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50916
 聽弦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160118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601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20160119
作者: 聽弦 日期: 2016.01.17  天氣:  心情:
給別人留點餘地

【洪蘭】

貪小利是人的本性,不要給人機會做壞事,也不要去測試這個本性……美國的財星雜誌為了慶祝創刊七十五週年做了一份特刊,訪問了二十五位傑出的財經界人士,請他們說出影響他們一生的一句話。

這些身經百戰的大總裁所講出來的話當然字字珠璣,但是最吸引我的卻是時代華納公司的董事長柏森斯所說的「談判桌上,給別人留點餘地」(when you negotiate, leave a little something on the table),贏者不可全拿,贏時不要太志得意滿,趕盡殺絕,要留一點退路給人家。

所謂「得意時勿太快意,失意時勿太快口」就是這個道理。人生很長,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冤家路窄遇到對方,更何況山不轉路轉,同行一定有再見面的時候,如果做得太絕,吃乾抹淨,不給別人留一些餘地,惡名傳出去後,會為了一筆生意斷了一世生意。

帕森斯的話令我想起戰國時候孫臏與龐涓的故事。龐涓下山時,鬼穀子教他,「路狹隘處,退一步與人行」,龐涓沒有聽,做得太過分了,使自己死在亂箭之下。

我小時候,父親叫我看《閱微草堂筆記》,裡面有一個故事:一位掌櫃看到他的徒弟順手牽羊,將做生意的錢放入自己口袋,便趕他出門,並且通知同業這個人離職的原因,使得同業都不敢用他。這個夥計走投無路便淪為盜賊。有一天掌櫃的兒子押了一批貨經過山區時,被這群賊攔路搶劫,他本來有活命的機會,但是因為他認出了裡面的一個人原來是家中的夥計,叫了一聲「某某饒命」,反而使他送了命。

紀曉嵐說假如這個父親留人一點餘地,他的兒子便不會進枉死城。我當時對紀曉嵐的態度很不解,因為做壞事不懲戒怎麼對得起做好事的人呢?

我父親說,貪小利是人的本性,不要給人機會做壞事,也不要去測試這個本性,教化的目的是使人超越本性,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受教育,因此不要太苛責,放別人一條生路。如果當時掌櫃辭退了這個夥計,讓他在別處找到工作,他或許會改邪歸正,不會去打家劫舍。如果通告同行,使這個人永不錄用,那麼迫於生計,他只好鋌而走險。

父親的話對當時堅信黑白善惡是非分明的我很難接受,我覺得這個掌櫃如果只是辭退不說出理由,會害到別的掌櫃,孔子不是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嗎?這個觀念一直到我出了社會,閱歷多了才慢慢發現人是個很複雜的動物,好人也有做壞事的時候,壞人也有發善心的時候,做人最主要是不要給別人做壞事的機會。

所以中國老人都會告誡子孫說「財不露白」,不去引誘別人犯罪;任何事話不要講絕,留點餘地給別人下臺,任何事情不要做絕,留點餘地與人活命,凡事多一點包容之心,這世界會減少很多紛爭。

今天看到華納公司總裁這句使他一生受用不盡的「談判桌上給人留些餘地」,不禁想起老祖宗的智慧,古人老早就這麼說了,只是我們常忘了去聽而已。


富翁與乞丐

作者:李家同

在英國,我常看到古怪名字的店,可是叫「富翁與乞丐」的飯店,還是第一次見到使我大為好奇。

飯店的佈置古趣盎然,令人感到時光倒流,仿佛回到了二百年前的英國。

門口的櫃臺上放了一隻捐款的箱子,上面註明是為了索馬利亞捐款,旁邊還有一張大型令人慘不忍睹的飢民海報,我覺得在飯店裡放這種海報有點殺風景,趕緊快步進去找了個位置坐下。

我點了燉羊腿,叫了飯前酒,好整以暇地等人上菜。

就在這段等的時候,我的好奇心又來了,為什麼這個飯店叫「富翁與乞丐」呢?

店主告訴我一個有趣的故事,幾百年前,這塊地方全部屬於一個富有的伯爵,這位富人在六十歲生日的前夕,找了一位畫家,將他的全家,以及他的大廈全部畫入了一張油畫,現在這幅畫就掛在這家飯店裡。

我看到了這幅畫,畫中的主人翁夫婦雍容華貴,他的孩子們都在他宅邸前面的草地上,有坐、有站、也有的在追逐遊戲,畫裡一片歡愉的情景。

生日不久,伯爵的領地內發生了一個悲劇。一位佃農去世,遺下的寡婦知道自己體弱多病,又有四個小孩,因此決定自殺,可憐的是,她在孩子們的食物裡又下了毒,看到他們去世以後才自殺。

悲劇發生以後,富翁常對著畫發呆。

大家問他為什麼?

