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2051
 Lina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妳以為妳是誰?之一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寧可孤獨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教堂巡禮之一
作者: Lina 日期: 2013.03.17  天氣:  心情:
教堂巡禮之一

今年元宵節剛好是主日,神父希望教友能「一家一菜」聚餐,中午享用過教友滿滿的愛心佳餚後,香霖老師便依行程帶我們幾位「慕道友」起程到後壁區的天主教堂巡禮。

首先我們抵達「菁寮聖十字架堂」,到入口處,圓錐塔上方鑄鐵公雞與高聳的教堂設計立刻吸引大家的目光,由文獻得知,這座教堂在1960年建堂完工,是由佛萊德-波姆(Gottfried Bohm )設計,這也是他在國外的第一件作品;而波姆卻未曾來過台灣,當時他也沒什麼名氣,這座教堂之所以聞名乃拜設計者波姆之賜,因為他在1986年獲得建築最高榮譽的桂冠-德國普力茲克建築獎,而普立茲獎被喻為建築的諾貝爾獎,讓人振奮的是,波姆第一件國外作品,竟落在台南純樸的後壁區菁寮。

駐堂-韋方濟神父為大家講解教堂歷史與參觀的有關規定,他是位很奇特的神父,是來自法國卻講的一口流利的「閩南語」,他的用詞與表達讓人心生敬佩,跟我們交談零距離,直覺神的帶領與恩賜,奇妙而不可思議。

進堂之際看到大批遊客乘著遊覽車來「觀光」,香霖老師說,這裡也是拜「後壁無米樂」之賜,連結成為觀光景點之一;韋神父說,過年期間來過很多「觀光客」,並希望我們能為「觀光客」的奉獻而祈禱;是的,台灣人到廟裡都有「添油香」的習慣,或許會遺忘「教堂」也需要您的心意奉獻吧!

行至堂內「苦路」畫像,看到耶穌被定罪與訂十字架等,內心震撼不已:
苦路第一處:耶穌被定死罪
苦路第二處:耶穌背十字架
苦路第三處:耶穌第一次跌倒
苦路第四處:耶穌遇見祂的母親
苦路第五處:西滿幫助耶穌背十字架
苦路第六處:有一婦女擦耶穌聖面
苦路第七處:耶穌第二次跌倒
苦路第八處:耶穌的教訓
苦路第九處:耶穌第三次跌倒
苦路第十處:耶穌被剝去長袍
苦路第十一處:耶穌被釘十字架
苦路第十二處:耶穌死在十字架上
苦路第十三處:耶穌被聖母抱在懷中
苦路第十四處:耶穌安葬在墓中

繞堂出來,神父坐在門口處寫「春仔」,真有年節氣氛,他寫「愛」、「平安」、「喜樂」…特殊的字體,真是前所未見,我得到「愛」字的「春仔」;很珍惜,小心翼翼地把「春仔」拿在手中,與慕道班同學偕韋神父在馬槽前合影,留下美好的記憶。

神父問我參觀之後有何感想?的確,在「苦路第十處」看到耶穌被人撥光衣衫赤身受辱很感動,…主,祢的長袍被人剝去,使祢既生於貧寒,也死於悽涼,祢把自己托給天父,為實踐祢所說:「貧窮的人是有福的。」【註1】,還有「苦路第十三處」,耶穌被聖母馬利亞抱著他的身軀之圖,思想母子之間微妙的親子關係與母愛,身為人母,哪有不感動的呢?韋神父把他的附加價值應用在教堂的陳設與佈置,有異國風情的面貌,身處台灣南部後壁區的菁寮,有幾分不協調的錯綜複雜迷惘,卻有滋養靈命的基本元素在腦海中盤旋。

車行至「安溪寮天主教聖家堂」,這裡的建築物與聖家畫像完全很「中國」,聖家人物都是中國古代的扮相,讓人倍感親切,也提醒自己「耶穌跟我們是沒有距離的家人。」;「安溪寮天主教聖家堂」由來自法國的梁承恩神父主持,他帶我們繞整個教堂,很歡迎大家來此「避靜」【註2】,並分享傳教經驗與心得,在教堂內巧遇慕道班同學-獻文的舅媽,雖是初見卻相談甚歡,看到她的愛主與在宗教信仰上得到的喜悅、精神滋潤,深知信主的人都是有福的;因為時間的關係,在大家的依依不捨間告別梁神父與舅媽們,希望有機會再見面。

第三站我們來到「烏樹林的隱修院」,時值黃昏時刻的晚禱時間,但還是由一修女負責接待,並與我們淺談「宗教與人生哲學」、「隱修生活的分享」,「修女」清苦修行的生活,幾乎與外界隔絕,在此幽靜的環境,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真是讓人很難想像;這種方式想必不是每位「女性」都可以過的吧?!回程路上我思考這個問題,如果以「宿命論」,這就是「命」與「緣」吧!

「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但如果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福音傳播者為眾生使命感與為主執著態度,有如「殉道者」的精神,讓自己看到、感動他們的「付出」, 願「以熱忱代替信仰的冷漠,以愛情代替人間的冷酷,以希望代替太空時代的迷惘」【註3】來分享,發揮「信德」、「愛德」,順服上主的旨意,活出快樂的人生。2013/03/17整理

【註1】出自聖經-路加福音第六章20節:你們貧窮的是有福的,因為天主的國是你們的。
【註2】避靜:Retreat,是一種退省,指遠離日常生活進入一個靜謐時空,透過祈禱、反省及靈性的修練與天主交談。教友、修女、神職人員等基督信仰的成員們都需要從生活中退隱,通常是到一個隱居的空間裡做避靜;如果無法進行長時間中斷日常生活的避靜,亦可在日常生活中,每日設定一段時間放下一切事物,
進行避靜的修練。
【註3】出自「拜苦路」手冊。
[:D]
標籤:
瀏覽次數:41    人氣指數:441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妳以為妳是誰?之一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寧可孤獨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