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50916
 聽弦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151127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5112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20151128
作者: 聽弦 日期: 2015.11.19  天氣:  心情:
細細品味吧——

1.每一個懂事淡定的現在,都有一個很傻很天真的過去;每一個溫暖而淡然的如今,都有一個悲傷而不安的曾經。

有時候,適合比堅持更重要。

被恨的人,沒有多少痛苦;去恨的人,少了許多幸福。

什麽是曾經擁有,什麽是天長地久,或許,傷痛就是曾經擁有,回憶就是天長地久。

2.常常聽人說:這個人沒文化,文化到底是什麽?今天看到了一個很專業的解釋 ——文化可以用四句話表達:

植根於內心的修養;
無需提醒的自覺;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3.人的差異其實很小:

你在賴床,他在鍛煉,所以他比你健康;
你應付上班,他用心工作,所以他成了你的領導;
你在完成今天的計劃,他在策劃明年的計劃,所以他比你掌握更多先機;
你在找藉口,他在解決問題,所以他比你事業有成;
你在消費,他在理財,所以他比你更富足;
你在算計自己的利益,他在考慮對方的利益,所以他比你更加有人脈。

成功沒有奇跡,只有軌跡!

珍惜生命,管住自己!從現在開始養成良好的習慣吧!




健康的婚姻

一般人以為沒有爭吵的婚姻才是健康的婚姻。

研究者對一群新婚情侶進行調查,在結婚初期從不爭吵的情侶,比起常爭吵者對婚姻的滿意度要高。可是在三年後的追蹤調查顯示,這些從不爭吵的夫妻對婚姻的滿意度遠比有衝突者要低。這個研究指出,要維護一個良好的婚姻,雙方必須勇於表達彼此的不同,建設性的爭吵反而利於感情的發展。

我們要如何「建設性」的來爭吵呢?

第一要保持冷靜。

在面紅耳赤、激烈爭吵時人們往往會失去理智,不但無法聽進對方表達的訊息,並且常會說出或做出事後會後悔的事來。

當您在溝通過程中,發現自己怒氣湧上時,必須趕在情緒失控之前及早掛出免戰牌離開現場,以免戰事爆發不可收拾。在停戰時,應儘量放鬆自己;做深呼吸、到外面散步、沖個澡或聽音樂都有幫助。

另外,還須要換個角度來看事情,例如「也許我錯怪他了」「他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他的處境或許真的很困難」等等,大部份的人都須要至少二十分鐘才能冷靜下來。

第二要對事不對人。

溝通障礙,經常越演越烈,由抱怨到批評,乃至於人身攻擊。抱怨是針對某一行為,例如「你很少帶我出去看電影!」,批評則是以偏概全,常用字眼有「你老是」「你總是」「你從來沒有」,例如「你從來沒有關心過我!」。

當這些字眼變成一種標籤時,它會牢牢套住一個人,即使他/她的行為改變,也無法洗清。

氣在當頭時,我們往往把對方當成出氣筒,肆無忌憚的攻擊,把舊恨新仇都搬出來罵,例如「我嫁了一個小氣鬼!」「你真是個大懶豬、大笨蛋!」「你連禽獸還不如!」。有時甚至連祖宗八代通通都牽連進去,忘了當初是為何事而吵。這種人身攻擊有如利刃,深深的刺入對方的內心,難以修復,可謂是感情的劊子手。

爭吵時要提高警覺,避免批評和攻擊。明確有效的溝通包含三部份:

●看到「我們已經二個月沒有一起出去吃飯了」。
●感覺「我覺得我在你心中不再重要」。
●我希望「我希望我們每個週末都能一起出去吃飯」。

第三要仔細傾聽。

在爭吵時,要仔細聆聽對方的感覺,瞭解對方的需求。好比照顧嬰孩,當孩子啼哭時,必須找出啼哭的原因,例如肚子餓或尿布濕,才能對症下藥。

建設性的爭吵,好比一面鏡子,它可以讓我們看到自己,認識對方。它可以增加彼此間的瞭解,使我們能夠避免傷害對方,滿足對方的需求,彼此尊重、相互扶持,共同創造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


101%的父母

今日單字:over-parenting
中文意思:過度保護子女,過度擔憂子女的未來,生活的好壞,而做出過多的約束、保護、命令列為的父母

文:張哲嘉

我有個滿18歲的學生,有一天手機被媽媽沒收,因為媽媽想知道孩子的交友狀況。媽媽不僅調了通聯紀錄,還把通聯紀錄上出現的號碼,手機上通訊錄出現的號碼,地毯式地打了一遍,該位學生的朋友們,都收過該位學生家長的「愛心」電話。

有位學生,爸爸是日進鬥金的企業家,出入總要媽媽開著車載進載出,偶爾只要在外逗留超過十分鐘,媽媽就會緊張地四處打電話找孩子。有次他告訴我,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可以騎腳踏車,自由地在街上走動。他這輩子還沒騎過腳踏車呢。

「我爸說,唸這科系才有出息!」、「我媽都會把東西全部準備好,別擔心啦!」、「糟糕,我六點整要打電話跟我媽報告我的行蹤。」、「我爸在大陸做生意,跟我說現在趨勢是這樣,要我大學唸相關科系,不然,要我自己養活自己。」……。

我常百思不得其解,這是怎麼了?