他起先不肯回答,最後被問急了,只好承認一件事,他說他在畫中看到二位乞丐,在草地上向他的家人求乞,而家人全部不為所動,根本忽略乞丐的存在。

使他大惑不解的是他過去為什麼沒有注意到這兩位乞丐。

家人卻都沒有看到乞丐,但也不願和他爭辯,有一天,伯爵將他的家人聚到他的書房裡,告訴他們他有話要說,這些話希望他的子子孫孫都能記得。

他的話很簡單「小小領地之上,富翁與乞丐共存,是件羞恥的事」。

伯爵的子孫還算爭氣,他們在事業上成功,可是也常能照顧社會上的弱勢團體。

據店主說,英國有些照顧窮人的褔利制度,就是伯爵的一位後代,在議會裡力爭通過的。

我聽完這個傳說以後,開始享受我的大餐。

酒醉飯飽以後,到門口去付帳,忽然又看到了索馬利亞飢民的海報,這次我聽到了一個聲音,「回過頭去看那幅畫」。

令我大吃一驚的我竟然看到了兩個乞丐,我揉揉眼睛,走近去仔細地看,仍然看到那兩位衣衫襤褸的乞丐。

我陷入沈思,付帳時,店主看出了我的神情恍惚,他說「先生,你應該知道,你的確是富翁」,我沒有回答,只是點點頭,表示同意,也塞了不少錢進入那個捐款箱。

店主送我到門口,對我說:「再見了,先生,願上蒼保佑你的靈魂」。

我走了幾步,卻又想回去,怎麼可能有人將乞丐畫進那幅畫?

這幅畫,是富翁請人畫的,畫家怎麼敢做這種事?

可是我忽然想通了,畫中有沒有乞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小小地球之上,富翁與乞丐共存,是一件羞恥的事」。


厚道

◎鮑吉爾﹒原野

契訶夫說:『有教養不是吃飯不灑湯,是別人灑湯的時候別去看她。』

有一個相似的美國俗語說:犯過錯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別人犯錯的時候別去譏笑他。

『別去看他』和『別去譏笑他』是一種做人風範,在東方稱作『厚道』。

厚道不是方法,雖然可以當方法訓練自己。但它是人的本性。

厚道之於人,是在什麼也沒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契訶夫稱之為『教養』。

如果美德分為顯形和陰性,厚道具有隱性特徵。厚道不是愚鈍,儘管很多時候像愚鈍。

所謂『貴人話語遲』,遲在對於一個人一件事的評價沉著,君子訥於言。

尤其在別人蒙羞之際,『遲』的評價保全了別人的面子。

真正的愚鈍是不明曲直,而厚道乃是明白而又心存善良,以寬容給別人一個補救的機會。

急功近利的人遠離厚道。在人際交往上,厚道是基石。它並非一時一事的犀利,是別人經過回味的讚賞。處世本無方,也總有一些高明超越的方法,那就是品格。品格可以發光,方法只是工具。

厚道者能沉得住氣。

厚道不一定得到厚道的回報,但厚道之為厚道就在於不圖回報,隨它去。

厚道是經得起考驗的高尚品格。厚道是河水深層的潛流,它有力量,但表面不起波浪。厚道是有主張。和稀泥、做好人,是乖巧之表現,與『厚』無關。

無準則、無界限,是糊塗之表現,與『道』無關。厚道的人有可能倔強,也可能步入俗境,寧可憨,而不巧。

厚,是長麥子的土壤之厚,牆體擋風之厚。厚德而後載物,做人到達這樣的境界,已然得道。


饒恕敵人 成就自己

文/侯興鋒

唐德宗時期,陸贄(音至)任翰林學士,是皇帝的重要參謀。在面臨著安史之亂後的藩鎮割據局面,德宗非常想要有一番作為。

建中四年(七八三),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的五千士兵發生了嘩變,激怒的涇原兵士完全失去了理智,脅迫姚令言進兵攻入長安城,並立即沖擊皇宮安危,皇宮的禁衛軍無法抵抗,德宗倉促下無法可想,只好帶著太子、諸王、公主從宮苑北門倉惶出走。

