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50916
 聽弦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151019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5102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20151020
作者: 聽弦 日期: 2015.10.16  天氣:  心情:
你可以看見自己的心靈窗戶嗎?

知名的「周哈裡窗戶理論」(Johari Window)指出,每個人的內在都像一扇窗,分成四個方塊。

第一塊是自己看得到、別人也看得到的部份;
第二塊是自己看得到、別人看不到的;
第三塊是別人看得到、自己卻看不到;
第四塊則是自己和別人都沒有發現的。

和人分享的時候,第二塊和第三塊會愈來愈小,第一塊則會愈來愈大,因為你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別人也會把他所看見的部分告訴你。

許多人都認為,只有在工作、當官或做學問的過程中,才能發現人的潛力,其實還有其他方法。

這幾十年來,我覺得自己進步很快,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我很喜歡跟別人分享,對自己有更多的瞭解,於是在面對困境時,也更容易找到解決方式。

長時間下來,跟一個只會埋頭苦幹的人比起來,差別愈來愈明顯。不管是公事或個人,許多好點子、好的做事方法、好的觀念,都是透過真誠分享才能獲得,光靠一個人絞盡腦汁,不是那麼容易突破。

一個喜歡分享的企業,真的佔便宜、真的有福氣。

卡內基推出「亞洲學習網」這個提供中學生線上學習的網站之前,開了個行銷會議,討論如何推動這個網站;由於會中有著分享的氣氛,也就沒有人會嘲笑或責備別人的意見。

一個年輕同事丟出一個點子,參加者每介紹一個人上網,他的上網期限就免費延長一個月,介紹十二個人就免費使用一年。大家都覺得這主意很棒,後來也真的為公司帶來許多學員。

生命活水在分享中湧出。透過分享,人的發展也會比較平衡而完整。

我和太太到一個朋友家拜訪,她先生和我們打了招呼,就到另一個小客廳去看書,留下太太跟我們聊天,他們夫妻不覺得這有什麼奇怪,太太還讚許先生是一個專心做學問的人。可是我深深感覺,少了心靈交流,他們的家庭生活失去太多寶貴的部份,包括親子樂趣、彼此作為對方的情感支柱。他們的小孩偷偷抵押房子,拿去買股票,二十幾年的積蓄和努力全都泡湯。朋友說起這件事的時候,覺得自己如此努力很不值得,非常傷感。

我想,如果他們多一點分享,甚至於少一點學術成就,就不會有這種遺憾了。

我在家裡也玩一些分享的活動。比如,我讓全家六人圍坐在一起,每個人都用一個字來形容另外一個人,大家想啊想,常常會冒出驚人之語,而在這樣的互動下,無形中也增加對彼此的瞭解。
巴勒斯坦有兩個內海,一個海裡面有各式各樣的水生植物和魚類,叫加利利海;另一個海裡面卻沒有任何生物,叫死海。

為什麼有這個差別?因為加利利海承接水源之後,將水給了下游,而死海納入上游的水之後,卻沒有出口,因此水中累積大量的鹽分,沒有生物能存活。

一個懂得分享的人,生命就像加利利海的活水一樣,豐沛而且充滿活力。

但是,要容納愈多的活水泉源,需要愈寬大的胸懷。歌德就說過:「能分享他人的痛苦的,是人;能分享他人的快樂的,是神。」

散步也是一種分享。那麼,如何培養分享的能力?

首先,要能夠看到別人的優點和成就,瞭解他為什麼做得到。

接下來,練習表達的能力,你要相信自己也是一個有優點、有成就的人,不要怕別人嫌你不好。

第三則是傾聽,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不喜歡聽別人講話。

我有一個朋友是很有名的教授,大家聚在一起時,他一個人講個不停,很少聽別人講話。他當然是一個口才很好、很有學問的人,可是不會是一個很好的分享夥伴。

最後一點,要會問問題,有了彼此激盪的機會,想法就會更精彩充實。

有一個方法可以用來判斷,你的分享方式是真的分享或虛應故事,那就是「你是不是真的想做」。如果你沒有意願,就不是真的分享,如果會想做下去,那麼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點,激勵你繼續與人分享。

分享的方式有很多種,無論是一起吃飯、看電視或到海邊散步,都是一種分享的過程。

我常覺得,有許多婚外情的發生,都是因為彼此間有了分享與互動,彼此談得開心,勝過與其他人對話。

有人喜歡到酒廊、Piano Bar去,可能也是因為,在那裡就是有人可以聽他講話,回到家裡則沒有這種分享的感覺。

如果家裡也可以是Piano Bar, 該有多好!

【你懂得如何分享嗎?】

1. 真心接納別人的優點和成就。
2. 相信自己有不同於別人的長處。
3. 學習傾聽。
4. 善於問問題。




不要讓逆境佔滿了你的生命

我曾經在一位朋友的家中,看過一個非常特別的筆記本。筆記本的每一面都分成兩個區塊,左邊是用紅筆寫的「壞事」,右邊是用藍筆寫的「好事」。

在好事壞事的區塊中,所敘述的事件都不長,左邊通常都是被誤會、掉錢、考試考不好……而右邊則是被讚美、升遷、吃到美食……

那本筆記本的主人,是我一位脾氣非常好的朋友的,他從一個箱子裡拿出大大小小的筆記本,每一本都寫上年分,每一本都記滿了他眼中的好事與壞事。

他和我說,國中時期的他,不但脾氣暴躁,而且衝動到沒人能管得動他,同學怕他,師長把他當作問題學生。我想到他前些日子,面對無理的同事指著他鼻子罵時,都還能微笑以對,和這樣的好脾氣相比,簡直不可能是同一個人。

他又說道,他第一次寫筆記本,是有一次,他衝動到差點把一位同學揍成植物人的時候。當時在他隔壁班有個小混混,看不慣他平時意氣風發的樣子,不但下課後挑釁他,還侮辱他的父母,他一個箭步過去,揍了那小混混一拳,跆拳道黑帶的他,讓那小混混根本沒有還手的機會。

男老師來了,把怒氣正盛的他架開,同時也請來他的父母。回到家後,父親沒有責備他,而是給了他一本筆記本,要他每天帶在身邊,碰到讓他不爽的事,就寫在左邊,遇到好事,就寫在右邊。

剛開始他覺得麻煩,但是在聽完父親的話後,他下意識地開始留意生活中的大小事。最後,他發現壞事的比例實在佔得太多了,好勝心非常強的他,不甘於自己的人生被這些壞事佔滿。

於是他除了開始特別注意生活中的好事,也樂於去創造更多好事;而當生活中好事的比例愈佔愈多,讓他成就感愈來愈高,他開始翻開筆記本記錄。

起初壞事好事的比例大約是七比三,後來比例逐漸轉為各半,最後,好事的比例甚至超出了壞事。而在不知不覺中,他也從當初那個衝動氣盛的小夥子,逐漸變成沉穩冷靜的年輕人。

其實,當你發現生命中竟有這麼多值得慶幸、值得喜悅的事,會連帶影響你看待每一件事情的態度,然後你正面的情緒,會招來更多讓你感到幸福的小事。

我們很容易把遇到的挫折放大,可是遇到好事時,卻會無意識地忽略它,最後我們只會記得氣惱,遺忘感動。但其實靜下心來想,順境與逆境,在你的人生中,其實各佔據一半的配額,就像是當你坐上摩天輪,你有一半的時間在低處看著地面的景色,而另一半的時間則是升到空中,眺望遠處美景。
標籤:
瀏覽次數:81    人氣指數:281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151019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51021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