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617517
 人型Q大壯,專長桌上躺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精靈寶可夢GO人氣驟降(新聞)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天培日誌_冬日閒散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年少時代》(Boyhood)
作者: 人型Q大壯,專長桌上躺 日期: 2016.12.06  天氣:  心情:
《年少時代》(Boyhood) 是一部2014年李察·林克雷特編劇並執導的美國電影,艾拉·柯川、派翠西亞·艾奎特和伊森·霍克主演。
2002年夏季在休斯頓開拍,2013年10月殺青,本片斷斷續續花費達12年拍攝時間。

--------------------------------------------------------------------
劇情:

影片以全新電影手法,跨越十二年的時間來拍攝,而這十二年來都用同一批演員,共同展開一段絕無僅有的旅程。本片圍繞著主角梅森,他有一個姐姐,從童年六歲到成年十八歲的歲月,歷經不少情感起伏和心靈成長。

故事一開始, 天真爛漫的小學生梅森,遭遇了各式各樣的意外:單親媽媽奧莉薇亞(派翠西亞艾奎克 飾)全心全意照顧他,但生活過得水深火熱,於是決定帶著他和姐姐莎曼珊(羅蕾萊林克雷特 飾)搬到休士噸,因為他們長期不見人影的父親大梅森(伊森霍克 飾),總算從阿拉斯加回來,重新加入他們的家庭生活,就此生活風波不斷。但梅森面對父母、女孩、老師、老闆、風險、夢想、熱情等過客,走出自己的路。

這是史詩鉅片,也是感人小品,捕捉了童年的天真爛漫、一個現代家庭的風波、時光的流逝。結果總是難以預料,不同時刻的交錯,糾結出個人對無數意外事件的體驗,讓我們成長茁壯,也譜出百變人生。

--------------------------------------------------------------------
角色:

艾拉·柯川 - Mason Evans, Jr.故事第一主角,小學生至大學新生這一青春階段的成長歷程
派翠西亞·艾奎特 - Olivia Evans,梅森的母親,她與梅森父親離婚後,先後有過三段婚姻
Lorelei Linklater - Samantha Evans,梅森的姐姐
伊森·霍克 - Mason Evans, Sr.,梅森的父親
Libby Villari - Mason的外婆
Marco Perella - Bill Welbrock
Brad Hawkins - Jim
Jenni Tooley - Annie
Zoe Graham - Sheena
Charlie Sexton - Jimmy
Jamie Howard - Mindy Welbrock
Andrew Villarreal - Randy Welbrock
Elijah Smith - Tommy
Nick Krause - Charlie
Tom McTigue - Mr. Turlington
Steven Chester Prince - Ted
Evie Thompson - Jill
Jennifer Griffin - Mrs. Darby
Tamara Jolaine - Tammy
Taylor Weaver - Barb
Ryan Power - Paul
--------------------------------------------------------------------
製作:

2002年5月,導演理察準備拍攝一部講述在兒子成長過程中與父母互動關係的作品,每年會花費幾周的時間拍攝。由於年齡和時間跨度很大,所以劇本一開始並沒有完全確定,只是後來根據成長的變化不斷做出調整。來自於奧斯汀的童星 Ellar Coltrane 飾演男孩梅森。李察林克雷特捨棄傳統的劇本,以類似建築藍圖的方式,爭取IFC電影公司的長期支持。他邊寫邊拍邊剪。他們以外的人,根本不知道144個月創造出什麼東西,唯有拍完最後一場戲,才會產生對這部電影的整體看法。

如導演李察·林克雷特之前的代表作《日出·日落·午夜》三部曲一樣,拍攝《年少時代》的靈感和主題依然是「時間的流逝」,表達了小少年長大成人的煩惱與驚喜、悲歡和感動,同時從梅森的獨特視角,也展示了一個家庭在12年里的變遷與成人世界的無奈[13]。

在影片中,林克萊特以更多微小細碎的瞬間代替了戲劇化的情節。他說:「我認為,這更加接近於我們感知的世界,在這世上生活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而劇情是吸引觀眾、敘述故事的一個工具,《年少時代》可能無關生死,但它同樣會讓你產生共鳴。」「我一直認為,電影呈現的正是一個經歷了上千次挫折而被終結掉的童年。他的旅程就是隨著世界變得更加寬廣而產生一系列的覺醒。

