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昨晚和Cindy分享了她在國二的國文課本裡一篇非常棒的文章 亡鈇意燐 人有亡鈇者,意其鄰之子 視其行步,切鈇也;顏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鈇也 相其谷而得其鈇 他日復見其鄰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鈇也者 其鄰之子非變也,己則變矣.變也者無他,有所尤也 這篇文言文的內涵是說 有個人丟了斧頭,懷疑是鄰居的孩子所偷走,看那孩子走路的樣子就是偷斧頭的樣子,看他臉上的表情,就是偷斧頭的表情,看他說話的態度也像是偷斧頭的態度,動作.表情.態度..無一不是偷斧頭的樣子 後來,他查看了山谷找到了遺失的斧頭,此後再看到鄰居的孩子,動作.表情.態度..無一像是偷斧頭的樣子,那鄰居的孩子並沒有任何改變,是丟斧頭的那個人改變了,改變的原因沒有別的,是他的心態有所偏差 此篇文章給我們的啟示是:人都會有認知偏差先入為主的時候,有人能及時省悟有人卻終身不解,人們的自大.自滿.自以為是經常是互相傷害的元素,將心比心吧!0:) 現在能懂文言文的人不多了,尤其是和我們相差半代的七年級草莓族,很高興能和八年級的女兒一起分享:x 老公生日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