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254039
 追憶似水年華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長恨歌與琵琶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太陽電能的計算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電力到底是否充裕
作者: 追憶似水年華 日期: 2016.06.07  天氣:  心情:

我最近一直在留意有關電力的報導,主要台灣要振興經濟,有充足的電力是最關鍵的要素,這個在美商的白皮書也很明確的指出了這一點。但是問題來了,行政院經濟部與台電跟反核人士雙方都各有說詞,而且數據差異之大跟本讓人無從判斷何者為真。我摘錄了兩則正反方的論述來看其論述,其實我是很希望召開一個公聽會讓雙方把數據攤開即可知道到底台灣是否陷入缺電的危機。首先是台電的說法 :

531高溫那天 限電黑燈只差一步
聯合新聞網作者記者邱莞仁╱台北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6年6月7日 上午3:07

上周二(五月卅一日)飆高溫,供電亮出今年第一顆「限電警戒」紅燈,甚至逼近「限電準備」黑燈。在台電任職電力調度處超過八年的專業總工程師籃宏偉回想當天,是「前院失火,後院也著火」,電力調度處只能用「兵荒馬亂、驚濤駭浪」形容。行政院長林全日前拋出重啟核一廠一號機議題,被解讀新政府的非核家園目標恐有變數,但經濟部長李世光昨重申,「2025年廢核政策沒有轉彎。」

備轉容量率跌十年新低,台電每周都依據天氣預報,發布未來一周電力供需預測,並開會因應。籃宏偉表示,卅一日當天,氣溫突破卅六度,用電量攀高,已有如「前院失火」;而核電廠兩部機組停機,加上台中火力電廠六號機破管停機,讓電力調度等於「後院也著火」。當天,衡量供電可靠度的「備轉容量率」跌至十年新低,只剩下百分一點六四。調度處同仁壓力超巨大,「調度處的同仁一直盯著氣溫跟電力負載,每個人壓力都很大。」籃宏偉表示,當天電力調度只能用「驚濤駭浪」形容,由於可調度的發電容量為五十六點四二萬瓩,距限電警戒標準五十萬瓩、亮出「限電準備」的黑燈就差一步,但這都是台電要承擔的責任。

九部抽蓄水力機組投入,當天尖峰用電期間,除大修中的一部抽蓄水力機組外,台電已全力將明潭大觀其餘九部抽蓄水力機組均投入發電。籃宏偉強調,當天所有的水力抽蓄機組可發電兩百一十六萬瓩,僅剩下五十六點四萬瓩的容量,也就是全系統備轉容量率僅剩的百分之一點六四貢獻來源,用以應付電力供應各種突發狀況,供電非常危急。

最後救援投手都上場了,「若以棒球賽做比喻,當天已到了最後一位可上場的緊急救援投手都上場了。」籃宏偉表示,因應上周尖峰用電吃緊,台電除調度所有可用機組,也協調工業大用戶協助減少用電、啟動汽電共生發電緊急增購,並祭出「短時超載運轉」的非常手段。籃宏偉指出,近幾年因氣候異常,氣溫提前轉熱、延後變冷趨勢,用電量與氣溫成正比,只要卅五度高溫持續超過兩天,民眾就紛紛開冷氣消暑,用電壓力就會很大。「合理的備用容量至少要有百分之十五。」籃宏偉形容,供電機組就像板凳球員,備用容量合理值不夠大,等同牛棚戰力不夠強,一有選手受傷,不僅無法調度更換,「連我這位教練都要被打爆」。

台電其實是「靠天吃飯」,對於外界質疑台電總選夏季進行機組歲修,才導致供電壓力過大。籃宏偉解釋,台電各機組夏季尖峰時刻都會全力運轉,但如同「車開一段時間總要進廠維修」,考量維修人力、供電備轉均勻度、鍋爐可運轉時數,以及材料備品等,台電都在每年十月至隔年五月底排定歲修,而火力機組平均歲修四十到五十天,核能機組則約卅天左右。籃宏偉說,台電其實是「靠天吃飯」,這兩天因鋒面接近,雨勢不斷,才讓供電處同仁壓力稍稍紓緩。


接下來是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的論述 :

上周供電吃緊,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批評台電,稱「台灣不缺電」。對此台電表示,方儉所指發電機組容量數據,是包括民間自用發電設備,台電無法調度,且裝置容量不等於當時的可發電量。

方儉表示,台灣發電機組的裝置容量約4800萬瓩,今年最高才使用3500萬瓩,「只有缺電的假象,這是系統性的詐欺問題。」另台灣輻射走調團召集人林瑞珠稱,抽蓄水力可以發電470萬瓩,不解為何台電說只剩1%至2%騙人?

