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149920
 鎰牟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人生必看200部奧斯卡經典電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吃堅果保健康/油炸、裹糖加鹽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為什麼男人愛撒謊、女人愛哭泣
作者: 鎰牟 日期: 2011.11.24  天氣:  心情:
【為什麼男人愛撒謊、女人愛哭泣】喋喋不休的嘮叨

嘮叨這個詞似乎是男人用來形容女人的專利。

絕大多數女人通常都不承認自己會嘮叨,而是認為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是提醒的角色。
在提醒男人完成他們必須做的事情:做家務,吃藥,修理壞了的家什,把他們弄亂的地方收拾整齊,等等。
有些嘮叨還是很有意義的:如果女人不嘮嘮叨叨地讓男人少喝啤酒少吃速食,又督促他們多鍛煉身體,定期檢查膽囊——那麼,這些男人還會活在世上嗎?
從這個意義上說,嘮叨甚至可以挽救他們的生命。

但是,對於男人的嘮叨,一般人的看法大不一樣:男人不是在嘮叨,而是在向女人傳遞智慧,是在女人迷路的時候溫柔地提醒她,告訴她正確的道路。
當然,男人也會批評女人、挑女人的毛病、抱怨女人,但這些都是為了女人好。
他們可以不斷地重複這樣的意見:「在出發前先看看地圖!你要讓我給你說多少遍?」
或者「我朋友到咱家做客的時候,你難道不能打扮得更漂亮一些嗎?」

這不是嘮叨,而是體現了男人那「令人仰慕」的堅定,更重要的是,說明他關心你!

女人也同樣覺得自己的嘮叨是關心的表現。
但是,男人可不這樣看待女人的嘮叨。
女人總是責怪男人不該把濕毛巾扔在床上,不該脫了襪子隨手亂扔,不該老是忘了倒垃圾。
女人也知道這樣做很容易激怒對方,但她認為對付男人的辦法就是反反覆覆地重複某條規則,直到有一天這條規則終於在男人的心裡生了根。
她覺得她所抱怨的事情都是有事實根據的,所以,儘管明明知道會惹惱對方,還是有充分的理由去抱怨。
她的女性朋友也不會認為她在嘮叨,而會覺得她的丈夫很懶惰或者很難對付,因此同情這位「苦難深重」的朋友。

『男人之歌』是一首在網上廣為流傳的歌曲。
女人們之所以喜歡這首歌,是因為這首歌說嘮叨有時候會奏效,也就是說,男人們終究會知道誰是真正的一家之主;男人們喜歡這首歌,是因為歌曲裡面道出了一些他們早就知道的秘密。

歌中寫道:
你知道誰是真正的一家之主,
親愛的你就開始對我發號施令……
我才是一家之主,
但這僅僅是我頭腦裡的幻想而已……

但是,通常而言,當女人不斷重複她的命令的時候,男人卻只聽到一個聲音:嘮叨。
嘮叨就像漏水的龍頭一樣,把他的耐心慢慢地消耗殆盡,並且逐漸累積起一種憎惡。
世界各地的男人都把嘮叨列在最討厭的事情之首。
在美國,每年有2000個殺妻犯承認之所以殺妻是因為妻子太愛嘮叨。
在香港,一位丈夫用錘子砸了妻子的腦袋,造成其大腦損傷。
法官最終給這個丈夫判的刑期很短,因為他認為是妻子太嘮叨,使得丈夫失去了理智。


女人的嘮叨和男人的嘀咕

女人愛嘮叨,男人愛指手畫腳。

有一個自稱「懼內的男人」,在讀過『為什麼男人愛撒謊、女人愛哭泣』後,給我們發來了以下的電子郵件:
我需要你們的説明,我娶了個嘮叨皇后,我再也受不了她吹毛求疵、無休無止的抱怨和騷擾了。
從我回到家一直到上床睡覺,她總是不停地嘮叨。
我們之間的關係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我們惟一的交流就是她斥責我今天還沒有做什麼,這周還沒有做什麼,這個月還沒有做什麼,甚至指責我從結婚以來還沒有做什麼。
我的處境如此艱難,以至於我下班都不願意回家,而是主動向老闆要求加班。
你相信嗎,我寧願工作也不願意回家。
聽她無休止的抱怨對我是很大的折磨。
因為害怕她的嘮叨,我在回家的路上就開始頭疼。
按常理來說,事情不應該這樣啊!
我應該高高興興地下班,高高興興地回家去見她才對啊!
我父親以前曾經說,所有的女人都會抱怨和嘮叨。
直到我結婚以後,我才真正相信這句話。
我的兄弟們也告訴我,他們的妻子也一天到晚地嘮叨。
難道女人真的是天生愛嘮叨嗎?
請你們幫幫我。

