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68928
 小熙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善待自己,做不到,也別折磨別人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男生好?女生好?養兒育女...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為自己做件很讚的事-不想考基測
作者: 小熙 日期: 2010.09.16  天氣:  心情:

(部分摘錄商業週刊1191P18.81.82.84)

有多久,我們都沒有為自己好好的做一件事
?
在長大的過程,我們總是慢慢、慢慢的遺忘了自己,
反而把焦點放在那一章成績單上。
宜蘭有一所人文高中,三年唸完,如果你沒有以同等學歷考上大學,
那你只有國中學歷,這是冒險,也是一種挑戰。

台灣教育體制下的學府,孩子們還沒出社會,就開始忙碌的生涯,
忙著上學、忙著考試、忙著交作業、忙著晚自習、忙著補習…….
得到了一張文憑,還有什麼?
「有文憑,不代表有能力;沒有文憑,不代表沒能力」
如果,孩子的所見所聞都是自己覺得很讚的事,
那,又何必拘泥於考試紙右上角寫著100分還是0分呢。

讓孩子把書包換成背包,用親身體驗去學習,
應該會比看著課本,聽著講台上的老師口沫橫飛,隔壁同學昏昏欲睡
好上幾倍吧?!

「你喜不喜歡基測
?
「原本學東西不是為了考試,但是,學東西變成為了考試,
但是,我知道不是,而且我也覺得這樣不好。」
這是YouTube上的紀錄短片,導演是現年16歲的宜蘭人文高中一年級學生,
今年三月,他以「不想考基測」這支短片,
入選國藝會與公視舉辦的紀錄片製作專案,獲得40萬元補助,
90件申請,10件入圍作品中,他是最年輕的入圍導演。

他才
16歲,我們身邊16歲的孩子都還漫無目標,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或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時,
他說:
我關心社會問題,但是,我現在沒有能力解決。
拍這部紀錄片,是凸顯台灣教育的問題,讓有能力的人來解決,
但是,我以後要當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

人文高中校長
楊文貴先生認為,
以考試為主的升學制度,只有少數資質很好的孩子,
能很從容的面對日復一日的考試,
對大多數的孩子,分數、排名是束縛、挫敗的。

大人總是說
:當學生是最幸福的。
那,為什麼人生最幸福、最精華的那段日子,
只剩下選擇題、填充題、與是非題?
100分的那個,證明他很會唸書;考0分的那個,應該不能證明他是笨蛋吧?
很會解數學課本裡那一條條複雜眼花的
XYZ,然後呢?

我們的孩子,不知道他的興趣是什麼,未來想做什麼,
就因為,他還只是個孩子。
可是,為什麼別人可以,你不行?為什麼別人知道,你不知道?

醫生的孩子,未來也會是個醫生;政治家的孩子,以後也可能是政治家。
因為他們耳濡目染,找到了他們的興趣跟未來,朝這個目標大步向前走。
我們什麼都不是,我們也不希望我們的孩子跟我們一樣,永遠是個工人,
誰能告訴他,他的興趣是什麼,誰能替我們培養他的興趣?
選擇題?是非題?填充題?
還是美其名可以自由發揮的申論題,實際上老師也有一張答案紙?

台灣的教育體制,害慘了我們這一代,難道我們要繼續讓它殘害下一代
?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可以不要讓我的小孩去學校,
如果可以,我會讓他選擇他自己要走的路,
我們讓大人替我們決定了不快樂的人生之後,
我不覺得我需要再去決定另一個孩子的人生,讓他跟我們一樣不快樂。
我是一個喜歡學習的人,但是學校扼殺了我的求知慾。
我不要我的孩子跟我一樣。

我的小孩今年
2歲,14年後,他將面臨一樣的問題,
升學不是唯一的路,文憑也不是真的那麼重要,
如果,他的興趣是當一名很厲害的攝影師,那麼那張紙,就真的只是一張紙,
因為沒人會去參觀攝影展時,問導覽員:這位攝影師唸哪所大學?
我希望他能快樂成長、快樂學習,
是興趣,也是工作,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羨幕人文學校裡的孩子,
因為,他們走自己想走的路,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

「不想考基測」最後有一段話,發人深省。
說話的陳立安,畢業於人文國中,透過基測考上第一志願宜蘭高中,目前高二。
基測前,他面對鏡頭說:
現在社會,是反映20年前的教育;往後20年的社會,是反映現在的教育,
我蠻期待20年後的社會是什麼光景。
教育是緩慢的投資,投資下去的資本很大,風險也很大,
就看有沒有人有耐心做這件事,
很持續的,花20年時間把它做到好。

這是一位站在基測窄門前、孩子的心聲。
也提醒大人們,孩子不是天生拒絕基測,而是對教育有更深的期待。


標籤:
瀏覽次數:104    人氣指數:104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善待自己,做不到,也別折磨別人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男生好?女生好?養兒育女...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