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談起關懷的時候,總會顯出為難或有所顧慮,
然後表示自己沒時間、沒能力、甚至沒這種感動去幫助別人。
許多人對關懷都有不正確的認識。
認為關懷是勞心勞力的付出,
是在自己"有條件"情況底下才考慮去做的事。
關懷究竟是怎麼回事?
甚麼樣的行動才算得上關懷呢?
關懷本身是藝術,是人與人之間互相連接、支持的表現。
關懷具備了愛心、包容、體諒和協助。
關懷可以是雪中送炭,在別人遇上難題、處於困境時所接到的援手,
關懷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暖流、激勵和認同,
及時糾正了別人的一念之差,同時帶來釋懷的歡笑、嶄新的希望。
關懷不是要轟轟烈烈的"幫忙",簡單一通電話或一杯茶水
甚至溫煦的目光,只要出現在適當的情況,
都可能是關懷的表現,足以給人無限的溫情和鼓勵。
但要記得,關懷有嚴格恪守秘密及不偏袒原則。
關懷的人,一定要嚴謹尊重被關懷者的隱私和意願,
沒得到對方許可前,絕對不能公開對方的事情或憂傷,
哪怕是代禱事項廣傳於弟兄姊妹之間。
關懷裡不存在判斷也不能有傷害,
關懷者不該以自己立場為出發點,免得使被關懷者受挫。
人總會有意或無意間教別人如何過日子、指責別人過失、
糾正別人言行或替人做主觀決定,以為這樣是關懷,
目的在給人幫助、帶來好處,事實上,當一個人正心灰意冷、
懊喪失意、或是悔恨自己錯失時,旁人的告誡或指示,
往往會變成深刻、不可磨滅的傷害,
甚至因此種下仇恨的種子,所以本屬好事的關懷,
當弄巧反拙的時候也會變成把人刺傷的無形武器。
關懷目的是給人溫暖鼓勵,幫助人在迷茫中重新找到自己、
掌握自己的生活,因此關懷的過程不能有私心,
不能有條件,更不能期待任何回報。
關懷者如果在督導的位置對待被關懷的人,
雙方就很難建立和諧氣氛與親切關係。
關懷的藝術是側重在心靈的編織,
當我們懂得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去看待別人的處境和委屈的時候,
平等與尊重、愛護與包容就會自然的流露出來,
從而能夠成為他人所盼望的心靈伴侶,攜手同行走出低谷。
神是慈愛信實的,祂要求我們愛神也要盡力愛護我們身邊的人。
腓立比書2:4告訴我們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而關顧裡面陪伴和聆聽都是有力的安慰和支持。
對人的關心建立在神的愛和力量上,
就不會因為關心別人而讓自己受傷,
更不會因為付出而導致自己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