以下是幾個女人在餐館就餐時的談話實錄,她們在談論自己的丈夫:

金髮的女人:
他總是難以滿足,他總是抱怨。
如果他想要性生活而我不想要,他就不停地嘀咕。
有時候,為了讓他閉嘴,我只好讓步。
但在整個過程中我連一點樂趣都找不到,可能是因為我當時沒有心情的緣故吧。
但他總是不停地嘀咕,我覺得與其讓他嘀咕,還不如遷就他一下算了。

棕髮的女人:
我丈夫也讓我受不了。
他總是對我所做的事情吹毛求疵:如果我盛裝去他朋友家赴晚宴,他就會埋怨我對他的朋友比對他更用心。
更過分的是,他進一步得出結論:也許我覺得他的朋友比他更具有吸引力。
如果我不精心打扮,他又會發牢騷,嫌我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
有時候,我真不知該怎麼辦才好。

第三個女人:那麼,男人憑什麼指責女人愛嘮叨呢?
一句話引起哄堂大笑。


嘮叨的歷史演變

但是,從歷史上來看,「愛嘮叨」只是用來形容女人的。
在英文中,「嘮叨」這個詞源於斯堪的納維亞語,其最初的含義是「咬或啄某件東西」。
在很多詞典中,「嘮叨者」是專門用來指代女性的詞,沒有與之相對應的指代男性的詞。

直到19世紀,英國、美國和歐洲的法律都允許丈夫向地方官控告妻子「嘮叨」或「撒潑」。
如果調查發現丈夫的指控是事實,那麼這個妻子就要被判坐「水凳」。
「水凳」是英美歷史上用來懲罰巫婆、妓女、駡街潑婦或犯其他輕罪的女人而特製的凳子,受懲罰的女人要被綁在凳子上,凳子吊在一根杠杆上,杠杆支在豎在河邊或湖邊的架子上。
執刑的人操縱杠杆的另一頭,把這個女人猛地浸入水中,然後拉出來,接著再浸入。
浸入的次數是依據其「罪行」而判定的。

以下是西元1592年的一段法庭判詞:
……華特•海考克的妻子和彼得•菲力普的妻子是經常駡街的潑婦。
因此我們裁定,她們應該去教堂接受教誨,停止駡街。
如果她們下次再犯,我們接到其丈夫或鄰居的控告後,將判她們接受「水凳」的懲罰。

如果覺得「水凳」的懲罰還不夠,那麼,還有更嚴厲的刑罰。
有些女人被拉出去遊街示眾,以警戒其他的婦女。
遊街時還要戴上一個鐵面具,面具上有一根鐵棒,鐵棒的一頭固定在舌頭上,把舌頭從嘴里拉出來。
歷史上最後一個接受「水凳」刑罰的是英格蘭的珍尼•派蒲司,她於1809年因為經常駡街而被判接受「水凳」刑罰。


被嘮叨者的感受

女人之所以嘮叨,是因為她希望丈夫能認識到他的「錯誤」,從而積極地進行改正。
即使不能使對方承認自己的錯誤,至少也能讓他不再繼續這種行為了。
女人知道自己是在嘮叨,但這並不意味著她們喜歡嘮叨。
嘮叨對她們而言不過是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有些女人已經把嘮叨發展成了一門藝術。
我們從中總結出了5種嘮叨的形式:


單一主題的嘮叨:
「克特,你把垃圾倒了好不好?」
過了一會兒,又說:「克特,你說過你要倒垃圾的。」
又過了5分鐘之後,「克特,你怎麼還不倒垃圾?垃圾怎麼還在那裡?」


