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72388
 衝動感動心動被動激動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別再機車,當我病貓...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耶誕快樂...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冬至圓,人團圓...
作者: 衝動感動心動被動激動 日期: 2010.12.22  天氣:  心情:

冬至的應節食品,北方多吃水餃或餛飩,南方多吃湯圓。
  據陳元靚(約一一二二五~一二六四)的《歲時廣記》引呂原明《歲時雜記》說:「京師人家,冬至多食餛飩,故有『冬餛飩,年餺飥』之說」。南宋時,餛飩也用來祭祖。富貴人家講究新奇,還有在一碗餛飩中,作出十幾種口味的,稱之為「百味餛飩」。
  冬至為什麼要吃餛飩呢?據富察敦從崇的《燕京歲時記》:「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
  大約從宋朝開始,中國人就在元宵節吃湯圓。明清以後,江南人也在冬至以湯圓祭祖、祭灶。顧祿在《清嘉錄》(一八三0)卷十一裡記載這種湯圓的作法如下:「比戶磨粉為糰,以糖肉豇豆沙,蘆菔絲等為餡,為祀先祭灶之品,並以餽貽,名曰『冬至糰』」。其中湯圓還分大小,有餡而大者稱為粉糰,是晚上祭祖的供品。無餡較小的是粉圓,是早上拜神的供品。
  全國各地也有許多深具地方特色的冬至食俗。例如湖南人過冬至,會殺雞宰豬,把肉陰乾,稱為冬至肉。有俗話說:「吃過冬至肉,身體賽牛犢」。杭州人把冬至那天吃剩的魚頭魚尾,放在米缸裡過一夜,第二天再拿出來吃,稱為「吃剩有餘」。崑山地區在冬至吃一種菜,用青菜、山芋和栗子煮成,稱為「安樂菜」,俗語說:「吃了安樂菜,萬事都順遂」。常州人則吃一種隔夜的熱豆腐,有句話說:「若要富,冬至隔夜吃塊熱豆腐」。
  除了固定的節食以外,國人也有在冬至進補的習慣。在寒冷的天氣裡,為了抵禦嚴冬,身體會消耗掉比平常更多的熱量。因此,以高熱量的食品進補,是很符合養生之道的。一般而言,冬至進補的食品以肉類為主,再加上各種滋補的藥材燉煮。在過去的農業社會裡,冬至可說是個打牙祭的好時機。近年來,國民生活水準提高,吃得又好又講究。因此,冬至進補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備受重視了。


台灣的冬至:

  台灣的冬至,據高拱乾修的《台灣府志》(一六九六)卷七記載:「冬至,人家作米丸祀眾神及祖先,舉家團圞而食之,謂之『添歲』;即古所謂『亞歲』也。門扉器物各粘一丸其上,謂之『餉耗』。是日,長幼祀祖,賀節略如元旦。
  同樣的習俗歷經數百年,變化仍不太大。不過,到了清朝末年,就有以冬至湯圓卜生男生女的習俗出現。《新竹縣志初稿》(一八九八)卷五載:「十有一月冬至日......先一夜少婦用炙丸,視丸形開闔、凸凹,卜生男生女之兆」。
  冬至的湯圓,俗稱冬節圓,要作紅、白兩色。另外再作如雞蛋大的湯圓紅白各六,餒內包糖料、花生粉等,稱為「圓仔母」。家中有小孩的,就讓他們用染色的圓仔穄(生粿)捏塑一些動物造型的小玩意兒,俗稱「做雞母狗仔」。
  拜過祖先的冬節圓,照例要粘貼一兩顆在門扉、窗戶、椅桌、床頭櫃等處。據說,這些冬節圓,日後乾燥給小孩吃,能保佑小孩平安長大。
  吃冬節圓時,還有一種俗信:每匙只舀兩粒,吃到最後,未婚者必留下奇數,已婚者必為偶數。嗜賭者也會以碗中剩下的湯圓數的奇偶,來預測自己賭運的輸贏。
  台灣民間以往也有在冬至日「補冬」的習俗。補冬的內容視家庭貧富而異。「有的宰雞殺鴨燉八珍,有的買羊肉和烏棗燉食;貧戶則以福眼肉(龍眼肉)和糯米、糖炊米糕而食,俗謂此日食補品,於身體特別有益。」(王詩瑯《艋舺歲時記》,一九七四)
  台南地區的冬至,除了拜祖先以外,還有拜神佛、灶王爺、三界公及地基主的習俗。供品除了湯圓以外,還有一種「菜粿」。菜粿的做法是先將糯米浸水,用石磨磨成圓仔穄,加上一些紅色色素以增加美觀,就可以用來包餡了。菜粿的主要餡料有蘿蔔絲、花生粉、白糖、肉燥等。包好後捏成半月形,放在高麗菜上,就可以放進蒸籠了。蒸好的菜粿帶有高麗菜的清香,是很受歡迎的冬至食品。
  早期客家人的冬至祭祀,最大的特色是完全以「粄圓」來祭拜。通常在冬至前一天晚上,就先煮鹹粄圓當點心吃;冬至那天早上才煮甜粄圓來祭拜神明、祖先。客家的鹹粄圓也是相當具特色的民俗小吃。通常鹹粄圓不包餡,而是在湯中加入許多豐富的配料,通常有蝦米、香菇、怱蒜花、芹菜珠、蒜葉、茼蒿、瘦肉、香菜等等,隨各人喜好而調配。
  苗栗地區的客家人,冬至祭拜的對象除神明、阿公婆(祖先)外,也要拜伯公(土地公)。祭祀的時間相當早,通常在早餐之前就拜好了。拜完後,將幾粒粄圓粘在門上敬拜門神。這個工作通常由家中的小孩來完成,等粄圓乾了以後,再由小孩拿去烤來吃。至於要給牛吃的粄圓,則是將地瓜的中心挖洞後,再塞入粄圓給牛吃。
  大部分的客家人也在冬至進補。補冬的食品大都是一年生番鴨公、或是閹雞公。配藥多為中藥的「十全」或「八珍」。「十全」包括人蔘、黃耆、白朮、當歸、茯苓、地黃、川芎、芍藥、桂枝、甘草等。「八珍」則少了上述中的黃耆、桂枝兩味。


※以上資料來源,參考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標籤:
瀏覽次數:219    人氣指數:3079    累積鼓勵:143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別再機車,當我病貓...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耶誕快樂...
 
住戶回應
 
時間:2010-12-23 08:55
他, 54歲,宜蘭縣,交通/運輸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