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50916
 聽弦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160101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60103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20160102
作者: 聽弦 日期: 2015.12.30  天氣:  心情:
世界為什麼貧窮?比爾蓋茲:三大迷思 不要輕信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和其夫人(Melinda Gates)日前針對全球貧困的現象,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蓋茲夫婦表示,無論用何種方式來衡量,都不難發現,今日的世界比過去任何一個時候都更加美好,全球貧窮的狀況也正逐漸減弱。儘管如此,現在仍有許多人覺得此一情況持續惡化。比爾蓋茲(Bill Gates)指出,這是因為有太多人,被3大錯誤觀念誤導,呼籲大家不要被欺騙。

《華爾街日報》報導,比爾蓋茲指出,世界上極端貧窮的現象,已經在過去的25年中減少一半、兒童死亡率快速降低、而許多曾長期倚靠外國援助的窮困國家,如今都能自給自足。但卻還是有許多人認為全球貧窮狀況正持續惡化。主要是因為以下三大迷思:

迷思一:窮國註定繼續窮下去

比爾蓋茲表示,事實上,全球各國的收入水準、人類福利水準都在上升,非洲也不例外。以墨西哥城為例。1987年,多數的墨西哥家庭連自來水都沒有,人們還過著以井維生的日子。微軟墨西哥城辦事處的主管還必需定期把孩子送回美國作健康檢查,以確保當地的霧霾沒讓他們生病。

然而,今日的墨西哥城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高樓大廈矗立,空氣變得乾淨清新、新公路、現代化橋樑隨處可見。儘管貧窮的跡象仍然可見,但蓋茲夫婦表示,當他們來到今日的墨西哥,不禁會認為:「哇!大部分的居民都變成中產階級了!真是不可思議!」類似這樣的「改頭換面」,在內羅畢、新德里、上海和世界各都市都可看見。

比爾蓋茲表示,在過去的年日中,全球的貧困狀況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土耳其、致力的人均收入,已經和美國1960年代的水準相當。馬來西亞也迎頭趕上。自1960年代至今,中國的實際人均收入翻漲了8倍,印度成長4倍、巴西成長5倍。非洲南部小國波劄那(Botswana)則是靠著國內的礦產資源,成功使人均收入成長30倍。如今,過去中等收入的國家已經佔全球人口的一半,和50年前寥寥無幾的狀況相比,的確是天差地遠。

比爾蓋茲預估,到2035年,世界上不會再有任何貧窮國家。的確,仍然會有一些不幸的國家受戰爭、政治(如北韓)、地理因素(如中非內陸國家)拖累,但南美洲、亞洲、中美洲(海地除外)、沿海非洲的每個國家都將達到中等收入的目標。甚至,70%以上的國家的人均收入將超過目前中國的水準。

迷思二:外國援助是浪費

比爾蓋茲表示,外國援助不是浪費,而是一項很棒的投資。國外的援助不僅可以拯救生命,更可以為長久的經濟發展打好基礎。

許多人抱怨外國援助沒有用在正確地方,而是被貪官汙吏放進口袋。的確有這樣的現象。然而,比爾蓋茲認為,這種「獨裁者把國外援助拿來修建宮殿」的恐怖故事,大多是冷戰時期,為了爭取盟友而編造出來的。

貪腐的現象仍然存在,但程度已經較為減輕。各國政府當然要努力掃除貪汙,但卻無法完全根除,就如同政府計畫、企業中多少都有浪費的情形無法完全根除。

比爾蓋茲也指出,有些人抱怨,過多的援助,讓那些窮困的國家產生高度依賴。然而,這僅限於那些仍無法自給自足的國家。過去接受國外援助,如今可以自己展翅高飛的成功案例並不少,如巴西、墨西哥、哥斯達黎加、秘魯、泰國、模裡西斯、博茨瓦納、摩洛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此外,國外援助也改善了健康、農業和基礎建設,對未來長期的經濟成長是相當重要的基礎。

迷思三:拯救生命,導致人口過剩

1798年,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的《人口論》(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指出,人口增長的速度永遠比糧食供應的速度快,若不加以限制,將會出現饑荒、戰爭和疾病。因此,人類的貧困是無法避免的自然現象,並非由於社會制度的缺陷所形成。比爾蓋茲指出,這樣的思維為世界帶來很多麻煩,且讓孩童死亡,不僅冷血,對解決貧窮的問題,一點作用都沒有。

比爾蓋茲指出,死亡率最高的國家,通常也是世界上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這是因為,這些國家的女性因為害怕孩子死亡,所以才會能生多少,就生多少。

一旦孩子存活下來,父母就會決定不再繼續生育。以泰國為例,兒童死亡率於1960年開始下降後,政府便於1970年代強力推動生育計畫,在這之後,生育率便開始下滑。接下來的20年內,泰國婦女平均每人生6個孩子,下降至2個孩子。今日,泰國孩童死亡率已經和美國一樣低,每個泰國女性平均生育1.6孩子。而「死亡率下降、生育率下降」的模式,在全球多數國家都適用。

比爾蓋茲認為,拯救生命並不會造成人口過剩。 如果想要世界永續發展下去,那麼,保障人們享有基本醫療、創造相對富庶、保障基本的平等權利、擁有避孕選擇才是當前的首要目標。


人!爭什麼呢?