多主題的嘮叨:
「尼格爾,房前的草地亂糟糟的,該剪了。臥室的門把手掉了,該修了。後窗戶卡死了,一直打不開。你什麼時候修電視天線啊?……」

關心式的嘮叨:
「雷裡,你今天吃藥了嗎?別吃比薩,比薩對你的膽囊不好,還會使你發胖!」

與他人比較式的嘮叨:
「默麗說塞恩已經把他們家的房子裝修好了,他們明天就要請大家去聚會了。照你這個速度,我看咱們到明年夏天也裝修不好。」

預測性的嘮叨:
「我希望你今天晚上千萬要少喝點酒。我可不想再見到你去年喝醉酒的慘狀。」

女人們看到上面的描述,通常都會哈哈大笑。
因為她們從中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儘管她們覺得自己好笑,但還是覺得這些話不可避免,非說不可。

如果女人總是沒完沒了地嘮叨,她與丈夫的關係很可能就會受到損害。
其丈夫可能更不願意答理她,而這往往會激怒她,有時候還會使她火冒三丈,大發雷霆。
久而久之,她會變得滿腹怨氣,覺得自己孤獨無助、可憐巴巴。
很多事實證明,當這種怨氣失去控制以後,家庭也就破裂了。

從男人的角度來看,嘮叨是一種間接的、無休止的、否定性的提醒。
它提醒你還有什麼事沒有做,或提醒你還有什麼缺點。
而這種提醒總是發生在傍晚,也就是男人最想放鬆一下的時刻。

女人越嘮叨,男人就越發躲在「掩體」裡不出來,氣得女人發瘋。
這些掩體包括報紙、電腦、陰沉的臉、工作、裝聾作啞或電視遙控器。
沒有人願意被嘮嘮叨叨地指責,男人一旦遭受到嘮叨,就會把女人一個人晾在那裡,讓她滿腹委屈;而她越被冷落,嘮叨就越發變本加厲。

女人越愛嘮叨,就越被冷落。

嘮叨的惟一產物就是使嘮叨者和被嘮叨者的關係受到損傷,因為被嘮叨者覺得自己總是處於防備和自衛狀態。

為什麼女人比男人更愛嘮叨?
在這個地球上,大多數女人擁有比男人更善於說話、更善於嘮叨的大腦「硬體」。
下面的大腦構造圖是分別掃描50位元男性和50位女性的大腦而總結出來的。
圖中黑色的區域是負責言語功能的。
該圖形象地說明瞭男人和女人在對話時大腦活動的區別。

如上所言,黑色的區域是負責言語功能的。
很明顯,女人比男人的言語能力要強得多。
這就說明瞭為什麼從女人的角度來看,男人總是那麼沉默寡言;而從男人的角度來看,女人總是喋喋不休。

女性的大腦結構決定了她可以一心多用:她可以同時用手玩4—5個球;她可以一邊用電腦,一邊接電話,同時還聽別人在她身後說話,並且在整個過程中又不斷地喝咖啡;她可以在談話中同時涉及好幾個毫不相關的話題,變換五種語調來轉移話題或強調重點。
而男人只能分辨其中的三種語調,所以男人在聽女人談話的時候總是跟不上她的思路。

這種多線索的談話甚至可以發生在一句話中:
比爾:蘇會來參加聖誕晚會嗎?
女人:她說她來不來要取決於地毯推銷得如何,而由於經濟不景氣推銷進展很緩慢;菲耶娜可能來不了,因為她必須帶安德魯去會見專家;南茜失業了,她必須去找一個新工作;裘蒂必須加班——她的老闆太苛刻了——蘇說她或許可以早點來,和我去逛服裝店為愛瑪的婚禮選購服裝,我想如果我們把她和琳安排在客房住宿,我們就可以邀請雷了……
比爾:你到底說她來還是不來?
女人:那也要看戴安娜的老闆允許不允許她請假,因為他的汽車壞了,她必須去……

比爾認為自己問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對方只要用「是」或「不是」來回答,他就滿意了。
但是他得到了一個多線索的回答,這個回答包括了九個主題,涉及了十幾個人物,所以他感到非常惱火,只好到外面去澆花。


男人的大腦構造決定他在同一時間只能幹一件事
當男人在查看地圖的時候,他必須把收音機關掉;當男人在開車的時候,如果女人和他說話,他肯定會錯過出口;當電話鈴響的時候,男人總是要求大家安靜以便他接電話。
事實證明有些男人,尤其是那些身居要職的男人,連一邊走路一邊嚼口香糖都不會。

男人的大腦功能是單一的,他不可能一邊做愛一邊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你為什麼還沒倒垃圾呢?

