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72348
 JOVI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台灣和大陸差在哪呢?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學會放棄是五十以後的人生功課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博士也可能22K氣質比學歷重要
作者: JOVI 日期: 2015.12.30  天氣:  心情:

最近碰到幾位家中有即將升學小孩的朋友,一位高三生的爸爸說他的壓力很大,課綱不止一種,要盯著小孩讀完所有和考試範圍相關的書很幸苦,不補習絕對做不到。另一位國三生的媽媽說他們全家這一年像戒嚴一樣,停止所有旅遊和娛樂活動,一切等小孩升上高中再說。
我沒有小孩,但很清楚這是社會常態,即使現在高中和大學入學管道較多元,而且錄取率接近百分百,以前把我們那代人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升學壓力,到了這一代只是變本加厲而已。
其實我很想跟那幾位家長朋友說:何必這麼累?就算你家小孩天資聰穎,而且努力過人,再加上祖上積德,真的日後考上台大,接著又拿到碩士、博士,你確定他畢業後就不會領22K?或從此事業一帆風順,出人頭地?沒說出口一來是有隔岸觀火的嫌疑,二來這麼說確實也太不振奮人心了一點。
我在企業工作20多年,做過包括人資在內的各部門主管,見過無數高學歷的畢業生在企業徵才時被淘汰出局,無數高學歷的員工因為工作表現不佳而事業發展不順。事實是,對用人單位來說,學歷只有在一個人沒有工作經驗時有用,一旦進入職場,長達幾十年的職業生涯發展好壞快慢,和學歷之間的關聯性,基本是零。
這麼說不代表學歷不重要,或學校學的東西沒用,企業用人,需要一定程度聰明才智,說得直白一點,大學文憑可以證明一個人不是笨蛋,但遠不足說明一個人是否具備行走社會所需要的能力。
所謂「能力」,是由知識(know what)、技巧(know how)和態度(know why)組合而成,其中大企業最看重的是「態度」。
回台這幾年,偶有機會到大學院校演講,和學生接觸的時間雖短,但有些同學令人眼睛一亮,他們的共同點是邏輯思辨能力好,能吸收信息、也能舉一反三;溝通能力佳,表達意見清晰有條、不卑不亢;抗壓性強,遇挑戰挫折不退縮氣餒,而且肢體語言輕鬆大方,充滿自信。注意到了嗎?這些就是課本學不到,只能從家庭、學校生活中孕育培養出來的「態度」。
對許多人來說,課堂所學能運用到日後工作中的東西少之又少,經由大學環境塑造定性的人格特質、學習能力,倒是會一輩子跟著,極大程度影響人一生的事業成敗和生活品質。這就是大學的重要性,每次演講結尾我都會對學生說,你的首要之務是拿到畢業證書,否則就連踏入武林的機會都沒有,但要成為高手,就要趁這幾年嘗試再嘗試,從每一次的經歷中認識自己,學習成長。
有位教書30多年的朋友說得好,上大學最主要的功用不過是「培養氣質」。家長擔心子女輸在起跑線無可厚非,但家長最大的責任不是幫助子女考試過關,而是透過家庭教育型塑小孩正確的生活「態度」,搞不清這點,不但幫不了子女、幫不了自己,還可能壞了教育環境和社會風氣。
標籤:
瀏覽次數:301    人氣指數:4041    累積鼓勵:187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台灣和大陸差在哪呢?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學會放棄是五十以後的人生功課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