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254039
 追憶似水年華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性別平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兩岸目前的關係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中國與日本對戰略的差異
作者: 追憶似水年華 日期: 2016.06.01  天氣:  心情:
中國早在戰國時就曉得補給的重要性 而且其動員的人數往往是十五歲以上 動輒數十萬人的大戰 反觀日本到中國宋朝時期(西元1183~1185年)連鐮倉幕府的最高領導人源賴朝亦不曉得此重要性 而且動員人數不過數萬人 所以其弟弟源義經才能以不到百人的部隊襲擊平家的司令部而打敗約三萬人的平家部隊(日本是屬於封建朝代 所以轄下的各部隊通常是地方的領主所率領組合而成的部隊 有點像迦太基雇用的傭兵部隊) 直到豐臣秀吉擬訂九州攻擊計畫後 才有詳盡的補給計畫出現

下面是長平之戰的簡介(這邊維基百科有問題 所以我查白起的維基百科並做了一點補充) 也算是中國有史以來最殘酷的一戰
秦國於前262年出兵進攻韓國的野王(今河南省沁陽市),野王投降,切斷了上黨郡同韓國本土的聯繫。韓桓惠王大為恐慌,派陽城君出使秦國獻上黨郡求和,但上黨郡郡守靳黈不願降秦,韓桓惠王於是派馮亭接替靳黈。馮亭也不願降秦,於是同上黨郡的百姓謀劃說:「通往韓國的道路已被切斷,秦國軍隊正在逼進,韓國不能救應,不如將上黨獻給趙國。趙國如果接受我們,秦國惱怒,必定攻打趙國。趙國遭到武力攻擊,必定親近韓國。韓、趙兩國聯合起來,就可以抵擋秦國。」於是便派使者通報趙國。趙孝成王同平陽君趙豹商議此事,平陽君說:「聖人把無功受益看作是禍害,秦國自認為上黨之地唾手可得,馮亭不將上黨交給秦國,是想嫁禍給趙國,接受它帶來的災禍要比得到的好處大的多。」趙孝成王又召見平原君趙勝和趙禹商議,二人說:「動員百萬大軍作戰,經年累月,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受十七座城池,這是大利,不可失去機會。」趙孝成王說:「接受上黨的土地,秦國必定來進攻,誰能來抵擋?」平原君說:「廉頗勇猛善戰、愛惜將士,可以為將。」趙孝成王於是封馮亭為華陽君,派平原君去上黨接收土地,同時派廉頗駐軍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

前261年,秦國派兵攻占了韓國的緱氏(今河南省偃師市緱氏鎮)和綸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次年,秦昭襄王又派左庶長王齕攻取了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逃亡到趙國,趙軍在長平接應上黨的百姓。四月,王齕向長平的趙軍發動進攻,廉頗迎戰。秦趙兩軍士兵時有交手,趙軍士兵擊傷了秦軍的偵察兵,秦軍的偵察兵斬殺了趙軍的裨將茄,雙方戰事逐步擴大。六月,秦軍攻破趙軍陣地,攻下兩座城堡,俘虜了四名尉官。七月,趙軍築起圍牆,堅守不出。秦軍強攻,奪下西邊的營壘,俘虜了兩名尉官。廉頗固守營壘等待秦軍糧草已盡則自退兵,雖然秦軍屢次挑戰,趙兵都堅守不出。此時秦軍糧草將盡, 但趙孝成王仍多次指責廉頗不與秦軍正面交戰,秦國丞相范雎又派人到趙國施行反間計,說:「廉頗很容易對付,秦國最害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趙孝成王早已惱怒廉頗堅守不戰,將秦國的反間計信以為真,於是派趙括接替廉頗。

秦昭襄王得知趙括擔任主將後,暗地裡派白起接替王齕擔任主將。由白起擔任上將軍,王齕擔任尉官副將,並且嚴令軍中不要走漏消息,否則格殺勿論。趙括接任主將後,一改廉頗的作戰方針,主動出兵進攻秦軍。秦軍佯裝戰敗潰退,趙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秦軍營壘,但秦軍營壘十分堅固,不能攻破。白起命一支25000人的突襲部隊截斷趙軍的後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騎兵部隊插入趙軍與營壘之間,將趙軍主力分割成兩隻孤立的部隊,同時切斷趙軍的糧道,並派出輕裝精兵向趙軍發動多次攻擊。趙軍作戰失利,於是原地建造壁壘,等待援兵到來。秦昭襄王得知趙軍主力的糧道被截斷,親自前往河內郡,加封當地百姓爵位一級,並徵調全國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集中到長平戰場,攔截趙國的援兵。

