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50916
 聽弦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151113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51115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20151114
作者: 聽弦 日期: 2015.11.09  天氣:  心情:
近廟欺神

有一個青年,聽說喜馬拉雅山的山腰上居住了一位有德行的聖人,這位聖人有著超凡的智慧,靈性上已達到了完美境界。

青年便想去追隨這位聖人,他跋山涉水,費盡千辛萬苦才抵達喜馬拉雅山腰,傳說中聖人居住的地方。

聖人的居處果然不同凡俗,被茂密的樹林所圍繞,顯得那麼樸素、雅淨而安寧。

青年恭敬的敲門,沒想到來應門的是一個蓬首垢面的老太太,滿臉的怨氣。

青年非常禮貌的問:「請問大慧先生在嗎?」
老太太沒好氣的白了青年一眼,說:「你找那個瘋子和笨蛋幹嘛?」

聽老太太這樣說,青年感到十分吃驚,為什麼這位名聲傳到千里之外的大智慧者,在老太太的眼中卻是瘋子和笨蛋呢?

他忍不住問道:「你是大慧先生的什麼人?為什麼說他是瘋子和笨蛋呢?」

老太太雙眼一瞪,露出鄙夷的表情:「很不幸!我正是那個瘋子和笨蛋的老婆!那個老不死的,有時候整天胡言亂語,說一些和生活毫不相干的話,什麼靈性呀!大愛呀!美感呀!開悟呀!有時候一坐就好幾天,動也不動,八竿子打不出一個屁來,那不正是瘋子的行徑嗎?」

老太太越說越氣:「還有,還有,那個老鬼既不會耕田,也不會砍柴,家裡有沒有米他一點也不關心,他不是在森林裡散步,就是默默的看著天上的明星;他不是觀看一朵路邊的野花,就是和動物玩耍說話,那不正是笨蛋的行為嗎?」

老太太不斷的訴說一些貶損大慧先生的話,使青年越聽越迷惑,不知道該不該和傳說中的聖人見面。他隨即想到自己費盡千辛萬苦才到了喜馬拉雅山,不管是真是假、是對是錯,還是見了聖人再說吧!

「那麼,大慧先生現在在哪裡呢?」

「我差遣他到森林去砍一些柴火回來!」老太太氣虎虎的說:「已經去了一整天,還沒有消息,有時候一去就是好幾天呀!真是無用呀!」

青年決定去碰碰運氣,往森林的深處走去,走沒多久,就看到一個白鬍子的老先生一邊唱歌,一邊走出森林,身旁跟著一隻老虎和一隻猩猩,老虎背著柴薪,猩猩拿著斧頭。

老先生滿臉紅光,就像春天早上升起的太陽,他的臉上洋溢著喜悅,彷佛草尖的露水那麼晶瑩,他緩緩走來,就如同一棵巨樹在風中,寧靜,自有風姿。

青年的內心湧起一陣狂喜,忍不住雙手合十:「大慧先生嗎?」

老人歡喜的笑了,他的笑深邃而天真,像是秋天裡湛藍的天空。

大慧先生說:「不要懷疑,你看到的都是真的,我的妻子、老虎、猩猩都是真的,我只是把太太帶給我的痛苦重擔,叫我的動物朋友分擔罷了!」

「大慧先生,我不能明白的是,您看起來就知道是一個智者,為什麼和您生活的妻子卻說您是瘋子和笨蛋呢?」

「這一點也不奇怪呀!在只重視物質的人看來,重視靈性勝過物質的人都是瘋子;對只願意把時間花在有形生活的人來說,任何花時間在心靈世界的人都是笨蛋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貪者見貪嘛!」

「大慧先生,我更不明白的是,您可以教化最兇猛的動物,為什麼不能教化您的太太呢?」

「你完全搞錯了,年輕人,教化是雙方的互動,自己不改變,誰也改變不了你!而且蓮花出於污泥,因緣際會,遇到我太太那樣令人頭痛的夥伴,才是最嚴苛的鍛煉呀!鍛煉出什麼樣的深度,只有身歷其境的人才會知道。」

青年聽了感動不已,立即拜大慧先生為師。

從此,如果有人到傳說中聖人的居處敲門,來開門的老太太總是說:「你找那個老瘋子和小笨蛋幹嘛?」


智者之言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有很多學生。

有一天,一位學生來對他說:「老師,我要結婚了,您有什麼話可以祝福我?」

蘇格拉底說:「你要結婚了,恭喜你,如果你婜到賢慧的太太,你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如果你娶到不好的太太,你會和我一樣,成為哲學家。」

又有一天,一位學生來對他說:「老師,我要離婚了,您可以給我什麼建議?」

蘇格拉底說:「如果你從前的婚姻非常幸福,那麼你已留下美好的回憶,我恭喜你!如果你的婚姻非常不幸福,我也恭喜你,因為你自由了!」

這真是智者之言。

即使是智慧高超的人,也不見得能超脫生活所帶來的磨難。而往往智慧越是高超的人,越是無法得到別人更深的瞭解和理解。但磨難與誤解,並不會減損智慧的光芒。

這是為什麼俗語說「近廟欺神」了,我們最好不要到廟隔壁的人家去問神明靈不靈驗,因為他們和神明同住多年,並沒有更有錢,也沒有更大的福報。

智者也是如此,智者也過著平凡的生活,或者也有無能的一面,甚至命運多舛,所遇非人,他們只是更重視靈性與智慧罷了!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貪者見貪。只有重視靈性與智慧的人,才會看見智者。也只有開啟了靈性和智慧的人,才會懂得智者。

金剛經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我說,若以財、物、功、名、富、貴、神異、乃至以一切世俗心所想像者,不能見聖者,對面不相識!


