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339106
 呆掉了的 Alic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孤雛淚/田威寧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體貼,要被珍惜才值得/肆一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將自己遺贈給泥土,並在草葉再生
作者: 呆掉了的 Alice~✿ 日期: 2014.03.09  天氣:  心情:

〈墓誌銘風景26〉將自己遺贈給泥土,並在草葉再生

文/李敏勇


美國是18世紀中葉從大英帝國獨立的國家,經歷美國獨立革命的詩人,美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
進入19世紀,在經驗主義的影響下,更發展「新英格蘭文藝復興」運動,開啟美國文學新貌。

1855年,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1892)出版收錄了〈自我之歌〉、〈大路之歌〉等
十二首作品的《草葉集》,在美國詩史矗立了紀念碑,除了形式打破格律傳統,內容更自由、奔放,
呈現了美國人追求自由、民主的新精神。

美國作家愛默生(R.W. Emerson, 1803-1882)在 《草葉集》出版的這一年,寫了一封信給惠特曼,
稱讚這本詩集是「美國的詩歌」,並說惠特曼「開始了一個偉大的生涯」。

一直到現在,《草葉集》仍然是世界許多國家書店的架上書,各種語言的譯本被各個國家的閱讀者喜愛。
美國為振興詩歌閱讀而於每年四月舉辦的全國讀詩月,開始的那一年以惠特曼的〈我聽美國在歌唱〉為活動口號,
顯示惠特曼在美國人心目中的位置。

在長島出生,經布魯克林與紐約市,在印刷廠工作的惠特曼,十一歲後就未受正規學校教育。
但他自學,並在家鄉長島的鄉村學校教過書,辦過地方報紙,且任職記者和編輯。
寫詩是他在紐奧良看到奴隸被拍賣之後的事。

《草葉集》不斷再版,帶給他收入,讓惠特曼得以在1880年代回到紐約買自己的房子。
但距他離開人世,大約只有十年。這位生前掛心政治,反對奴隸制度的詩人,死後葬於紐澤西州的哈利公墓。
他的墓園石梁鐫刻了華特.惠特曼(Walt Whitman),在詩人年老的畫像和年代下方,
分別註記著愛默生對惠特曼的頌辭以及惠特曼〈自我之歌〉的詩行。


  他一生在肯定自由,
  他的詩在慶祝生命,
  他的哲學是準備死亡。

  ──愛默生


  我將自己遺贈給泥土,
  再從我所愛的草葉長出,
  如果你要與我再度相見,
  請在你鞋底

  ──華特.惠特曼(1819-1892)



●2014/03/09 聯合報


....................................《 沃爾特‧惠特曼(Wdlt Whitman)》....................................


沃爾特‧惠特曼(Wdlt Whitman,1819—1892),美國現代詩歌之父,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惠特曼出生於紐約長島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他的一生頗爲坎坷,隻讀過幾年小學。
爲了謀求生計,先後從事過排字工人、小學教師、新聞工作者、地方報紙編輯、木工、泥水匠等各種工作。
惠特曼從1839年起開始文學創作,寫一些短詩,同時參加當地的政治活動。
先後擔任《紐約曙光》、《布洛克林每日鷹報》、《自由民報》的編輯、主編,終因政見不合而於1840年離開新聞界。
從1850年起,惠特曼一面從事體力勞動,一面展開了他的詩歌創作。其代表作品是他的第一部詩集《草葉集》。
惠特曼創造了獨具一格的自由體詩,這種風格的詩以民主的内容、革新的形式極大地影響了美國乃至世界詩壇。
1873年,惠特曼不幸患半身不遂症,遷居新澤西州卡姆登養病。1892年,惠特曼病重去世。

惠特曼在《草葉集》的幾首詩篇裡,其中最膾炙人口的是一首題為〈真我之歌〉的敘事詩,
這首詩充滿靈性又發人深省,我們可以將它解讀為「邁向開悟的靈魂之歌」。
它啟示人們:雖然我們的肉體被禁錮在這個虛幻的牢籠裡(世間的技巧與爭辯),
但是我們的靈魂卻可以超越這種束縛,晉昇到比較高等的境界,永遠不會墮落。
請參考以下詩句:


  祥和與了悟迅即充溢我的四周
  超越世間所有的技巧與爭辯
  我明白上帝的手就是我亙古的手
  上帝的聖靈就是我的長兄
  世間的男子也全是我的弟兄
  世間的女子都是我的姊妹與愛人
  造化的精髓就是愛
  在田野裡硬挺或下垂的葉子上
  在葉下小洞的棕色螞蟻群裡 
  在籬笆上的苔痕、石堆、接骨木、毛蕊花和商陸草中
  我看到無限

標籤:
瀏覽次數:355    人氣指數:5535    累積鼓勵:259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孤雛淚/田威寧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體貼,要被珍惜才值得/肆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