對男人來說,最大的困難之一就是女人嘮嘮叨叨的話中出現了多條線索。
這些線索多得讓他受不了,所以他只好不理不睬。
這樣就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女人越是提高她嘮叨的聲調,加強責備的力度,男人就越往自己的「掩體」裡邊躲,甚至遠離嘮叨的女人。
但是很多時候是無處可躲的,緊張的對峙到了一定的程度,男人就會反擊,結果兩人就開始大吵,甚至還會發展為拳腳相加。

為什麼嘮叨總是不起作用呢?
嘮叨不起作用的主要原因就是,它有一個註定失敗的內因。
那就是:當嘮叨者希望對方能夠採取行動的時候,她們往往假定對方一定會給出消極的反應。

嘮叨者最主要的錯誤就在於,她們提出問題的方式不對,她們從來不從正面說我希望你怎麼做,而是指責對方「你從來不倒垃圾、你總是把衣服扔在地上不撿……」她們提出的要求總是間接的、無力的,裡面還包含了指責。
這些用間接的語氣提出的要求隨時隨地都會冒出來,男人的大腦要解碼這些語言又相當的困難,所以對他來說這就像被蚊子不斷地叮咬一樣,渾身上下都很癢,卻趕不走「蚊子」。
「我並不指望你做多少事……倒一倒垃圾並不是很重的活……醫生說我不能搬太重的東西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花了整個週末的時間打掃衛生,骨頭都累斷了,你卻坐在那裡看電視……如果你是個人的話你就去把暖氣修一修因為這周要降溫……」

這種嘮叨是毫無意義的、自我挫敗的,只能造成一種兩敗俱傷的局面。
這種抱怨成了一種腐蝕性的習慣,造成家庭關係緊張,甚至很容易導致家庭暴力。


嘮叨一般發生在什麼地方

嘮叨很少發生在工作場所,除非嘮叨的人和被嘮叨者之間有親密關係。
男老闆和他的女秘書之間有親密關係的明顯標誌,就是女秘書開始對男老闆嘮叨。

嘮叨是兩人之間權力的平衡方式。
當女秘書發現老闆還沒完成某些工作的時候,她通常會非常婉轉地提醒一下,甚至自己替他去做,因為這畢竟是她工作的一部分。
但是當她覺得自己的地位更牢固,或者說她的作用不可替代的時候,她就很可能開始對老闆嘮叨,讓他把工作做好一點。
當她以為自己的能力比老闆的能力還要強的時候,嘮叨就越來越嚴重。
她可能無法替代老闆的職位,但是她下意識地把嘮叨當做一種貶低老闆的方式,使他認識到自己多麼無能。

在工作中感到快樂和充實的職業女性很少在家裡嘮叨。
這些職業女性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嘮叨,她的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因為在工作中她可以獲得很多的讚賞、獎勵和建議。
如果她的男同事不完成辦公室雜務的話,她或者花錢請別人來做,或者忽視這些雜務,或者重新找一個願意做這些雜務的同事。
無論採取什麼措施,她都會以一種強有力的姿態處理這類事情。

性感的女人也是不嘮叨的。
她們也是擁有力量的,當然與職業女性不同:她們是用性感魅力來征服男人的。
她們從來不因為男人把髒衣服扔在地板上而嘮叨,因為她們也會以撩人的動作把衣服扔在地板上。但是,一旦和男人確定了固定的關係,這些性感的女人就成了最愛嘮叨的女人。

熱戀中的女人也很少嘮叨。
她們全身心地沉浸在浪漫的幻想中,沒工夫去注意扔在地上的衣服和剩在桌上的早餐。
她的另一半也同樣處在熱戀中,恨不得做一切事來取悅對方,誰還有工夫嘮叨呢?

嘮叨總是發生在關係親密的人之間:妻子和丈夫之間,母親和兒子之間,女兒和父親之間,等等。
這就是嘮叨者的典型形象總是一個妻子或一個母親的原因所在。
她們總是家務纏身,在生活中感覺力量弱小,無法直接改變自己的處境。

職業女性不管在物質上還是在精神上都充滿力量。她們都是有力的、獨立的和自由的。
那些經常嘮叨的女人是一些對自己的處境不滿、又無力自拔的女人。
她知道生活中還有許多更精彩的東西,但她不敢承認自己不甘於扮演目前的角色,因為這種想法讓她覺得愧疚。
她很迷茫,連自己應該怎麼做都不知道。