德宗逃到奉天後仍被叛軍包圍一月餘,幸朔方節度使李懷光等人率兵救援才轉危為安。

在重整旗鼓後,德宗準備消滅叛亂。在出兵伊始,為了鼓舞士氣,德宗命令殺死在逃亡過程中俘虜的一個叛軍士兵來祭旗。對於德宗的這種做法,幾乎人人都深以為然,但陸贄卻極力反對,認為此舉只會讓叛軍更加反抗到底。

德宗聽到陸贄為敵人求情,有點兒生氣,他質問陸贄:「難道你認為叛亂不是一種可恨的行為嗎?」

陸贄嚴肅回答:「叛亂是可恨,對叛亂者應該人人殺之而後快。」

德宗奇怪地問:「既然如此,那你為何還替一個叛亂者求情?」

陸贄說:「殺一個叛軍士兵何其容易,但我們是否想一想他們為什麼叛亂呢?如今這樣眾叛親離的局面,陛下您自己也是有責任的,應該自省過錯,以爭取人心啊!」

德宗陷入了沉思,於是,他馬上下令追查涇原士兵叛變的真相。原來,京兆尹王翔犒賞軍隊時,他帶給軍隊的盡是粗米鹹菜,故而,士兵大怒,產生了叛變。

接下來,德宗聽從陸贄的勸告,下罪己詔,並且親自接見了那位被俘虜的士兵,當堂釋放了他。

由於皇帝做出了低姿態,人心歸附,叛亂的藩鎮紛紛解兵歸鎮,一場政治危機總算過去了。

其實,在對待敵人的問題上,我們原本不必咬牙切齒,置之死地。有時候,冷靜地想一想雙方敵對的原因,放開胸懷,饒恕敵人一命,說不定,你也就多了一次成就自己的機會。

轉載自人間福報【文史春秋】


被討厭的勇氣

你害怕「被討厭」嗎?

我想多數人性非常害怕「被討厭」。正是這樣的恐懼,讓另外一項廣為人知的人生座右銘:「做自己」(Be Yourself),成為空中樓閣。於是眾人皆是,我亦是;眾人皆非,我亦非。無論你偽裝多麼獨立思考的模樣;多半時刻,你只是人海叢林中的一片葉子。

近日閱讀一本書籍《被討厭的勇氣》,作者為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及撰稿人古賀史健。岸見一郎為維也納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的信徒;書頁封面上寫著一段小小話語:「所謂的自由,就是(不怕)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

看新聞不加蘋果粉絲團對嗎?!

阿德勒學派相信所有人生的煩惱皆來自於人際關係,割捨別人的認同是一個人獲得自由重大的功課。

人需要他人認同,或更直接點挑明,人為什麼害怕「被討厭」?岸見一郎的解釋非常無情,因為多數人沒能力把「自己」和「他人」需求分離。從某角度看,站在潮流一方或者符合父母社會期望,是件「很過癮」的事。但這是一個陷阱,當你小心翼翼保護瓷娃娃般非常易碎的「人生形象」時,你其實正在失去你自己;你過的是別人的人生。這一生,你不過是為了滿足他人期望而活的傀儡。

在社群網路牢牢包圍眾人年代,阿德勒思想非常值得被重新閱讀。他誕生於1870年,1937年二次大戰爆發時過世。他是「個體心理學」創始者,與佛洛伊德、榮格並列三大心理學家。他許多研究往往提出不同於一般人成見的解釋:例如一個不斷強調創傷經驗的人,是因他知道藉反覆訴說創傷,可得到周遭朋友家人同情,因而獲得某種「特別待遇」、逃避責任。因此創傷不是重點,想獲得「特別待遇」才是目的。否則相同創傷經歷的人,為何有的處之泰然,有的好似「永遠走不出去」?

