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2051
 Lina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參加台南教區「天主教要理」研習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參加信德年「天主教要理」研習3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2013年台南區老人訪視記
作者: Lina 日期: 2013.08.22  天氣:  心情:
2013年台南區老人訪視記

這是內政部統計處委任市調公司執行的專案,好友金妹返台東照顧孫兒,8月初受她之託,替她作台南地區幾家老人養護中心與護理之家「2013年老人狀況調查訪視」,對象是55歲以上的老年人,居住在養護中心與護理之家的「阿公阿嬤」,這個工作須於8/8以前完成;基於2011年完成碩士論文「老年人情緒智力、寂寞感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做「量化」統計有355份問卷的經驗,與2008年接受台南市照顧服務員訓練(南市社青字第09713619240號);對於這個工作並不陌生,稍有困難的是14家訪視對象,分別在大台南市有:南區、安南區、永康區、後壁區、鹽水區、白河區、新化區、善化區等地,幸好交通方面可以獨立作業,只是「臨危受命」的任務,還是需要一些協助,行前感謝香霖老師的協助,終於順利圓滿完成上述地區與每家3位,共42位老年人的訪視工作。

綜合問卷與訪視之歸納心得,透過文字讓我們得知與分享,今天的老人家也是明日的我們!

(1)經濟面:公營與私營的機構多少需要一點費用,因為近幾年大環境經濟的蕭條,尤其在私人機構老人家最不捨得花兒女的錢,在機構照護人員的細心照顧之下老人家大都很滿意這種群體的生活,如果還能自理,生活起居更快樂舒適,唯一經濟的問題讓他(她)們很不捨,也是心聲;更希望在老人津貼(非低收入戶)普遍能多一點,因為物價指數高漲,除了兒女已負擔機構的費用,老人家需要些營養品或買水果,這個小小需求都不好意思向兒女再開口,可以理解他(她)們體貼孩子賺錢不易,但經濟的萎縮相對也會壓迫到他(她)們的老年的生活品質。

(2)健康面:經過訪視對象42名老年人,大約有85%腳部都不良於行,而平均年齡約75~79歲,也可說年紀到了75歲以上,腳的問題就會漸漸明顯,也許是因糖尿病、跌倒、骨質疏鬆症、運動過度(包括爬樓梯)等都是累積到年紀漸長,「行」的問題就產生,因此30-50歲壯年期的人運動方式與體重或居住(透天厝)等都與足部直接或間接有關係;當依賴拐杖開始,繼而坐輪椅時,生活作息的不方便可想而知;這些問題都是身為兒女輩的年輕人「開始」要注意的潛在問題。

(3)心理面:伴侶的失去與離異各有不同的心境,尤其失去老伴問題,當訪談之際與阿嬤談到老伴去世,依然如小孩般不捨的掉淚,自己無法理解失去老伴的心境,只能同理離異的痛苦,雖然生、離、死、別已嚐盡,但恩愛的夫妻關係卻沒有記憶與概念,只能用理性思考,勸阿嬤「想開」,這種不痛不癢的話自覺很心虛與內疚,再用肢體動作幫阿嬤擦擦眼淚、摟摟無助的肩膀;不僅是失去老伴的孤單,對於未婚獨身的老人家更不可言喻,雖然不必孫兒繞膝,但有「談話」 的對象,也比較不容易提早失智。

(4)現況面:「能自理」與「無法自理」是兩個不同的老年階段,因為訪談者95%都是能自理的,其中90%對於居住在機構內很滿意,但也有一部分很想「在地老化」,喜歡在自己家中安老;限於兒女的環境、背景與能力,當下往往無法達到老人家的心願,安養在機構就是唯一的路;記得在2008年「照顧服務員訓練」實習期間,看到有位阿嬤老是把包袱(裡面放她的隨身衣物)放在枕頭邊,每天等待她的兒子來帶她「回家」,有一天看到兒媳來探望,兒子不忍心,有意思想帶「老母」回家,但媳婦在旁邊一直反對,堅持不讓「婆婆」回家…至今還忘不了阿嬤無助、乞求的眼神;曾幾何時阿嬤是這個家的「阿母」也是「女主人」,年節的張羅祭拜祖先、平日安份招呼丈夫、辛苦養育兒女長大成人,只因為「老了」!連自己的「家」都沒有回去的「權利」…