事情是如何的發生發展,很多事情都是不可避免的,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是悲傷的。但是,那也僅僅是他成熟過程中必經的一部分--你必須習慣眼前這個更廣闊的世界。然後當你有了一個成年人的責任感,你還要努力不讓它們泯滅掉你的年少激情,因為年少時所具有的激情,會被成人世界無情的消磨掉。」[14]

--------------------------------------------------------------------
評價:

影片獲得各方盛讚,爛番茄上依據200個專業影評新鮮度達到99%,Metacritic上49家媒體綜評高達100分[15],其中40家媒體都給出了滿分,為迄今為止該網站評分最高之電影[16]。許多影評人將其視為影史最偉大的作品之一[17][18][19][20]。

《紐約時報》:創意顛覆,但又聚焦於日常細節,《年少時代》游離於經典電影和當代藝術電影之間,又不落入任何傳統窠臼。它是當代電影現實主義的典範,它給人帶來的愉悅顯而易見又神秘。《時代雜誌》:《年少時代》是平凡生活的動人史詩。其實,我們忽略的往往是我們所愛的。這就是生活,我們大多數人都在體驗它,很少有像這樣的影片來記錄平淡中的洶湧。《滾石》:這是一部獨一無二的電影,在影院裡創造了一幅成長風景畫。它讓我們體會電影帶來的欣歡、神秘和力量。它讓我們哭了又笑了。這是一部謙虛的大師之作![13]《Total Film》:影片形式上超凡脫俗,內容上又是講述普通人。它充滿野心、親切而且令人難忘,這可能是林克萊特導演職業生涯的頂峰。《村之聲》:影片非常令人好奇地使我在無可阻擋的行進中感到迷失、心神不寧和輕微的孤獨,但是總得來說,感覺到了重生。《帝國雜誌》:林克萊特的這部美妙的電影取得了超凡的成就,溫柔而又有趣、充滿智慧而且引人沉思,特別溫暖又極其人性化。[21]

2014年年底,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在接受採訪時稱:「《年少時代》是部了不起的影片,我覺得它是我心中的年度最佳。」[22]

===================[以上轉貼自維基百科]======================

yes,這就是那部 從頭到尾拍了好多年的電影.

當 Hero 這首主題歌再次從耳畔響起的時候
許多片段的畫面 和年少時的回憶

更多的是 問了自己千百次的 那些問句
站在鏡前 躺在床上 對著自己和天花板
一點也不篤定的 屬於自己的那些question

我偶爾會在心情帖讚賞許多卡司大片
但是鮮少有一部電影
能夠讓我乖乖的坐在螢幕前 不捨離去...
--------------------------------------


"許多父母,都是在做了父母以後,才開始學著做父母的"

以前的我
對於這句話 總是嗤之以鼻多一些

但看完這部片,我的理解和蒙太奇 又多了一些

孩子都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
而父母則是看著孩子的背影而離開的

希望 我能繼續記著這兩句話
在我需要的時候~

--------------------------------------

適合20歲以上的朋友
尤其是常年奔波兩地 聚少離多的遊子們

伊森霍克總是演些不典型的角色
但這部片 總覺得更像是在演他自己
許多情緒 和情結的點上
恰如其分 恰到好處

..............

真心感到相當難得
在刻板印象中 崇尚自由的美國人裡面
有這麼一個導演 對於家庭 親子關係 和教育
能有這麼多著墨和想法 (or理念)

又肯花那麼多的時間來拍一部電影 [12年..我的老天~]
我想這部片可以算得上是他的孩子了

-------------------------------------

這部片給我的感動
應該比 阿甘正傳+綠色奇蹟+浩劫重生 加起來的總合還要多吧...

因為它解答了我 跨世代(長久以來)的許多情結和疑問
(也許也是因為,我剛好錯過了許多)

其實 (近來有點氾濫的語助詞)
許多問題並不存在著真正的解答
或者我該這麼說:

許多問題,只是需要時間來證明它自己

也許 當人們用:以後你就會懂了 這樣的說法...
雖然既敷衍又籠統...但至少它在某種程度上算是一個回答了

maybe 比什麼都不說,要好那麼一點點吧~
I thought


這是一部溫馨又雋永的影片
with no doubt.
標籤:
瀏覽次數:242    人氣指數:642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精靈寶可夢GO人氣驟降(新聞)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天培日誌_冬日閒散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