《人算怎如天算 莫為名利所驅》

宋代時,李士衡在翰林院任職,一次奉命出使高麗,武將余英擔任其副手。圓滿完成使命後,對高麗作為禮品贈送的財物,李士衡都不關注和在意,一切都委託給余英去處理。在回國的船上,余英看到船底有滲漏的地方,擔心會打濕自己的物品,就把李士衡得到的絲綢細絹等物墊放在船底,然後放上自己的東西以免弄潮濕。
  
船到大海之中,忽遇風起浪湧,幾乎要把船吞沒,船又太重,情況十分危急,船長急忙請求余英將裝載的東西全部扔掉,減輕船的重量,以確保人船安全,否則將船翻人亡。余英此時也非常慌張,就急急地隨手把船上的東西拋入大海。大約東西丟了一半,風浪平息,航船穩定了,他們終於脫險。余英檢點物品時,才發現拋入海中的東西全是自己的,李士衡的東西由於放在船底,所以完好無缺,一件都沒有失去。
  
對於饋贈的財物,二人態度不一樣,李士衡因為“不關注”,結果一無所失,而余英是非常“關注”,結果一無所獲。

其實沒有偶然發生的事情,李士衡的所得,是源于他平時淡泊名利和做人的正直;余英的所失,則因為他貪愛財物、做人不厚道,象他這種自私的念頭,到最後還是害到了自己啊!

二人思想境界不同,做事後產生的結果不同,獎善罰惡,天理在衡量著一切。
    
來源:《明慧週刊》 第667期


生命是一隻空碗

有一天,在一個山谷的不知名的禪房裡有一位老禪師,他發現自己有一個徒弟非常勤奮,不管是去化緣,還是去廚房洗菜,或是陪著施主打禪七,這個徒弟從早到晚,忙碌不停。

這看起來並沒有錯,因為這些都是修行的內容。可是這個小徒弟內心卻很掙紮,他的眼圈越來越黑,終於,他忍不住來找師傅。

他對老禪師說:「師傅,這可怎麼辦啊?」

老禪師沉思了片刻,說:「你把平常化緣的缽拿過來。」

小徒弟就把那個缽取來了,但他並不知道師傅要做什麼。那是一隻很大的碗,每次去化緣的時候,用來裝施主送的米。

老禪師說:「好,把它放在這裡吧,你再去給我拿幾個核桃過來裝滿。」

小徒弟不知道師傅的用意,捧了一堆核桃進來。這十來個核桃一放到碗裡,整個碗就都裝滿了。

老禪師問小徒弟:「你還能拿更多的核桃往碗裡放嗎?」

「拿不了了,這碗眼看已經滿了,再放核桃進去就該往下滾了。」

「哦,碗已經滿了是嗎?你再捧些大米過來。」

小徒弟又捧來了一些大米,他沿著核桃的縫隙把大米倒進碗裡,竟然又放了很多大米進去,一直放到都開始往外掉了。小徒弟才停了下來,突然間好像有所悟:「哦,原來碗剛才還沒有滿。」

「那現在滿了嗎?」

「現在滿了。」

「你再去取些水來。」

小徒弟又去拿水,他拿了一瓢水往碗裡倒,在少半碗水倒進去之後,這次連縫隙都被填滿了。

老禪師問小徒弟:「這次滿了嗎?」

小徒弟看著碗滿了,但卻不敢回答,他不知道師傅是不是還能放進去東西。

老禪師笑著說:「你再去拿一勺鹽過來。」

老禪師又把鹽化在水裡,水一點兒都沒溢出去。小徒弟似有所悟。老禪師問他:「你說這說明瞭什麼呢?」

說到這裡,我停下來問這位總裁指導師,「你說呢?」我要確認他是否進入了這個隱喻。

這位朋友想了想,說:「我知道了,這說明瞭時間只要擠擠總是會有的。」

我笑了,他進入了角色,我接著說:「山谷裡的小和尚也是這麼回答的,不過呢——」

老禪師卻笑著搖了搖頭,說:「這並不是我想要告訴你的。」

接著老禪師又把碗裡的那些東西倒回到了盆裡,騰出了一隻空碗。老禪師緩緩地操作,邊倒邊說:「剛才我們先放的是核桃,現在我們倒著來,看看會怎麼樣?」

老禪師先放了一勺鹽,再往裡倒水,倒滿之後,當再往碗裡放大米的時候,水已經開始往外溢了,而當碗裡裝滿了大米的時候,老禪師問小徒弟:「你看,現在碗裡還能放得下核桃嗎?」

我停了一下,看著這位朋友的沉思,然後接著講。

老禪師說:「如果你的生命是一隻碗,當碗中全都是這些大米般細小的事情時,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麼放得進去呢?」小徒弟這次才徹底明白了。

我講完這個故事,看著那位同學,作為一位很成功的職場人士,他整日奔波,異常的忙碌讓他大大的眼睛也長出了眼袋。

我問他:「我們怎樣才能先將核桃裝進生命當中呢?如果生命是一隻碗,又該怎樣區別核桃和大米呢?」

那位同學有著一雙大眼睛,故事講完的時候,我就在他的眼中看到了光芒,不久之後,我就再也聽不到他說時間不夠的抱怨聲了。

再後來,他開始成為一名高階開啟指導師。今天,他已經完全變了一個人,紅光滿面,終日燦爛。

如果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核桃是什麼,生活就簡單輕鬆了。我們要把核桃先放進生命的碗裡去,否則一輩子就會在大米、芝麻、水這些細小的事情當中,核桃就放不進去了。

但是,這就有了一個問題留給你,如果你願意接受開啟,請回答:生命是一隻空碗,但是應該先放進去什麼東西才好呢?…
標籤:
瀏覽次數:107    人氣指數:307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151113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51115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