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22011
 小白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承諾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和不一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不一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一生只愛一個人
作者: 小白 日期: 2011.05.03  天氣:  心情:
彭懷真:一生只愛一個人,一生只懷一種情

他是位學生尊敬的好老師,尤其是他苦讀奮鬥的傳奇故事,早為這一路走職業教育體系的學生所羨慕,學生只知道他的苦讀,卻不懂那十四歲時聖誕火紅的傾心仰慕是如何化成近二十年的苦戀,又如何在近乎絕望之中成為他奮鬥的希望源頭。

初二那年的聖誕節前夕,她因獲選為模範生上臺領獎而為全校所認識,他成為仰慕者。一天放學,他發現她不但是坐同一路線下車,還在同一站下車,她家只隔他家一條小巷子。他利用聖誕卡寫了封【希望和妳作朋友】的信。結果得到訓導主任在司令臺拿來念而譏笑一陣的回音,這封信讓全校都知道他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一個放牛班的孩子怎能獲得模範生的青睞呢?

他繼續寫信,寫了封起來,直到初三那年的聖誕節一起丟到她家信箱,她沒回音,連訓導主任也沒回音。

高中聯考放榜,她考上總統府隔壁那一所,他的學校離總統府也不遠,他念化工科,還常和她同班公車,卻從未交談。他只能默默看著綠衣,暗自祝福,並為自己打氣。他依然寫信,依然在聖誕火紅季節整批寄,她依然不睬。

大學,她念師大,他到南部讀二專。為了能再常看見她,他在南部苦讀了ㄧ年,考上了師大工教系,他又和她同學了。還記的看了榜單,他口中念著她的名字,飛快地騎車到那條巷子頭次按了她家的門鈴,在鈴聲中他滿腦都是她,渴望和她講ㄧ輩子的話她還是不睬他,她已有男友,但他寫了句話給她:「妳選擇別人是妳的選擇,我選擇妳是我的選擇,妳會改變妳的選擇我卻不會!」對他這總有些恐怖份子色彩的痴戀,她始終置之不理。

他當兵那年的聖誕節,她嫁人了。
沒多久她去了美國,他也知道她生了個女兒。但他不絕望,他從小沒想到要去美國,總以為留美是天之驕子的事,輪不到平凡人,他原本認為每學期能讀完就很不錯了。是她喚起他的美國夢,他到了美國讀書,才更體會雪地中的聖誕更美,他也更堅信十四歲的抉擇。

三十一歲那年,他學成回國,在大學教書,他依然只單戀著她,他還是繼續寫信,每逢聖誕節信就特別長,只是沒有寄出,他打算等她到相識二十年再說。他是單純的要把單純的愛帶到中年。

三十三歲那年的聖誕節,她來找他。十九年了!終於有了回應。她已婚變,帶女兒回家,一個多月找不到工作,想到他在教育圈有許多好朋友。他當然幫她,她很快就重拾教鞭。他追求她,用十四歲起就炙熱的單純愛情 。

她依然抗拒,她覺的自己不配,她不再是當年的才女,只是一個曾在婚姻中心碎的婦人。他帶著兩大箱的信向她求婚,感謝她給他的ㄧ切:

沒有她~他大概讀個高職就停止了;
沒有她~沒學士、沒碩士、沒博士;
沒有她~熬不過人生地不熟的歲月;
沒有她~人生的道路不知道要怎麼混亂;
沒有她~他的字不可能如此工整,文章不可能如此流暢;
沒有她~他這學理工的是不可能喜愛文學詩詞,詩詞伴隨他的成為今日的我。

好不好讓我一生只愛一個人,一生只懷一種情?
你沒有欠我的,我以愛你為生命最美的事。
三十四歲那年的聖誕節,他和她走向地毯的那一端,他堅持請她的女兒作花童,他深愛這小女孩,視同己出。

