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339106
 呆掉了的 Ali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照亮暗夜-觀「孽子」排演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野心與進步/王丹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一口咬下春天/韓良憶
作者: 呆掉了的 Alice~✿ 日期: 2014.02.04  天氣:  心情:

  立春這二十四節氣之首,雖不代表春日已至,卻意味著寒冬已到盡頭……


文/韓良憶



歲暮天寒,行人個個瑟縮著身子,一開口說話便哈氣成煙,眉宇間卻帶著似有若無的期盼神情,
天地間也隱約有陣陣暖流在迴盪,街頭漾著一片喜氣。快過年了,立春將至,怎麼可以不喜洋洋?如何能不期待?

在台灣,農曆新年等於「春節」,從大年除夕到初五都是假日。
以前我並不了解農曆年明明仍是冬季,為何叫作春節,這些年開始留心傳統二十四節氣後才發覺,
原來立春之日不是落在2月4日就是5日,就在「過年」前後,人們遂將這陽曆的節氣和農曆的節慶合併在一起了。

這下子也想起來,祖籍江蘇的父親還在世時,過年前一定召集全家人一起包春捲,餡料多半是韭黃、蝦仁、肉絲,
另外還有蔥花和薑絲。大夥兒圍在圓桌旁,一邊包春捲,一邊聊天,和樂融融。
從除夕到大年初三,我們家的晚飯桌上肯定少不了一盤炸春捲,
老人家說,通體金黃的炸春捲像金條,過年討個吉利,來年不愁吃穿,再說這春節嘛,就得「咬春」。
一家人遂各自夾了一條炸得香酥的春捲,擱在自己的小盤子上,淋一點五印醋去膩,整條送至嘴邊,
喀茲一聲,還真有把春天一口咬下的痛快。

兒時,我以為咬春是父親開玩笑的講法,長大以後,過年去朋友家湊熱鬧,倘若碰上用餐時間,往往就厚臉皮地蹭頓飯吃。
要是對方的祖籍在華北,桌上常有一大盤烙薄餅,另備一大盆將粉絲、肉絲和韭黃、菠菜、蔥段、木耳等蔬菜
炒在一起的「合菜」,吃時由各人自個兒把合菜包進餅皮裡,卷起來吃,那餡料菜多肉少,吃來十分爽口。
原來朋友家也咬春,只是咬的是「春餅」,不是咱家的春捲。

春捲也好,春餅也好,真要追究起來,立春日咬春這習俗已有兩千多年了,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便已有用「五辛盤」來祭祀春神的禮俗,五辛指的正是五種辛香的蔬菜。
唐宋時代,稱五辛盤為「春盤」,唐代大詩人杜甫有詩云:「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道出了唐代人在立春日吃春餅和生菜的習俗。

若以養生觀點來看,此一食俗還真有幾分道理。
按中醫說法,立春之後,陽氣漸旺,人體需舒展一下,適合吃點有發散、行氣、行血功能的辛味食物,好比蔥、蒜、韭等。
而西醫也說,春寒料峭,容易傷風感冒,多吃含維他命C的蔬菜,有助預防感染呼吸道疾病。
你瞧,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醫學,都同意立春日咬春有益健康。

立春這二十四節氣之首,雖不代表春日已至,卻意味著寒冬已到盡頭。
自然界的植物開始萌芽,冬眠的動物逐漸甦醒,大地即將恢復生機,正是所謂的一元複始、萬象更新,怎不讓人滿心歡喜?
立春那天,何不動手包春捲,或備上春餅,餡料裡別忘了多添點辛香蔬菜,大家一起來咬春,靜心期待美好的春日重回人間。



●2014/02/04 聯合報

標籤:
瀏覽次數:199    人氣指數:8899    累積鼓勵:435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照亮暗夜-觀「孽子」排演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野心與進步/王丹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