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382423
 有些事需要時間,等待是漫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真的一輩子太長了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智慧小帖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好文章分享
作者: 有些事需要時間,等待是漫 日期: 2017.02.11  天氣:  心情:
幸福,從勇氣開始
文│盧智芳
你曾對生命感到困惑,或極度懷疑過自己嗎?
我不知道你的答案,不過,我有。
20幾歲那個階段,我經歷母親過世、家庭變故和感情上的挫折,有很長一段時間,下班後,每天晚上我會到萬華的龍山寺,坐在大廳旁的台階上看人。很多衣著光鮮亮麗的男男女女,從燈紅酒綠的都市中來到這裡,臉上卻盡是困惑、無助的神情。而走出龍山寺,外面就有很多無家可歸的街友。我常常想,他們心裡一定有更多問號:明明就在神的地盤上,為什麼卻沒有得到夠多的眷顧,人生這麼辛苦?
命運,是神對人的提問,而答案,是要自己給的。很長一段時間後,我慢慢體會出這個道理。想起來,這已經是20多年前的往事了,當然,那個時候,我還不認識「阿德勒」。
跟心理學大師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有關的一系列論述,這兩年在台灣掀起旋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賣破40萬冊,更讓所有出版人都跌破眼鏡。關於這期封面故事的討論,事實上是從這裡開始的: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上,阿德勒的書會引起如此強烈的共鳴?
我想有很大的一個原因,是阿德勒坦然指出人是自卑、不完美、有缺陷的,所以不必因此感到羞恥,也不必把其他人的情感和議題包袱,無限上綱全背在自己身上。但同時間,他也相信「事在人為」,只要有勇氣和正確的目標,採取行動,自卑和缺陷反而會變成追求自立和卓越的力量。
幾個論點,完全切中現代人的煩惱根源。阿德勒的學說又不像宗教或哲學,只教人「轉念」,領略多少,還得看個人有沒有「慧根」。他的理論中有步驟、有方法,所以即使是經過後人轉譯,仍然可以廣泛應用在管理、教養,甚至人際溝通各個不同面向上,而且實際看到成效。
來場內外兼修的革新運動
在總主筆林奇伯的規畫下,讀者可以從封面故事系列報導中(第44頁起),快速吸收阿德勒的思想菁華,並立刻展開實作練習。除了「發於內,形於外」,透過心理改變做法外,延伸觀點中納進另一位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艾美.柯蒂(Amy Cuddy)的研究,也很有意思(第86頁)。她指出,肢體語言同樣可以反過來影響內在,多做一些開放性的姿勢和動作,能讓人從本來「假裝我可以」變成「我真的可以」,誘發出個人最佳狀態。換句話說,如果能內外兼修、雙管齊下,今年要創造一番個人好氣象,絕對不是難事。
最後,推薦給大家封面主題中的3個人物故事,當中跌宕起伏,每一個都非常動人(第68頁起)。回到我年輕時的那段記憶,多年過去,我愈發確定,世上真正的幸運兒或天之驕子實在太少了,不管旁人眼中再成功、再令人豔羨,每個人一定都有自己的生命幽谷。碰到了,可以選擇停在原地,可以選擇匍匐前進,答案是自己決定的,然而有一點倒是不用懷疑:幸福,一定要先從勇氣開始。
標籤:
瀏覽次數:82    人氣指數:82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真的一輩子太長了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智慧小帖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