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503824
 櫻小辰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癌症的親人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一種驕傲尊嚴的美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銀色海嘯
作者: 櫻小辰 日期: 2012.08.16  天氣:  心情:
我必須說 商業周刊這篇「銀色海嘯」真的讓我認真了!

立院旁,沒人理的抗議。
業者推輪椅上街頭,僅一家報紙報導-----

7月25日,五百名來自全省私人安養機構的業者與從業人員,在台北市濟南路立法院群賢樓旁集結﹐兩排警力戒備。
這是一場沒有雞蛋,只有尿布與輪椅的街頭抗議事件。
台上,業者抱著象徵「老人人球」的紅色大球,
用麥克風與大聲公吶喊:

⋯⋯  「政府嘸要乎業者生存,訂這款不合理的法令,
    七成業者不合格就關門,咱顧的老人要去兜位?」

台下,業者推著空輪椅,將手上拿著的尿布,
丟向立法院旁的內政部後門。

隔天,美牛與證所稅議題占據媒體版面,
除了一則主流報紙在地方新聞六百字報導,
這起抗議事件似乎不曾發生。

   只剩下,一張張空著的輪椅背後,
   那一個個家庭說不出口的故事。

這起抗議事件,其實是台灣長期漠視失能失智老人,
將演變成公共議題風暴的前兆。
矛盾的是,風暴的起因,卻是出自「善意的政策」。


原因:一條法規,讓近七成業者不合格。

過去十年之間,社政、消防、建管種種法規趨嚴,
成本墊高情況下,都會區安養業者紛紛關門歇業或搬離,
台北市由209家減為131家,少了近四成。
以平均每家26床計算,縮減了2千多床。
而新訂「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
則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一個法規,竟有近七成不合格,
顯然脫離現實,多數業者做不到。
有些業者打算以拖待變,也有業者索性關門。


影響:年底前,五都三千多名老人要搬。

根據《商業周刊》調查,在當前的執法標準不變的前提下,
全台灣僅僅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與高雄市五都﹐
以預計在今年底歇業、搬遷、減床的業者數量推估,
將牽動超過3千6百名的老人,必須從現住的安養機構中搬遷。

台灣在太平時代,前所未見的老人遷徙潮,已悄悄展開。

效應:業者漲價,首波衝擊四萬家庭。

隨著都會區經營成本墊高、安養床位減少,
業者悄悄醞釀漲價。
台灣約4萬2千名老人住在安養機構,
這四萬多個家庭成為首波衝擊對象。

以台北市平均收費每月約3萬元,
台中、高雄約兩萬元計算,
只要家中有一名老人住進機構,
一年就需花25萬元至40萬元支出,
各約占台北市家戶平均可支配所得30%,
台中與高雄20%。
就算安養機構僅僅漲價一成,
也會讓可支配所得再減少2%到5%。

未來:長照需求變長,更加「老不起」!

並且,老人住進養老院,不像小孩就讀托兒所,
能預先估計是住一年、三年、還是十年。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一九九九年調查,
人類長期照顧的潛在需求為五到七年,
2004年世衛組織再發布報告,長照需求已延長至七到九年;2008年的報告,則變為八至十年。
人類年邁後躺在床上的時間,有越來越長的趨勢。
以月付3萬元、付十年計算,至少需360萬元,
這還不包括醫療費用,以及通膨因素。
如果要住設備更佳、收費更高的安養機構,
花費更遠超過此。在五都,尤其是高房價的台北市,
除非家有恆產或長者已備妥養老金,
否則中產階級,面對失能老人、年幼小孩、購置住宅,
光是其中一項就令人喘不過氣,更不要說三者兼顧。
台北市成為養不起、老不起、住不起的地方。


如果你不是上述四萬多個家庭成員,
是否漲價與你無關?錯了!

看看這個數字:到今年底,全台約260萬老人,
其中約有10%,也就是26萬人,在65歲後失智失能;
而依據先進國家的經驗,80歲以後的老人,有6成到8成,
在終老前需要機構照料。

台灣老化速度全球第二快,2300萬人口就有260萬老人,
現在14%老人比,預估13年後,老人比率將上升至20%,
2025年台灣65歲以上失智失能人數將從26萬增至48萬,
你為家中老人及你自己未來的老年生活作打算了嗎?更多
標籤:
瀏覽次數:68    人氣指數:448    累積鼓勵:1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癌症的親人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一種驕傲尊嚴的美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