傳統的家庭觀念、女性雜誌、電影和電視廣告早已使她深信,真正的女性應該是個賢妻良母。
她內心裡知道自己有權利獲得更多的快樂,但是她已經被上述觀念洗了腦,所以她使勁地堅持這些連自己都知道不合時宜的「真理」。
她不想僅僅贏得這樣的墓誌銘——「她總是把廚房打掃得乾乾淨淨。」
但是她不知道該怎樣解放自己,去建立更好的生活,她甚至忘了自己的感情是豐富的、正常的和健康的。

我們的研究表明,那些有明確目標的、每週工作30個小時以上的女性,或者非常愉快地、毫無怨言地承擔家務勞動、盡賢妻良母職責的女性很少嘮叨。


嘮叨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

嘮叨是女性想獲得更多東西的標誌:希望她的家人更多地重視她所作的貢獻,或者有更多的機會改善自己的處境。

「我媽媽每做一件事都要嚷嚷著讓所有的人都看到。」飽受媽媽嘮叨之苦的亞當說:「每次她洗完碗或清理完地板以後,總是要發表一些評論,來吸引大家注意。我倒寧願她不要做這些小事,我弄不明白她為什麼總是抓住這些小事喋喋不休。」

她之所以抓住這些「小事」喋喋不休,是因為她生活的全部就是由這一連串的小事組成的。
如果你從早到晚所做的全是一些細微的、平常的小事,你可能會不太自信,不會覺得自己很有能力,因為任何人都會清理地板。
士兵為國捐軀後會受到大家的讚揚,而你把自己畢生的精力奉獻給全家,不會有人把你的名字刻在大理石的紀念碑上。
諾貝爾和平獎也不可能頒發給維持家庭和平的人。
正是因為她的工作得不到大家的讚賞,所以亞當的媽媽才嘮嘮叨叨地希望大家看到她所做的事。

你的購物單寫得再漂亮也不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賢妻良母從來沒有被人大肆吹捧過,她的日常工作看起來太平庸了,沒有資格獲得公眾的讚賞。
她的痛苦是不為人知的痛苦,因為她總是壓抑自己,保持沉默,而家人又總是對她所做的一切視而不見。

如果亞當給他媽媽一些讚賞——這些讚賞是她所渴望的,也是她當之無愧的——那麼她媽媽的生活品質就會大為改觀。

可見,愛嘮叨的女人都是一些孤獨的、心懷不滿的、覺得自己不被人愛不被人讚賞的媽媽或妻子。
這樣我們就找到瞭解決問題的關鍵:對她們的日常工作給予足夠的讚賞,她們的嘮叨就少多了。


母親情結

很多女人覺得自己是家裡惟一有理智的成年人。
她們覺得自己的丈夫或男朋友總是像一個小孩。
當然,男人在工作中有很強的溝通技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取得許多成果,往往能比做同類工作的女性獲得更高的薪水。
但是,讓他的另一半感到非常生氣的是,他在家裡從來不動用這些能力。

研究表明,結婚的男人比不結婚的男人壽命更長。
但是,一些已婚男人說,不過是感覺日子更長而已。

而女人的錯誤就在於,看到自己的另一半這種樣子,她就開始把他當成淘氣的男孩而不是能幹的男人。
男人對此的反應就是,你越把他當小孩,他就越表現得像個小孩。
這種態度的轉變是一個危險的開始,將不利於兩人的關係。
男人越是反抗,女人就越是嘮叨;男人越是反抗,女人就越是把自己當做母親,最終結果就是雙方都不再把對方看做是自己的伴侶、情人或朋友。
世界上最厲害的愛情殺手莫過於男人覺得自己的妻子越來越像媽媽,女人覺得自己的丈夫越來越像不成熟的、自私的、懶惰的小男孩。


消除嘮叨的辦法:把你的意思直接表達出來

一對夫婦在比薩店裡發生了爭執,他們的音調越來越高,他們爭論的焦點是到底該點什麼口味的比薩。
妻子想點鳳梨口味的比薩,而丈夫想點胡椒口味的比薩。
妻子開始指責丈夫,說他從來都不聽她需要什麼;她說她討厭胡椒,鳳梨會使比薩敗味的說法簡直是胡說八道。
她還說,如果他肯去買菜做飯的話,他們就不用經常跑出來吃比薩;她不願意經常吃比薩,而願意吃綠色食品,因為經常吃比薩會讓她發胖。
她還說,今天就讓我按照自己的口味選一個比薩,難道這個要求過分嗎?