讚愈多愈失去自我

身為心理學醫師的阿德勒面對病人,常先挑明「逃避」的目的,而不讓對方膠著往事敘述。對阿德勒而言,「過去」已過去,在時間軸裡早已消失,只存人記憶中。選擇讓它「長期」活下來,及選擇讓它「消失」,不過一念間;而轉念旋軸是他的創傷目的。不想以此為藉口的人,會選擇漸漸遺忘。

阿德勒的年代沒電腦、當然更沒什麼社群網路,facebook,按讚。如果他晚生100年,他可能可以對我們現在不只被家人、同輩,而是社群網路高度包圍的人際關係提出更傑出言論。甚或他會設計一個網頁,不只可以按「讚」,還可以按「討厭」……。然後告訴眾人,當你的「讚」愈多,你愈危險;如果你得到的「討厭」愈多,不用傷心,可能僅僅代表你比別人活得「自由」。

這世界上有一些人,擁有的很少,卻從未停止熱愛生活,例如台灣原住民;另一種人擁有很多,卻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按照阿德勒的解釋,他們不擁抱生活仍然美好的部分,選擇訴說創傷,因為他們有一個目的:逃避面對人生不願為自己負責。

快樂取決於我們的心態,而非「讚、自尊、社經認同」。甚至後者愈多,有時候愈失去自我。這一生你不曾「成功」,可能代表你好好地為自己活了一生;如果「成功」,小心檢視,你的成功是否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討厭而換來的。若是如此,那你的成功不幸只代表「你為他人活了一輩子」。


心態不好,你註定是個弱者!

一、心態決定人生

一位哲人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的主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卻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態;我們不能改變別人,卻可以改變自己。其實,人與人之間並無太大的區別,真正的區別在於心態。所以,一個人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他的心態。

二、生氣不如爭氣

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不可能處處是逆境;人生有巔峰也有穀底,不可能處處是穀底。因為順境或巔峰而趾高氣揚,因為逆境或低谷而垂頭喪氣,都是淺薄的人生。面對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氣,那麼你註定永遠是個弱者。

三、有自信才能贏

古往今來,許多人之所以失敗,究其原因,不是因為無能,而是因為不自信。自信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動力。當你不自信的時候,你難於做好事情;當你什麼也不做不好時,你就更加不自信。這是一種惡性循環。若想從這種惡性循環中解脫出來,就得與失敗作鬥爭,就得樹立牢固的自信心。

四、心動更要行動

心動不如行動,雖然行動不一定會成功,但不行動則一定不會成功。生活不會因為你想做什麼而給你報酬,也不會因為你知道什麼而給你報酬,而是因為你做了些什麼才給你報酬。一個人的目標是從夢想開始的,一個人的幸福是從心態上把握的,而一個人的成功則是在行動中實現的。因為只有行動,才是否滋潤你成功的食物和泉水。

五、平常心不可少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開心,也有失落。如果我們把生活中的這些起起落落看得太重,那麼生活對於我們來說永遠都不會坦然,永遠都沒有歡笑。人生應該有所追求,但暫時得不到並不會阻礙日常生活的幸福,因此,擁有一顆平常心,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潤滑液劑。

六、寬容是一種美德

俗話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讓幾分心平氣和。」這就是說人與人之間需要寬容。寬容是一種美德,它能使一個人得到尊重。寬容是一種良藥,它能挽救一個人的靈魂。寬容就像一盞明燈,能在黑暗中放射著萬丈光芒,照亮每一個心靈。

七、學會給心靈鬆綁

人的心靈是脆弱的,需要經常地激勵與撫慰。常常自我激勵,自我表揚,會使心靈快樂無比。學會給心靈鬆綁,就是要給自己營造一個溫馨的港灣,常常走進去為自己忙碌疲憊的心靈做做按摩,使心靈的各個零件經常得到維護和保養。

八、別把挫折當失敗

每個人的一生,難免都會遭受挫折和失敗。所不同的是失敗者總是把挫折當失敗,從而使每次都能夠深深打擊他取勝的勇氣;成功者則是從不言敗,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前,總是對自己說:「我不是失敗了,而是還沒有成功。」一個暫時失利的人,如果繼續努力,打算贏回來,那麼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敗。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戰鬥的勇氣,那就是真輸了。

九、避免煩惱成心病

在現實生活中,終日煩惱的人,實際上並不是遭遇了太多的不幸,而是根源於煩惱者的內心世界。因此,當煩惱降臨的時候,我們既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自暴自棄,要學會給心靈鬆綁,從心理上調適自己,避免煩惱變成心病。

十、快樂其實很簡單

有人說,快樂是春天的鮮花,夏天的綠蔭,秋天的野果,冬天的漫天飛雪。其實,快樂就在我們身邊。一個會心的微笑,一次真誠的握手,一次傾心的交談,就是一種快樂無比的事情。
標籤:
瀏覽次數:166    人氣指數:766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160118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60120
 
住戶回應
 
時間:2016-01-17 17:19
她, 44歲,彰化縣,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