這篇文章寫得蠻詩情畫意,看起來很美好。其實要做到「不爭」,就必須先學會「吃虧」及「捨棄」!

您想想,有一樣好東西,大家都想要,那就一定會「爭」!「不爭」的人是什麼也得不到的!

人!爭什麼呢? 最紛擾的一個字:爭。

這個世界的吵鬧,喧囂,摩擦,嫌怨,鉤心鬥角,爾虞我詐,都是爭的結果。

明裡爭,暗地爭,大利益爭,小利益爭,昨天爭,今天爭,你也爭,我也爭,雞飛狗跳,人仰馬翻,爭到最後,原本闊大渺遠的塵世,只能容得下一顆自私的心了。

心胸開闊一些,爭不起來;
得失看輕一些,爭不起來;
目標降低一些,爭不起來;
功利心稍淡一些,爭不起來;
為別人考慮略多一些,爭不起來……

生活中,可以有無數個不爭的理由,但慾望,讓每一個人像伏在草叢深處的獅子,按捺不住。

權錢爭到手了,幸福不見了;
名聲爭到手了,快樂不見了;
非分的東西爭到手了,心安不見了。

也就是說,你絞盡腦汁,處心積慮,甚至你死我活爭到手的,不是快樂,不是幸福,不是心安,只是煩惱,痛苦,仇怨,以及疲倦至極的身心。

不爭不好嗎?哪怕是少爭一點,把看似要緊的東西淡然地放一放,你會發現,人心就會一下子變寬,世界就會一下子變大。

也因這少爭,笑臉多了,握手多了,禮讓多了,真誠多了,熱情多了,友誼多了,朋友多了。情濃了,意厚了,愛多了。喧囂的人世,剎那間,萬噪俱寂,恬靜出塵。

常記得,鄉下三四月間,一院子春爛漫,桃李吐芳,鮮花傲放,奼紫嫣紅,競相爭奇鬥艷。然而,荒涼的一角裡,總有一針或幾針芥草窩在石板下,獨自努力地綠著,儘管它僅有一點鵝黃,顯得孤單,弱小,了無生氣,但它依然是春天的一部分— —渺小而又頂天立地的一部分。

是的,這個世界不會厚此薄彼。你沒必要去爭什麼,生命,只在被慾望迷亂了的人心中,才一定要分出尊卑高下。不爭,是人生至境。

一個富翁去世了,按照富翁遺願,他所有的遺產,都留給了最小的夫人。這個富翁生前曾經娶過好幾房太太,他的這些太太們,以及他的眾多子女們,在小夫人面前吵吵嚷嚷,哭哭啼啼,都想因此而分得一部分遺產。

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小夫人說,她什麼都不要。問及原因,她說,沒有什麼好爭的了,這個世界,最珍貴的,就是我深愛的人,他,已經走了。所有的太太及子女們都傻了眼,他們羞愧得無地自容。

我一直喜歡楊絳譯的那首詩,詩是英國詩人蘭德寫的:“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有糧千擔,也是一日三餐;
有錢萬貫,也是黑白一天;
洋房十座,也是睡榻一間;
寶車百乘,也是有愁有煩;
高官厚祿,也是每天上班;
妻妾成群,也是一夜之歡;
山珍海味,也是一副肚腩;
榮華富貴,也是過眼雲煙。

錢多錢少,夠吃就好。
人醜人美,順眼就好。
人老人少,健康就好。
家窮家富,和氣就好。

老公晚歸,有回就好。
老婆嘮叨,顧家就好。
孩子從小,就要教好。
博士也好,賣菜也好。
長大以後,心安就好。
房屋大小,能住就好。

名不名牌,能穿就好。
兩輪四輪,能駕就好。
老闆不好,能忍就好。
一切煩惱,能解就好。

堅持執著,放下最好。
人的一生,平安就好。
不是有錢,一定會好。
心好行好,命能改好。

誰是誰非,天知就好。
修福修慧,來世更好。
說這麼多,明白就好。
天地萬物,隨緣就好。

很多事情,看開就好。
人人都好,天天都好。
你好我好,世界更好。
總而言之,知足最好。
標籤:
瀏覽次數:185    人氣指數:785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160101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60103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