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4716
 ABEL868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業途靈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醫學研究院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現代木乃伊
作者: ABEL868 日期: 2011.02.11  天氣:  心情:
現場的講解員告訴記者,現在的標本都是塑化技術,這是上世紀70年代由德國人哈根思發明的,中國於2000年引進。過去用福爾馬林浸泡的標本易變色、易變形,保存時間也不長。而塑化保存的標本都是經過了脫水、脫脂,所有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都是肌肉組織,看起來也就更勻稱和美觀,而經過這樣一項技術,標本可以保存500年之久,“可以稱得上現代木乃伊了。”
簡單的講  
步驟就是:解剖(dissection)、固定(fixation)、沖水(rinsing)、漂白(bleaching)、脫水(dehydration)、去脂(degrease)、膠水浸漬(impregnation in polymer)、抽真空置換(forced impregnation with vacuum)、與固化(curing)等步驟。

「塑化」(plastination)一是將生物組織內的水分經由脫水置換程序,由可聚合的矽膠(silicone)、環氧樹脂(epoxy)、聚酯(polyester)等可固化的聚合膠水(curable polymers)來取代,經過固化後形成乾燥、無味、且耐久的塑化標本(plastinated specimens)的一種生物保存技術。

標本解剖

   解剖的目的在於將所要探討的組織器官部份呈現出來,而固定的作用則是讓生物標本在製備過程中保存形態完整性,使用的固定劑最好是低度的甲醛稀釋溶液,以不超過百分之三為宜。切忌添加酒精、甘油與石碳酸之類的化學成分,否則會影響塑化品質。對於一些新鮮取得的生物標本,可以不經過固定步驟。

標本固定

  解剖固定後的標本,首先要沖水去除組織中所含有的甲醛成分,標本塑化的目的既在防止甲醛對標本使用者所造成的潛在傷害,當然在製備過程中,最好是能夠完全去除,或者有可能的話,可以省略固定步驟,逕行進入脫水程序。

標本漂白

   對於一些陳舊的浸泡標本,或者經過解剖後留有大量血塊與污濁痕跡的標本,則必須加以漂白處理,使用的漂白劑通常是過氧化氫液,俗稱雙氧水,使用濃度以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為宜。有些標本質地脆弱,漂白濃度不宜過高,漂白後的標本必須經過流水沖洗,去除漂白劑成分。
標本脫水

   脫水是標本化製備過程中的關鍵步驟,脫水不完全會使得塑化膠水無法固化,是丙酮是最常用的最佳選擇,原因在於丙酮可和塑化膠水互溶,為了防止滲透壓差異所造成的組織萎縮,最好是在低溫下(通常是攝氏零下二十五度)進行緩慢的脫水程序。脫水的程度必須經過測定與紀錄,以確定丙酮是否需要更換,直到最後一次丙酮浸泡液中的丙酮含量至少是百分之九十八,才算是達到完全脫水,可以進行下一步驟。

標本去脂

  標本組織的生化成分主要為醣類、蛋白質與脂肪,前二者經過甲醛固定處理後,呈穩定分子結構狀態,可以與塑化膠水並存,而脂肪成分不但不能經由甲醛固定下來,在某種程度上也無法與塑化膠水百分之百共容。標本組織中的脂肪成分會不斷地在甲醛浸泡液中溶解釋放出來,是造成浸泡標本瓶內污濁的主要原因,也是塑化標本無法完全固化的困擾。因此,如何去除組織中的脂肪成份,對於一些高脂肪含量的標本而言,就成為標本塑化是否成功的關鍵。最佳的去脂方法是在低溫下使用丙酮完成脫水後,將含有標本的丙酮浸泡液,逐漸回溫到達室溫狀態(攝氏二十五度),並置放在室溫下數日,也可以再更換一次純度丙酮,達到較佳的去脂效果。

塑化膠水性質


  雖然目前被使用來進行標本塑化的固化的聚合膠水(curable polymers)有矽膠(silicone)、環氧樹脂(epoxy)、聚酯(polyester)等三大類,但以矽膠類為最常用。此類矽膠的聚合主要由三種成分來形成,分別是聚合膠水、聚合劑(cross-linker)、與催化劑(catalyzer)。其中聚合膠水依照其黏稠度有三種,分別是低黏度(40 CST)的PR-10、中低黏度(80 CST)的PR-12、與高黏度(2000 CST)的PR-14。黏稠度愈低者,對組織的滲透力愈強,所需的浸漬時間愈短;相對地,黏稠度愈高者,對組織的滲透力愈弱,所需的浸漬時間愈長,也比較難拿捏確實的浸漬程度。就聚合固化後的塑化程度而言,使用低黏度聚合膠水的塑化標本,質地較堅硬,一些薄層的筋膜或包囊會變得脆而易碎;相對地,使用高黏度聚合膠水的塑化標本,質地較柔韌,具有良好彈性度。此外,聚合劑的添加比例,以及固化時催化劑的使用劑量與使用方式,也會影響塑化效果。

標本浸膠

  為了要去除浸漬標本組織中的丙酮,並達到「丙酮出膠水入」的置換目的,浸漬在聚合膠水混合液中的標本,必須使用真空抽氣的方法,將丙酮完全去除,同時讓膠水進入組織細胞中,取代原有水分的含量。抽真空置換的時間長短,依標本的大小而定,也與使用的膠水黏稠度有關,尤其是使用高黏度膠水(如PR-14)時,還得慢慢地逐步增加抽真空置換的真空度,避免丙酮迅速從組織中逸散時,膠水無法立即進入組織中取代,而造成標本萎縮變形。

標本固化

在進行固化時,催化劑的使用方式,可以是薰蒸或是直接塗抹在標本表面上,催化劑的使用劑量則要適中,太多則固化後會在標本表面上積聚乾化的白色催化劑粉末,也會使得標本變得比較脆硬易碎,太少則需要較長的固化時間,也比較不易達到固化效果。固化時固化時的溼度與溫度,也會影響固化的時間與結果,溼度與溫度愈高,固化愈快,效果也愈好。

死亡博士”哈根斯因為制作人體塑化標本,並多年在全球商業性“人體世界”巡展而成為爭議的焦點。最近有國外媒體爆料說哈根斯正在通過網絡銷售自己制造的生物塑型人體標本,這再次引起了軒然大波。

標籤:
瀏覽次數:11    人氣指數:11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業途靈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醫學研究院
 
更多功能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