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507177
 春未暮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12種不需要放進冰箱冷藏的食物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日子~~~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皮革大亨謝智通 縫出高利】
作者: 春未暮 日期: 2015.05.23  天氣:  心情:
【皮革大亨謝智通 縫出高利】

記者林則宏∕專題報導

「轉型升級」是近年台商最關切的議題之一,卻是杭州樺桐集團董事長謝智通1975年在高雄創業後就不斷面臨的挑戰。

創業之初因趕上台灣經濟起飛期,謝智通的皮衣廠規模迅速擴大。
但1986年之後,台灣陷入全民炒股熱潮,工廠接到訂單卻找不到工人,而且又面臨南韓業者加入市場低價搶單。
這迫使謝智通在1987年前往大陸考察,最終選擇在杭州近郊富陽投資設廠。

當年大陸製造業仍不發達,一件衣服就靠一台縫紉機完成。
謝智通將流水線生產概念引入後,原本平均一名工人一天只能生產一件衣服變成可以生產六件,讓謝智通的皮衣比韓國更具競爭力。

謝智通回憶,當年大陸工人月薪僅人民幣300元,而且要50個工人會湧入超過500人前來應徵。
在這樣的環境下,謝智通的皮衣廠快速成長,1994年更以出口額4,700萬美元,成為浙江省第二大出口創匯企業。

但好景不常,謝智通很快就面臨當地企業挑戰,以五倍甚至更高的薪水,將謝智通的車間主任、組長等幹部一一挖走,
結果皮衣廠遍地開花,整個行業也陷入嚴重的殺價競爭。他感嘆,「在台灣30年才會發生的事情,在大陸五年就發生了。」

跨足家具 讓木頭穿上皮衣

經營環境丕變,讓謝智通開始思索並委託外籍顧問研究,究竟有哪個行業與皮衣業相關,且在歐美擁有龐大市場的?最後找到沙發皮套產業。

謝智通說,沙發皮套跟皮衣一樣需要裁剪、車縫,但型式不同,是要「穿在木頭上」。

挺進上游 建構完整生產鏈

就這樣,謝智通的沙發皮套廠在1997年左右就開始在歐美家具業界逐漸打出名號。
但也吸引一些美國家具大廠乾脆自己來大陸設廠,大陸本地業者也開始加入競爭。

謝智通說,對此他早有心理準備,因此2000年左右,他就開始嘗試著往上游的家具成品市場挺進。

但這與原本只做沙發皮套完全不同,還需要有木架、海綿、油漆等等配套。

謝智通說,一開始在大陸根本找不到適合的配件,「海綿硬得要死」。

經過不斷摸索與改良,2005年起,謝智通已建構起沙發與家具的完整生產鏈,並且讓樺桐有能力快速開發與生產出各式新產品,
而於2008年成功打進利潤較高的客製生產領域,從OEM邁向ODM。此外,謝智通還陸續收購珂圖、FUSE等歐美品牌,推出自己的產品。

今年樺桐另一個重要的轉型計畫是—正式進入大陸內需市場,首家旗艦店預計今年9月在杭州開幕。
標籤:
瀏覽次數:181    人氣指數:1181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12種不需要放進冰箱冷藏的食物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日子~~~
 
更多功能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