到了九月,趙軍主力已經斷糧四十六天,士兵們相互殘殺為食。趙括將剩餘的趙軍編成四隊,輪番進攻了四、五次後仍不能突圍。最後趙括親帥精銳士兵突圍,結果被秦軍亂箭射死,趙國士兵40萬向白起投降。白起與手下將領謀劃說:「趙國人民反覆無常,之前秦攻下上黨,那裡的民眾卻全都跑回了趙國。如果不全部殺掉他們,恐怕再生事端。」白起用欺騙的手段,命手下士卒將趙國降兵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紀尚小的士兵240人放回趙國報信。長平之戰前後斬殺趙兵"45萬人",趙國上下一片震驚。戰爭結束後,秦軍清掃戰場收集頭顱,因頭顱太多而堆積成台,名叫「白起台」。

所以這戰第一個給人的教訓是"便宜末貪" 趙國為垂涎這十七座城池 惹來秦軍的攻擊 第二個就是"軍在外 將有所命而不受" 如果並非趙孝成王臨時更換將領 不然就算白起這個軍事天才 仍對廉頗同時期的名將亦無可奈何

反觀日本可用源義經兩大以劣勢部隊獲得大勝的戰役來看 :

首先是一之谷戰役 :
一之谷之奇襲
平家一族先前棄京逃往九州後,勢力便逐漸回伸,更趁源氏相爭之際坐收漁利,不但在讚岐屋島建立行宮,山陽道及瀨戶內海等亦大半為平家所控制,前線重回攝津福原,大有重新上洛之勢。
1184年1月,木曾義仲敗亡後,源賴朝乘新勝之銳,命源範賴及源義經進軍福原。2月,源範賴與源義經兵分二路夾擊,以源範賴為主力,源義經率1萬餘騎由攝津藍那走鵯越,潛入一之谷(一ノ谷)。2月4日源義經以夜襲擊敗播磨三草山的平資盛、平有盛勢力,並命土肥實平追擊山中殘部。2月7日源範賴5萬主力進攻生田的平知盛守軍,清剿山中殘部後的土肥實平亦轉攻塩屋的平忠度,但源平兩軍激戰數回後即陷入僵局。
源義經採聲東擊西之計,命安田義定領1萬騎進攻夢野的平教經、平盛俊,自己則僅率40餘騎轉入山中,迂迴到平家本陣後方。黎明時分,源範賴方再次發動攻擊,聽見殺陣聲的源義經便率軍由急坡縱馬而下,迅速攻入平家本陣,平家陣腳大亂,開始奔竄敗退,平家大軍死傷慘重。不久殘軍逃到港口,乘船渡往屋島,而源氏因為沒有水軍,故沒有追擊。
此戰平家大將陣亡者甚眾,如平通盛、平忠度、平經俊、平清房、平清貞、平敦盛、平知章、平業盛、平盛俊、平經正、平師盛、平重衡(被捕,1185年處刑)等,平家勢力遭受莫大沈重的打擊。
一之谷之戰後,源賴朝召源範賴回鎌倉,加封三河守,但立下大功的源義經卻遭到冷落,不但不召回鎌倉行賞,更只命源義經為代官,留守京都。戰功赫赫的源義經在留守京都期間受到後白河法皇的讚賞,1184年8月6日法皇封源義經為「左衛門少尉兼檢非違使(俗稱為判官),從五位下」,但"源賴朝對於源義經未先徵詢自己的同意而擅受朝廷冊封的行為十分震怒"(就是這裡 源賴朝開始懼怕其弟的戰術天才而興起殺他的念頭)。9月,源義經奉源賴朝之命,娶源賴朝臣下河越重賴之女為妻(後來稱為「鄉御前」)。一般認為,源賴朝是想利用鄉御前來刺探及監視源義經,但就結果而言,鄉御前並沒有為源賴朝所用,而是真心地跟隨著源義經。
這邊在司馬遼太郎一書所寫的是源氏軍隊不過三千到八千人而非五萬人 平氏部隊號稱有十萬人 實際大約兩萬七千到三萬人 不過源義經用兵策略的確和德國名將古德林有相同的看法 亦即用快速部隊襲擊對方司令部導致其前方部隊混亂而取勝