孩子是獨立的生命個體,又不是沒有魂魄的蘋果或西瓜,這樣的教養方式,是滿足父母的控制欲,讓父母在孩子身上實現自己不足的地方,還是無私的愛?就算是沒有魂魄的蘋果或西瓜,也得按照四時運作,順應自然更替,才能活下來,長成多汁香甜的果實。那有魂有體的生命個體,不是更要順應生命獨特的型態,讓一個個生命自由發展?

我高中死黨有了第一個孩子,我視為己出,疼愛有加,再忙再累,總得撥空看看孩子,擁在懷裡,才覺得生命如是美好。

他兩歲多時,正學會走路,一日帶孩子到星巴克,他突然對周遭事物好奇不已,開始摸著椅子四處走動,我本能地站了起來,順手就想去抱住孩子,可我壓抑住那樣的衝動,只是很專注地看著孩子四處走動。走著走著,他因為重心不穩,跌在地上,本能地放聲大哭,而且很賊地往後凝視著我,期待我上前抱他起身。我一樣得很努力地壓抑著自己趨前抱住小孩的衝動,報以「孩子,你要自己爬起來」的眼神望著他。

他終究還是爬了起來,走向我。我這才緊緊地擁他入懷。生命只能自己體會,無法被剝奪,生命只能被期待,不能被左右。生命過程中的所有,都得要自己承擔。

英文有個字,用來表達那些過度保護子女,過度擔憂子女的未來,生活的好壞,而做出過多的約束、保護、命令列為的父母,那個字叫做over-parenting。

parent原本當成雙親其中之一,在此把parent當動詞用,用以表示父母親對孩子的照顧行為,over-parenting自然就有著過度照顧孩子的意思在。

日本有個憨厚的爺爺,堅持不用農藥,不施肥,用最自然的方式種植蘋果,甚至還會對蘋果樹說話,請它們堅持下去。經歷10多年,終於長出放再久都不會泛黃腐敗的甘甜蘋果。全日本爭相排隊抽號碼牌,等著吃這位老爺爺所種植的蘋果,NHK也不斷重播這位老爺爺種植蘋果的故事。

爺爺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說,其實我甚麼也沒做,我只是讓蘋果樹自然地成長,樹要枯要盛,都是自身的生命力使然,我只是個助力。

或許,不只是蘋果該被如此對待,對於每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也都該有如此的體認。


用創意教養孩子

2009/4/2
文/陳龍安(實踐大學企業創新與創業管理研究所教授)

兒子高中時期,有次段考好幾科不及格,雖然我一向不重視課業成績,但內心也會掙紮,父母都希望孩子好,功課至少要達到一定水準,那時我心裡很「鬱卒」,有時心裡一急,多講幾句,孩子就反彈,覺得很不耐煩。

當時我心裡壓力也滿大的,我自問:一向主張的教育理念有什麼地方錯了嗎?我的專業就是研究創造思考及親子教育,當碰到問題時,就要想辦法去面對、去解決。

所以我跟他溝通:「兒子啊,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要不要爸爸請家教來幫你補習?」他說不要。青春期的孩子,只要父母講的,他一定say NO!我就問他:「那你想要什麼?」他說他要自己唸,但結果還是常常沒有唸,嘴巴講講很容易實際做很難。
 
後來,他說下課後想和同學去K書中心讀書,我明察暗訪為他打點周邊環境,還請老闆不要讓他知道,我和太太接他回家時,車上準備了他最愛的飲料、點心,我們也不講話,也不問他讀了多少,就這樣一路走來,我們小心翼翼地引導陪伴,孩子的態度有了好的改變,也克服了學習的難關,順利進入研究所就讀。我覺得那是一個轉捩點。

其實「創意父母」不是說沒有做過的才算很有創意,創意就是面對問題時去想些點子來解決。很多人常會有一種障礙:「孩子這麼糟糕,沒有辦法了!」,當你覺得不可能,那可能就真的很難,所以要如何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這就叫「idea」,就叫「創意」。創意有時候是靈機一動,茅塞頓開,靈光一閃,有種「啊哈」的感覺,那個就是「悟」,就是你心裡突然有所感動。你觀念改變了,行為也就改變了,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所以如果你覺得孩子不好,想想那些吸毒、飆車的孩子,你就能感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至少他還活著,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但是要改變孩子一定要讓孩子心裡有所感動,你才會成功。

我常說,一天三大笑,勝過吃任何補藥,一笑世間無煩惱,再笑肚量大憂愁消,三笑所有疾病統統被你嚇跑,四笑你的家庭、婚姻、一切就更加美好;所以要跟孩子溝通,先跟他笑,例如他一直在打電動玩具,我本來要生氣了,但想一想,就過去跟兒子笑一笑,拍拍他,說這個滿好玩的,他心裡有數,知道該做什麼了。