她的話音一落,整個餐館都安靜下來,大家都想聽聽丈夫有什麼反應。
這個丈夫從容不迫地喝了一口酒,看看地板,再看看功能表,最後才看著他的妻子說:「這並不是比薩的問題,是不是?這是我們之間持續了15年都沒有解決的一個問題!」

嘮叨往往說明雙方在交流和溝通上存在問題。
嘮叨者往往難以直接說出問題的關鍵,而是抓住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來折磨對方。
許多婦女更傾向於採用這種方式。
許多小姑娘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接受這樣的教育:你要聽話、要溫順、要把你的需要放在最後一位元。
當她們長大成人步入婦女的行列以後,她們依然相信,她們的天職就是循規蹈矩,排除困難,被人寵愛。
很多女人覺得自己很難站出來說:「這樣的生活讓我一點都不快樂,我想歇兩周,一個人出去快活快活。
我讓我媽媽幫我照看一周小孩,然後你再請假幫我照看一周,讓我騰出兩周時間出去玩,你覺得怎麼樣?我想我回來之後會更加快樂、更加溫順的。」
要說出這些話,比在餐館裡說出想吃什麼口味的比薩要困難得多。

女人總是希望不用她們說,男人就能夠明白她們心裡想要的東西。
她們希望,如果自己一邊往臥室走一邊打著哈欠說:「我累了,我想去睡覺了。」

男人就會趕快去刷牙,噴點口氣清新劑,穿上性感的內褲,溜進她的被窩做讓人愉快的事情。
可是相反,很多男人只是哼上一聲,又從冰箱裡拿出一聽啤酒,坐在沙發上繼續看體育節目。

他們總是不明白,女人在以一種間接性的密碼來表達她的意思。
而女人只好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床上,覺得自己沒有人疼愛,在滿腹委屈中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嘮叨常常會掩蓋雙方在溝通上日益惡化的問題。
只有女人學會直接說出自己的意思,男人才會變得積極主動。
女人必須知道,男人的頭腦相對比較簡單,他們很少能夠猜到妻子或女伴的話裡所隱藏的含義。
只有兩性雙方都意識到這個回題,他們之間的溝通才會變得容易,從而使嘮叨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消除嘮叨的辦法:說出你的感受

男人不會告訴你,當你糾正他的錯誤的時候,他感覺就像被人閹割了一樣;他也不會告訴你,當你對他嘮叨的時候,他感覺就像小時候被媽媽指責一樣;他更不會告訴你,這時候你就像他媽媽一樣,對他而言沒有任何性的吸引力。
當他知道你認為他只會出餿主意的時候,他感覺自己很失敗,永遠達不到你的要求。
但他不會告訴你,而是沉默不語。

有時候,即使雙方都在說話,也並不意味著你們在真正進行交流。

在婚姻中,幾乎所有的問題,如不忠、家庭暴力、婚姻厭倦、精神抑鬱和嘮叨,都源於雙方缺乏真正的交流和溝通。
女人很少問:「為什麼他跟我說的話越來越少了
男人只會想「
我妻子對我不再感興趣了」,但從來不去跟妻子討論這個問題。

給男人30分鐘的休息

如果你的妻子經常在你面前嘮叨,那就說明她有什麼問題想告訴你,而你不聽;於是她就一直不停地說,直到你聽了為止。
你之所以不聽,是因為她告訴你的方式不對。
女人們總是繞著彎子和自己的丈夫說話。

一天晚上,丹尼爾很晚才下班。
他回到家後,發現妻子蘇陰沉著臉坐在沙發上。
丹尼爾還沒有來得及開口,妻子就朝他發難——
蘇:你真是太不體諒人了!你怎麼又這麼晚才回家?我從來不知道你幹什麼去了!晚飯都涼了!你從來只關心自己,不替別人著想。
丹尼爾:別朝我大喊大叫!你又在小題大做了!我加班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讓我們過得舒服一些……你連這都不滿意!