這故事還沒完,不過他倆已攜手走過十個年頭的聖誕,在學校宿舍中,他們家的聖誕紅開的特別豔,特別早,也最晚枯萎。


後記:

一生只愛一個人 彭懷真:故事主角真的不是我
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一篇為了鼓勵失戀學生寫下的文章「一生只愛一個人」,近六年來透過網路大量轉寄,文章的作者東海大學學務長彭懷真,也從作者被改成故事主角,讓他多年來疲於澄清、備感壓力,就連家人也深受困擾。
彭懷真今天無奈的說,五年多來,他不斷澄清、回覆相同問題,「真的澄清得很辛苦」。還有朋友看了被修改後的轉寄文章,誤解他「不誠實」,引來不少批評、指責。他的太太聽到又有媒體來查證,忍不住表明:「我可沒改嫁!」
這篇文章寫的是一個單戀故事。一個表現不起眼的國中小男生,單戀同校模範生,還為了她展開近20年的苦讀和苦戀,在不斷自我超越後成為大學教授,最後娶得美人歸。不少人被這篇文章感動得落淚,感動之餘還邊哭邊轉寄。
文章中「妳選擇別人是妳的選擇,我選擇妳是我的選擇,妳會改變妳的選擇,我卻不會!」這段文字,更被不少人認為是真愛的最佳註解。
彭懷真說,這個故事是輾轉從一名同事那裡聽來的。後來他有一個學生失戀了,感情受到挫折,他把這個聽來的故事,加上一些虛構的情節寫成文章,目的是要鼓勵這名學生,告訴他人生有很多可能。
沒想到這篇文章在報紙登載後被大量轉寄,還有讀者認定主角就是他,強調這是「師大工教系教授彭懷真的真實故事」,更不少媒體找上他,想要進一步報導他的感人愛情故事。
彭懷真說,他總共寫過54個類似的愛情故事,「54個都不是我的故事」,他最想強調的不是愛情,而是為愛情奮鬥、自我超越的過程。
這篇「一生只愛一個人」,是彭懷真所寫的愛情故事中,被轉寄最多的一篇。甚至連對岸大陸,也有網友看到文章後寫電子郵件給他,表示深受感動、得到非常大的鼓舞。除了無奈,彭懷真只能附上澄清的文章,告訴這些陌生的讀者,「主角真的不是我」。這篇文章已收錄在彭懷真的著作「用真情救婚姻」,平安文化出版。
【2005/03/23 聯合晚報】 @ http://udn.com 

彭嘆社會:只要傳奇 不要真實
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人們要的是傳奇,是不可能。對真實、踏實一點的,反而不感興趣。我真的滿失望的!」
談起多年前一篇半虛擬愛情故事引起的網路現象,即使自己學的是社會科學,深深了解現實社會諸多奇怪現象,東海大學學務長彭懷真還是難掩感慨和失望。
彭懷真說,讀者把作者當成文章主角的情形很常見,電影導演也常被觀眾認定,所導的電影是自己的故事。被自己寫的文章困擾多年,他雖然備感壓力,也只能樂觀看待,因為「生命中很多事件,不可能每件事都暴跳如雷」。
彭懷真說,現代人對網路太熱中,很多人不問內容真假,便大量轉寄;連一篇大學生劈腿的網路留言,都能成為報紙頭版新聞,形成特殊網路文化。
令他失望的是,大多數人只相信第一次的印象,反而不相信後來呈現的真實部分。人們只對虛擬的、不真實的、傳奇部分感興趣,文章背後凸顯的意義,反而很少人關心。



轉寄分享: 一生只愛一個人,一生 只懷一種情 - 地圖日記 http://www.atlaspost.com/landmark-6949758.htm#ixzz1LIxpJTvT
標籤:
瀏覽次數:47    人氣指數:2347    累積鼓勵:115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承諾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和不一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不一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5-10 20:19
他, 50歲,亞洲其他,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