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8797
 半百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11/1人在人情在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溫馨同學會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親情計算題
作者: 半百 日期: 2011.11.07  天氣:  心情:
親情計算題-我們還能陪爸媽多久!?
友人e來了這文章,反省深思...

從“1+1= 2”開始,我們一生都在做著無數的算術題。上學時,算術題是必須完成的作業和考試﹔工作后,開始算計收入,算計開銷﹔結婚生子后,算計存多少錢可以買一間套房,或是養一個孩子。可是你有沒有算過,自己還能陪父母多久?那麼,不妨來做做這道最近在網絡上廣泛流傳的“親情計算題”——假設你和父母分隔兩地,每年你能回去幾次,一次幾天?除掉應酬朋友、睡覺,你有多少時間真正和爸媽在一起?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2歲,就算爸媽能活到85歲,這輩子你到底還能和爸媽相處多久?

 兒女是父母的全部,而父母在兒女心目中又佔幾分?很多算過這道親情計算題的人,都忍不住掉了眼淚,懺悔於自己對父母的這份情感疏忽。現代生活讓他們忙壞了,佔走了大量盡孝的時間,父母反倒成了被忽視的一角﹔有人甚至在父母去世時都不在身邊,只能一生追悔沒有見成最後一面。

現代人出現孝道缺位
  對很多人來說,盡孝永遠是“未來時”和“未完成時”。如果我有時間了,我要帶父母出去玩﹔如果我有錢了,我要買套大房子把他們接到身邊……

  “很多人會為這樣一道親情計算題動容,就是因為他們雖心存對父母的感激之情,但往往想得多、說得多,卻做得少。很多人都覺得“來日方長”。對誰說忙,都不如對父母說的理直氣壯,以至於陪伴父母的計劃總會一推再推。殊不知,父母會在我們的忽視中快速老去。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那原本有限的親情數據,在我們的帳本上不停遞減,有朝一日總會歸零。

一個電話、一次慶生、一個紅包,隨時隨地傳遞牽掛
  

  1.規劃好自己的生活,就是解決了父母最大的後顧之憂。”一定不要過度依賴父母,把他們當成生活上的“提款機”和情感上的“垃圾桶”。
  2.勤“請安”。古代的大家庭中,都有請安的制度。現在,如果我們和父母在一個城市,請安可以是每周看望一次,或帶著父母出去玩﹔如果分隔兩地,可以定好每周打1—2個電話,這個電話要由子女主動打。
  3.多說“廢話”。在和父母交流時,多說些“噓寒問暖”的廢話,甚至多聽父母的嘮叨。比如問問父母三餐吃了什麼,去哪兒玩了,這些家長裡短的話題,才最能顯出親人間的親近。
  4.給父母慶生。雖然很多老人嘴上說“不願意過生日”,但子女不能不當回事。逢十大壽要隆重過,不僅是報答親恩,也是讓父母自豪的一種方式。
  5.過年給父母發紅包。孩子給錢父母總會推辭,不管他們是真的不需要還是嘴上說說,每到過年,建議有收入的子女都給父母發個紅包,老人給孫子輩的壓歲錢也可以從這裡面出。
  6.讓父母享受“隔代親”。父母對於孫子和外孫輩,是永遠看不夠的。自己成家有了孩子後,一定多帶著孩子去看父母,每次打電話時,也要鼓勵孩子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多說話,這就是讓父母最高興的事情。

決定下一個星期天陪爸媽參加他們的同學會一日遊 [;-)]
標籤:
瀏覽次數:156    人氣指數:4976    累積鼓勵:24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11/1人在人情在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溫馨同學會
 
住戶回應
 
時間:2011-11-08 09:42
他, 78歲,嘉義縣,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1-08 08:46
他, 53歲,台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1-07 21:51
他, 77歲,台南市,待業中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1-07 20:54
她, 56歲,高雄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1-07 15:40
他, 70歲,台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1-07 15:07
他, 45歲,台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