台電表示,5月31日備轉容量率創10年新低,當天尖峰用電期間,除了大修中的1部抽蓄水力機組之外,明潭大觀其餘9部抽蓄水力機組投入發電,其他可發電機組也皆已全部調度上場。

台電表示,若以棒球賽做比喻,抽蓄水力是緊急救援投手。另外,台電也協調工業大用戶協助減少用電、啟動汽電共生發電緊急增購,甚至祭出「短時超載運轉」的非常手段。台電指出,方儉提出裝置容量4800多萬瓩,但此數據包括民間自用發電設備,台電無法調度,其餘機組會受到環保、運轉時數、氣候及水文等相關限制影響實際發電。

圖示是我抓經濟部能源局對未來兩個月的預估值。

說實話從能源局的數據估計的確不如五月三十一日那天的備載率那麼低到只有1.64%,它所提供的數據大概都有5%以上不過台電也表示最少要15%以上才能穩定供電。現在就在於台電是只是用本身的機組所能產生的最大發電量(大約三千五百萬千瓦)來預估,基本上這是合理的,因為你不能期望不能穩定提供一個發電的來源。但是民間單位是把民間發電廠的電量也包含進去,現在問題就在於要不要考慮含括民間自用發電?如果台電要採購民間發電,則其電價一定會漲價。另外民間單位一直有個盲點的是機組也要休息並進行歲修,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何汽車每半年都要保養一次? 就是在於汽車引擎等零件會隨著里程數的增加而有所磨損,當超過十萬公里以後整個汽車如耗油等狀況均會比新車要來得嚴重。同樣道理個發電機組也會隨著壽命的老化而無法發揮當初設計的最大值,尤其如果沒有定期歲修的話其惡化的程度會更嚴重,這樣台電所能提供的電容量就會隨著機組的歲修而有所變化。
至於問我反不反核?其實只要有穩定的供電來源我是贊成核電廠關閉。問題我也接過經濟部技術處的再生能源計畫,我很清楚四年間台灣再生能源的替代率絕對無法如那些反核人士所說的可以達到20%以上,這是自我啊Q精神的發揮。其實核廢料很好處理,拿給國防部當作武器使用,把所有的燃料棒集中在外殼有三十公分厚的鉛殼炸彈裏並裝上適當量的黑色炸藥就是一顆簡易的核彈了,只是我不了解為何沒人想到這個方法。反正國防部很多軍事基地是跟外界隔離的,也不會有所謂的核汙染危機。真的那麼害怕就放佳山基地裏面,輻射線絕對穿不過那麼後的山壁。只是要知道輻射線是一直存在在你我周遭的,因為太陽本身就可以視為一個超大型的核反應爐,只是因為地球一方面距離夠遠再者還有大氣層隔絕掉大部分有害的輻射線,但是還是有少量的會穿過照射在地球表面,所以為什麼臭氧層的破壞是很嚴重的問題即歸因於此。
台灣是個島國,很多原料是要靠進口來獲得。現在火力發電(最大宗)也有人反對,因為會產生PM2.5的碳顆粒,但是碳補捉技術早在我國中二年級作科展比賽時就驗證可以利用正負極的電力來作碳捕捉的技術。三十年過了,這個技術至少也該很成熟了吧。所以在聽到這些環保團體人士的論述後,我真的不曉得要經濟發展比較好還是回到60年代那種農耕生活不需要大量用電的情況比較好? 這是個無解題。
標籤:
瀏覽次數:44    人氣指數:244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長恨歌與琵琶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太陽電能的計算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