其實這也是轉個彎的溝通,不要硬碰硬,心靈要轉個彎,講話也要轉個彎。

最後,提醒父母幾個教養的重要觀念:

一、讓孩子變笨的十二招不要犯:

1.責備批評
2.事事代勞
3.鼓勵聽話
4.過份寵愛
5.完美主義
6.成績至上
7.管教不一
8.不准發問
9.限制遊玩
10.揠苗助長
11.自由放任
12.忽略輕視。

二、把握孩子出門及回家第一句話的魅力。凡事先溝通,製造成功;多討論、凡事商量。

三、管教的十五不:

1.不要對子女有偏見
2.不要瞧不起孩子
3.不要恐嚇孩子
4.不要用物質賄賂孩子
5.不要求孩子答應下次不敢了
6.不要過度保護或督促孩子
7.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
8.不要強迫孩子
9.不要縱容溺愛孩子
10.不要用不一致的管教態度
11.不要孩子學能力不及的事
12.不要把孩子當成出氣筒
13.不要把自己不想做的事命令孩子去做
14.不要用工作處罰孩子
15.不要濫用鼓勵

「送孩子一條魚,一日無慮;教孩子釣魚,終生受益。」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必先做個快樂的父母。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教養孩子沒有公式可循。配合孩子個性,調整自己的方法,建立自己最適切的教養法。

(本文由陳龍安教授演講內容摘錄)


【找回童心】

心理學有個很有趣的調查指出,孩子生氣維持不了三分鐘;大人生氣絕不會少於三十天,冷戰熱吵,好煩人。

愛氣的小孩,不多,他氣氣便算了;愛氣的大人,真多,氣上加氣真生氣。


百分之五十七的大人天天生氣,只有百分之八有理由。

有人說,小孩罵人全是假的,一會兒罵你是豬,一會兒便說你是好人;大人罵人全是真的,說你是豬,你鐵定是豬,絕不是人。

怒氣沖沖的小孩,一下子便眉開眼笑;怒火中燒的大人,三天三夜也澆不息怒火,滅了又燒,燒了再滅。

問題便出在有無童心!

有童心的人,什麼都好,不計較;缺童心的人,什麼都不好,愛計較。童心人人都有,只是失落了。如果不意外,孩子身上全有,拜他為師,重新學習,我們也能慈眉善目,煩惱全消。

最近我開始急於找回童心,希望真能返老還童,開開心心過日子。

但,返璞歸真,談何容易喲!

璞,未經雕琢的玉,應有最初的意思;璞,也有真實、美好、古樸的內涵。《戰國策》裡說:「歸返璞,終生不辱。」

大人們習慣複雜、爭議、爾虞我詐,都市生活太久了,很少有閒情,也少了真心,更慣常戴上假面具示人,出門一個樣,入門一個樣,樣樣不一樣,連自己都認不得了。

返回樸拙,變得難上加難。

有位在公司當總經理的朋友,很感嘆地說,職位高了,但人情卻淡了;逢迎巴結的人多,真心相待的人少;續攤的酒肉朋友多,喝茶的文人雅士少了。他曾以為,財利屋舍人生必得,為了它一切怨懟全值得,而今百病叢生,突然發覺錢乃身外物,只合適一生來用,人亡錢再多也了無意義。何況辛苦努力換來的,卻是家人埋怨、孩子不識,甚至回了家,還被以為歹徒來了;最小的女兒便常被他嚇哭,當他是陌生的怪叔叔。

這段故事他說來雲淡風輕,知道內情的人全明白,他心裡真苦,常說出「爸爸不像爸爸」的自責話。

原來全是名利惹的禍,如果可以工作少一點,錢賺少一點,時間多出一點點,便有機會多陪孩子一點點,孩子將會多愛他一點點;所有的一點點加起來,樂趣將會多很多點。

他決定回家!

下班後的第一件事不再是應酬,而是找回安寧的身心,沐浴更衣陪家人,歡喜扮個居家男人。初始孩子很不習慣,還以為怪獸來了;半年後,笑聲才開始進駐家裡,洋溢歡喜,說起這段歷程,他的眼眶老泛著淚光,辛酸裡帶著喜悅。

他把這份努力當成「找回初心」的漫漫長路,雖然苦了些,卻很值得。

「返璞的感覺,真好!」

現在他與孩子的感情好得很呀,至少沒有再喊他叔叔了,更重要的是,有了家的感覺,心情也變好了,不必老在酒池肉林裡舉棋擺譜;少了爭奇鬥艷的人生欲求,人真的可以活得深情款款。

玄空師父說︰「怨恨氣苦的人,最容易生病。」

我想,童心未泯的人,活得最精彩。
標籤:
瀏覽次數:207    人氣指數:407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151127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51129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