對父母來說,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你越是重複你的命令,越是抱怨,孩子就越不聽話;你越是對孩子的不聽話不滿,你就越惱火,嗓門也就越大。
你的嗓門一大,孩子就反感。
他覺得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事,你的火有些莫名其妙,所以他也很惱火。
這樣,你們很可能會從一句簡簡單單的「快來吃飯吧」,演變為一場戰爭。


要讓孩子聽話,按你的要求去做,其實很簡單——就是你必須做到自我克制並下定決心。

要有決心的是你,而不是孩子。

你應該告訴孩子,你只要一提出要求,他就必須合作,如果他沒有反應,你就認定他選擇了不合作,然後指出不合作的後果是什麼。

比如說:「傑克,我叫你把扔在臥室地板上的髒衣服撿起來,放在洗衣籃裡。你要是不撿我就不給你洗!」

這時候,自控和堅定起著很大的決定作用。
誰會先讓步呢?
如果你替他撿了髒衣服,你就退回到了起點。
如果你能夠自控,你就聽任髒衣服堆成山,不要答理孩子沒有衣服可穿的抱怨。
這樣做好像有些過分,但可以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營造更好的家庭環境。
你孩子未來的伴侶也不會因為你的孩子有壞習慣而指責你了。


一個孩子的行為,不管好壞,都是父母教導的結果。

不要對孩子嘮叨,而是要訓練他


如果你發現你在不斷地對某個人嘮叨,這就說明是這個人改造了你,使你做他想讓你做的事。
換句話說,是他在制定規則,然後你來遵守這個規則。
比如說,你要求他不要把濕毛巾扔在浴室的地板上,儘管你一再抗議,他還是不斷地把毛巾扔在地板上。
結果,還是你替他撿起了濕毛巾,因為你不喜歡亂糟糟的浴室。
而且,你覺得如果你不撿就沒有人撿,這樣大家就都沒有乾毛巾可用了。
事實上,他知道只要他能夠忍受你的嘮叨,你最終會撿起毛巾的,而忍受嘮叨對他來說只是個小小的代價而已。
所以,是你被他改造了。

你可以這樣來扭轉局面:給每個孩子或大人各分配一條毛巾,聲明這是各人專用的毛巾,每人必須對自己的毛巾負全責。
告訴他們,如果誰把毛巾扔在地板上,你就要把它拿走,因為你不喜歡亂糟糟的浴室。
告訴他們,你要把這條毛巾扔在後院,或放在狗窩裡,甚至放在其主人的枕頭底下。
你放在哪裡都無所謂,讓他們選擇吧!
當你剛開始執行這條規則的時候,會製造許多笑料和混亂,還會得到被懲罰者的抗議。
但是你必須堅持下去,否則你就會被他所改造。

比如說,有人違反紀律之後,你把毛巾藏到了雜物間裡。
等亂扔毛巾的人下次洗澡的時候,你就把這條髒毛巾原封不動地給他,讓他看看用這條濕乎乎、臭烘烘的毛巾來洗澡是多麼難受。
只要兩三次,他就會接受教訓,每次洗完澡都把毛巾掛起來。
同樣的策略可以用來處理髒襪子、髒內衣或者任何你不希望他們亂扔的東西。
這樣,你就從一個被改造者變成了一個訓練者,你也就不用再嘮叨了。
如果你繼續跟在每個人的後面撿毛巾,那就是你自己選擇了繼續接受改造,而且還沒有嘮叨他們的權利。


消除嘮叨的方法:一個值得借鑒的實例

卡邁倫是個13歲的男孩。
他的任務是每週三晚上倒一次垃圾。
他總是說他晚飯後再倒,或看完電視後再倒,或洗完澡後倒。
但他老是忘了倒。
一周接一周,所有的垃圾堆起來,一股食物腐爛的味道彌漫在整座房子裡。
他的媽媽很快地由催他倒垃圾的階段過渡到嘮叨的階段。
全家人不但要忍受垃圾的味道,還要忍受媽媽的嘮叨。
但這並沒有對卡邁倫產生多少影響,他只要做好忍受嘮叨的準備,就可以很快地忘掉整個事情。

後來,媽媽意識到自己被卡邁倫拖進了嘮叨的怪圈。
於是,她決定重新掌握主動權。
她告訴兒子,倒垃圾是他的責任,由於他的失職,全家人都在忍受垃圾的味道。
接著,她警告兒子,如果他下次再忘了倒垃圾,她就要把垃圾放到他的臥室裡。
既然他不在乎房子裡有垃圾的味道,那麼他就應該不在乎跟垃圾睡覺。
這次談話是在一種幽默的、輕鬆的氣氛下進行的,絲毫沒有挑釁意味,但是直截了當。