屋島之戰
1184年9月,源賴朝刻意冷落源義經,只派源範賴征討平家。源範賴為繞到平家背後,取徑山陽道,但為平家識破,源範賴大軍遭平行盛截斷,關門海峽亦為平知盛封鎖,"陷入兵糧不繼的困境"(就是這段描述當時的人還不懂得補給的重要性)。1185年1月,源賴朝迫不得已,命源義經領軍前往救援。
2月,源義經自京都起程前往攝津渡辺港,整備軍艦,目標直指平家屋島陣地。但正當出航之際,暴風雨來襲,軍監梶原景時及部下、船長們皆認為此時不宜冒險。源義經力斥眾議,安排5艘船各150騎,隨即出航。源義經艦隊乘風破浪,比想像中更快抵達四國,但也由於風浪的影響,偏離了預定航道,在阿波的勝浦靠岸。然而源義經上岸整軍後,即策馬疾馳,翌日清晨便已進軍至屋島前方村落。
源義經眺望平家陣營,發現平家紅旗浩浩,軍容整盛,並且還有數艘艦艇在港。源義經自知不能力敵,只能智取,於是便在周圍村莊放火,假立源氏白旗多數,製造大軍襲來的幻象。平家見狀大驚,以為一之谷奇襲再現,倉皇奪船奔走。源義經趁勢搶灘上岸,迅速衝入本陣放火。不久,平家發現中計,掉頭回擊,弓矢齊飛。平家軍中號稱第一射手的平教經向源義經放了一記冷箭,源義經四天王之一的佐藤繼信策馬奔前以身擋箭,強箭穿甲,佐藤繼信中箭落馬。源義經立刻下馬抱起繼信,繼信寥留數語後便氣絕殞命,義經哀慟不已。
戰事陷入膠著,雙方暫且按兵不動。平家為了展現出己方遊刃有餘的實力,打擊源氏的士氣,故意派出一艘小船,載著花樣年華的美少女,立起紅底金箔的日之丸小扇,前往源氏陣地挑釁。源義經則派出軍中的弓射名手那須與一接戰。小船停在箭程邊線左右,船上小扇隨著波浪起伏而搖擺不定,那須與一縱馬入海,一箭射中40間(約70公尺)外的小扇,源軍歡聲雷動,士氣大振。
不久由於平家誤信源範賴率大軍增援的情報,加以屋島基地已受創嚴重,平家決定放棄屋島,向西撤退,屋島之戰結束。此戰造成瀨戶內海拱手讓與源氏,河野通信等水軍勢力及中國、四國的武士集團也一一向源氏輸誠,平家已經面臨山窮水盡的局面…。

講良心話在屋島這戰 源義經其實很有可能失敗 要不是平家的大將平宗盛誤判來襲的人數並燒毀大本營 不然憑源義經率領這150騎士很難打過有數千名部隊的平氏 也在這戰其失去了從奧州陪同而來的部將 : 佐藤繼信

從上面三場戰役中就可以得知早在西元前中國就有一個完整的軍事概念 雖然跟現代裝甲部隊的用法不一樣(西方認為裝甲部隊使用的先驅是成吉思汗的軍隊) 但是就補給線與人數來說是遠超過在1200年後的日本軍事概念 因此源義經碰到廉頗"以逸待勞"的戰術大概也會失敗 所以為什麼"孫子兵法"到現在仍被東西方將領視為必讀之書 就是在於他把整個軍事的概念以概述寫於孫子語錄 並針對各種狀況而有其論述 後代再針對其所述而加以補充 但是究竟是誰寫的有很多種說法 就不贅述了

我知道沒有女生會對這個感興趣 只是寫給自己看看好玩罷了
標籤:
瀏覽次數:48    人氣指數:48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性別平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兩岸目前的關係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