(5)未來面:老年化的社會已經來臨,如附表:來源取自經建會

「關心老年人也是關心未來的自己」,看到「台灣老年人口成長預估」2008年的統計表之後,未來老年人成長的快速真是讓人膽顫心驚,政府對於老人策施與福利並不是很落實,台灣的老年人比起鄰近國家的老年人還真不是被照顧的很完善,真是遺憾地快走完這一生而感到心疼,因為他(她)們都是我們的長輩,策施也需要配套;實際上城鄉差距、教育水準、經濟等基本條件都是直接、間接影響的因素;希望政府能更加把勁,參考其他國家有利於老年人的基本需求,落實宣導與實施。

結論:
(1)親情是無可取代:父母老了…無法自理,照顧的工作可能會成為生活中的負擔,把他(她)寄放在安養中心雖可免除照顧工作的辛苦,可是兒女的探望卻是他(她)們在生命末期唯一的依靠,看到他(她)們倚門望著人來人往的身影是不是自己的家人,渴望的眼神流露出他(她)們的期待,最希望兒孫輩常來探望,不願意有被遺棄的感覺;日本文化中有一句「おやばか」(註1)道盡了為人父母對兒女最癡情的牽掛。

(2)金錢不是萬能:有一句話「愛與不愛,下輩子都不會再是親人」;是的,這輩子的父母恩情走過生命末端永遠也喚不回;忙碌的年輕一輩,忙於工作與自己的家庭(丈夫、妻子、兒女),把父母親送到安養中心雖然無奈,其實自己的兒女看在眼裡,以後也會用這種方式來對待自己,「安養中心」呵護長輩固然讓我們放心,但盡量好好利用時間去探望才是應該的。

(3)晚輩應多與長輩談天或聆聽:用委婉的態度與口氣多與長輩談天,談過去的他(她)們,也許有失智的現象,但不要刻意去糾正,好好聆聽。此次訪視中有幾位80幾歲的阿嬤,當問到學歷時,她們會告訴我,有讀幾年日本書,我說:阿嬤好久沒說日本話了!我們一起來說…聽她們優雅的言詞表達,似嬌羞的少女,好可愛…多麼希望時間就此停留,暢所欲談留在回憶往事的話題裡,多麼美好啊!

(4)老人家應多與外界接觸:老人家在養護中心固然被保護、照顧的很好,但是除了兩隻眼睛盯著電視之外,應該開放多一些外面的學生社團或志工多進來與他(她)們同樂,或請社工多設計一些「節目」;為了讓老年人身、心、靈的平衡,可養一些適合老人家的寵物,如貴賓狗、雪納瑞、北京狗等,藉由外來的正向柔性刺激,老人家可以轉移孤獨感或憂鬱情緒。

(5)身為老人說老人:已屆耳順之年,還有機會能與他(她)們聊天,很感謝金妹好友給這個機會,看到老人家好像自己的大哥哥、大姊姊,其生長背景自己也不陌生,也有共同的話題與文化認知,在交談之間自己也誠心誠意的在他(她)們身上尋找向生命學習的機會;當問到:阿嬤您幾歲?她們都會兩眼看著,一臉無辜說:「阿知?我相---馬!」12生肖就是她們年齡的代號;聽到他們細說家常也可有參與感;聽到負面情緒言語時,自己就化身成「微笑天使」逗他(她)們破涕而笑;珍惜這個機緣,因此為他(她)們一一拍下照片留念,每個阿嬤聽到要拍照都乖乖的坐著、兩手擺得好好的,真可愛!(2013/08/22)

註1:
おやばか【親馬鹿】
1、「わが子かわいさのあまり,子供の的確な評価ができないで」,他人から見ると愚かに思える行動をすること。
譯:「我的孩子是理所當然可愛的孩子,不用準確的評論孩子」,從別人的角度看來這是件愚蠢之事。
2、「自分の子どもに対して異様なまでに可愛がる様子」を指す言葉である。
譯:「自己的孩子再怎麼稀奇古怪(行為)都是很可愛的」的說法。
標籤:
瀏覽次數:118    人氣指數:718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參加台南教區「天主教要理」研習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參加信德年「天主教要理」研習3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