc&feature=related

新世界交響曲是1893年1月10日在的紐約寓所開始創作,同年5月24日在愛阿華州的斯畢維里(Spillville, Iowa)完成,如今這首交響曲作品,己經成為古典音樂世界之中,最受歡迎的曲目之一,這都歸功於德弗札克在短短的美國之旅期間,大量接觸到黑人、印第安人和捷克移民的多元文化,並將之融合為一。德弗札克本人很自豪的說:「任何人只要有鼻子,必可以嗅到美國味!」(Everyone who has a nose must smell America. ),他在接受紐約時報(New York Herald)訪問時也透露:「我深信未來美國的音樂是建立在黑人旋律的基礎之上,美國應該發展本身具原創性的作曲學派,…美國各地均有美麗而且多樣的主題旋律,即美國民歌,在作曲時不應錯過這些文化財產」,在所有黑人靈歌之中,德弗札克最欣賞的是「輕搖,可愛的馬車」(Swing low, Sweet Chariot),後來這首歌曲旋律的變形,出現在新世界交響曲第一樂章第二主題中,是由長笛所吹奏G大調的樂句,第二樂章緩板,展現大草原上的思鄉之情,後來費雪(William Fisher)將這段旋律填上歌詞改編為合唱曲,曲名為「歸故鄉」(Goin s Home),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曲;第三樂章詼諧曲,表現美國中、西部大草原上充滿生命活力及印地安舞蹈的強烈節奏;第四樂章一開始由法國號和小號吹奏出雄偉有力的進行曲樂段,正是要歌頌波西米亞移民不畏艱難困苦,篳路籃縷、開拓西部的偉大精神。
標籤:
瀏覽次數:37    人氣指數:837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臺灣管樂團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美國人又來了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