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0332
 雋嶔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安奉神位之義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發爐現象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萬心自在論:空性(析論一)
作者: 雋嶔 日期: 2012.08.22  天氣:  心情:
萬心自在論:空性(析論一)



  昔日大覺佛陀在菩提樹下,大澈大悟華嚴藏莊嚴實報佛土時,

初唱法奧接引對象乃先人、天二乘之根機,此段佛歷因緣又名「阿含時期」,


其主旨在告誡有情眾生,一切因果輪迴之根本,

起源於貪、嗔、癡、愛之無明,

由於無明生所知煩惱障礙(苦),而成「見、思」二惑,

因故百般造業(集),出苦無期,

故當依戒、定、慧等善法(滅),

而取出世之涅槃樂境(道),

即超越五陰遮障之有為法世界,不外四聖諦「苦、集、滅、道」。


繼阿含時期後,為引聲聞回小向大之故,續揚諸法因「阿賴耶識」而緣起,

故依心所之所現諸法相,

若由共同活動力(共業)而變現者,則成共同依止的世界,

由各個人業力而變現者,則成各個人之一生,


故諸萬法之森羅景象無非「心識作用」,

如何依緣而結善緣,併發善心所之「現行,回薰」,突破攀緣亂想之識覺用事習性

而轉有染八識為「無垢圓成識」,乃一切菩薩必修慧學。


此一時期之楞伽法奧端賴 「彌勒菩薩」之依如來本意再敘「瑜伽師地論」而恢宏廣大,

及「玄奘大師」西域取經而有東土之「唯識宗」脈薪傳至今,

故「瑜珈宗義總持」就在唯識,即曰「唯識」,


若「根識」不起作意、領受則不干塵色,

且一切有形、有相、有質之塵色終必幻滅,故曰「外無」。

又唯識之「了別、思量、執藏」作用,

實乃內有三層八類識用,又名「八識心王」,


此識若能清明自持,了別、思量時能「無計量」不執著,破「人我」、「法我」之根本我執,

自可真假分辨,「轉(執)識成智(慧)」,發明如來本心而「圓成實性」,故曰「內有」。

由上之論述可知瑜伽大義,可說即是「內有外無」之唯識精華。




(摘錄:唯心宗之萬心自在論)
標籤:
瀏覽次數:426    人氣指數:1026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安奉神位之義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發爐現象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