全家人好不容易又等到了星期三,但是卡邁倫又忘了倒垃圾。
第二天晚上,當他打開被子準備睡覺的時候,發現被子裡面塞滿了垃圾。
他的臥室頓時惡臭不堪。
他得到的教訓就是髒兮兮、臭烘烘的被單。
洗被單是他分內的事,弄髒被單的後果他早就明白了。
後來,卡邁倫再也沒有忘記過倒垃圾。


如何理解愛嘮叨的人

如果被嘮叨者勇於面對自己,承認嘮叨中所提到的事實,並且知道嘮叨者往往是希望得到認可,那麼,他就願意馬上採取行動製造一個雙贏的局面。
人具有被重視的天性。
很多研究表明,全職工作的人比那些整天關在家裡不和外界接觸的人要少嘮叨。
全職工作的人覺得自己對公司的貢獻很大,覺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認可。
同樣地,心甘情願做家庭主婦的人,只要得到足夠的認可和讚賞,也會為自己營造乾淨舒適的家、烹飪美味的菜、照顧全家人而感到驕傲,因而也很少嘮叨。

所以,只有那些做單調的、重複性的工作的人,或不願意待在家裡做家務的人,才會成為嘮叨者。
很多女性覺得每天洗衣服、擦地板、做飯、鋪床、買菜這樣平淡乏味的生活,用不了幾年就會讓人的腦子生銹。
如果再有一個不聽話的孩子,用10分鐘時間就能把她打掃了一整天的房子弄得亂七八糟,那她不變成一個嘮嘮叨叨的人才怪!
她用嘮叨來引起別人的注意,恨不得讓別人和她一樣痛苦才好。

因為人之所以嘮叨,其實都是有原因的,因此,被嘮叨者也要承擔同樣的責任。
嘮叨是雙方缺乏溝通和交流的產物。


給被嘮叨者的忠告

要想獲得雙贏的局面,雙方都必須有所改變,共同承擔責任。被嘮叨者必須認識到自己的責任。

被嘮叨者往往會想辦法逃避嘮叨:他們要麼不理嘮叨者,要麼朝她大喊大叫,設法把她的嘮叨壓下去,要麼乾脆離開房間,要麼為自己找點藉口。
但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靜下來反省一下,看看自己應該承擔多少責任。
被嘮叨者應該明白,嘮叨者是在通過嘮叨來求證自己的價值。

作為被嘮叨的對象,你應該問問自己:
你在聽對方說話嗎?
你理解對方的失落感嗎?
你是否有種優越感,讓對方覺得相形之下自己毫無價值?

你是否覺得因為自己是賺錢養家的人,所以有權利在家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拒絕做家務呢?
或者僅僅因為你是一個懶惰的、不懂得關心人的人呢?
有沒有其他深層的原因,使你不願意去瞭解對方的問題呢?
你想活得快樂嗎?
如果你想活得快樂,那你願意坐下來,和對方好好談談嗎?


給嘮叨者的忠告

如果你是個愛嘮叨的人,你有沒有想過,也許被你嘮叨的人根本就達不到你的要求?
你是不是像父母對待小孩一樣地對待他?
你是不是不管對方的需要和感受,一味地堅持你的要求?你是不是不停地重複你的要求?

如果你對上述問題都回答「是」,那麼請你和對方一起坐下來,用「我……」這樣的語言形式和對方好好溝通一下:
告訴他讓你感到痛苦的是什麼。
不要不斷地重複你的要求。
說出你的需要,然後聽對方說些什麼。
避免使用「你……」的語言模式,因為這可能會引起對方的反感。

如果他還不重新審視自己不守規則的行為,那你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或者要讓他承擔什麼樣的後果?
你將如何來改善自己的形象?
每天做完了例行的家務,完成了自己規定的任務,你有沒有獎勵一下自己?
你想快樂地生活嗎?

嘮叨可以成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嘮叨總是阻礙了你和另一半的正常交流,結果使你對自己的另一半惱怒不已。
但是,按理來說,你的另一半本來應該是你快樂、溫暖和保持動力的源泉。
按照我們提出的策略行事,你的生活會更加快樂,你與伴侶的關係將更為融洽。



Flash 動畫Flash 動畫
 



 



標籤:
瀏覽次數:48    人氣指數:248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人生必看200部奧斯卡經典電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吃堅果保健康/油炸、裹糖加鹽
 
更多功能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