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9337
 駿逸~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人生順其自然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適合自己最重要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有偶較長壽? 比未婚者多16歲
作者: 駿逸~ 日期: 2012.06.17  天氣:  心情:

有偶較長壽? 比未婚者多16歲




  • 有偶較長壽? 比未婚者多16歲放大顯示

    有偶較長壽? 比未婚者多16歲


    〔自由時報記者范正祥、魏怡嘉/台北報導〕內政部昨天公布統計,去年國民死亡者平均年齡約七十一歲,女性壽命比男性平均約多五歲,至於去年十五歲以上死亡人口中,未婚者平均死亡年齡五十三.六八歲,有配偶者平均死亡年齡七十.一二歲,亦即已婚人士比未婚者長命十六歲。


    國健局長:粗糙、不夠嚴謹


    國健局局長邱淑媞表示,這個統計太粗糙,方法有問題,至少還要做年齡平均標準化,即各年齡層結構及各年齡層的個別死亡率等分析。國外曾有做過較為嚴謹的統計研究指出,男性如果有偶,對男性是一個保護,壽命的確較長,但對於有偶的女性則不一定,在婚姻當中,女性往往負擔起較多的照顧責任,有時不僅要照顧先生,還得照顧公婆,婚姻對女性並不一定是長壽的因子。


    台灣女性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內政部統計有可能把死亡時是離婚或是喪偶的都算進去,差距才會達到十六歲。離婚、喪偶的人遭逢劇變,生理及心理壓力都很大,所以壽命是有可能受影響會較短。不過,女性本來就較男性長壽,而且女性本來就較為吃苦耐勞,抗壓性也較強,內政部應可再做進一步統計分析。


    內政部:早逝人口影響統計


    內政部統計處統計長陳敬宏解釋,這部分涉及統計標準化的問題,從統計設計到統計資料的提供過程都會有些出入,例如十五歲至廿五歲年齡層的早逝人口,就會影響整個平均年齡統計。


    新光醫院前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腎臟科主治醫師呂至剛表示,有配偶的人,心理有煩惱時,有另一半可以分享或支持;身體有病痛時,有另一半可以照顧或是叮嚀記得吃藥看醫師,的確是有利生命的延長。以男性為例,單身時三餐往往吃得比較隨便,如果有伴侶,或許可以回家吃飯,三餐比較有人照顧。


    沒配偶男性 生活過得較糟


    不過臨床觀察發現,沒有配偶的男性,生活過得好像比較糟,但沒有配偶的女性,生活卻過得不錯。呂至剛指出,在實際觀察的認知上,兩性之間是有差別的,這個統計應再做更細的分析,包括各年齡層之間應也會有所不同,再者沒有結婚的人,也有可能是因為精神或是疾病的因素而找不到配偶,這些應都要納入分析。


    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國人死亡人數計十五萬三千人,死亡者平均年齡為七十一.○一歲,近十年來提高了三.六九歲,顯示國人越來越長壽;至於男性死亡者平均年齡為六十九.○四歲,女性為七十四.一四歲,女性比男性約多五歲。


    按縣市別分,台北市死亡者平均年齡七十四.四八歲最高壽,澎湖縣七十四.三二歲居次;台東縣及新北市死亡者平均年齡同為六十九.二歲殿後。




標籤:
瀏覽次數:106    人氣指數:906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人生順其自然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適合自己最重要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