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42209
 逸雲飄然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積善章 第四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積德累功,慈心於物
作者: 逸雲飄然 日期: 2011.09.20  天氣:  心情:
積德累功,慈心於物。


【白話】 力行好事,多積陽功陰德;發慈悲心,愛護生物。

【注釋】 德,內德也,是善有得於己。功,外功也,是善有益於人 。物,兼人言。

【直講】 善心純熟便是德(內德),善事真實變是功(外功。內外兼修)從小到多為積,從低增高為累。

善人家富,要學竇燕山、范文正;就是家貧,也能筆舌勸人,精力辦事。發心要真要堅,用力要勤要久。前賢

說道:凡做善事,必要功德圓滿,方能感格天神,趁早去做,到得積累日子,便是圓滿處。

○ 本句連同下文的眾善『積功累德,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

不可傷;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

不衒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是為善的總要。

○ 慈心,是慈悲的心。這物字,是合天地間的人與萬物,總叫做物。凡有生氣的東西,都有仁,如桃仁、杏仁

花生仁等類。人的仁,便是慈悲的心,初出胞時,就帶來的,這點胎元,斲ㄓㄨㄛˊ削不得,善人時刻想胸中

本善的,趣味認得純熟,一到待人接物,仁便流露出來,時時有一片懇懇切切痛癢相關的意思。前賢說:『人有

性氣清冷的,受福必薄』,乃知慈心,正是胸頭的煖氣。○這句『慈心於物』是積德累功的本,做善人的根源。

【眉批】 是善之修於己;以下,是善之及於人。○慈心便是『仁心』,孔孟言仁數言,日日體味,三年自必有

得。○請參考閱讀《了凡四訓.‧積善篇》。


【例證一】功德來自諸善積

宋朝,鎮江有位太守名叫葛繁,每天都做幾項善事,四十年不曾間斷過;有人向他請教,葛繁說:『我並沒有

什麼奇妙的方法,只是每天做一、兩項利益別人的事而已』。因而就用手指著座椅間的踏子,說道:『如果踏子

置不正,容易被觸到、傷足,我就給它擺正;別人口渴了,我就請他喝杯水;都是利人的,都是好事的。如此

的事情,自卿相至於乞丐,都可做到;但一定要持之以恆,行之長久。』


* 《易》 曰:『積善家必有餘慶。』這『善』字上面一個『積』字,可見得,不是偶而隨便做一些善事,就能

夠把壞命改為好命的;

孟子亦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浩然正氣,乃配義與道,以直養而無害,累積一件一件、無數件的『義』

而養成的,是謂『集義』。

古時,有一位姓顏的人家,要把女兒許配給叔梁紇ㄏㄜˊ(孔子的父親),只打聽其祖先是否積有大德,而孔家

是否富有;認為,只要祖上積有大德,其子孫必然會出人頭地。

孔子稱讚舜之大孝,說:『宗廟饗之,子孫保之。』(舜必能流方千古,子孫興旺)


【例證二】 築堤保民德流芳

明朝,紹興府城北方三十里就是大海,經常海潮水漲,許多農田都淹沒。嘉靖年間,四川綿竹地方一位湯篤

齋公知府事,便盡他的力量,建築海堤百餘里,造閘二十八洞,使海水不入,雨水可出,因此紹興以北三十里

的地方,每年五穀豐收,農地不流害,人民都賴此海岸安定(湯公盡忠職守)。後來湯公轉任了,地方人送別他,

哭泣聲達天空,並為他建祠廟記念,湯公祠廟至今仍在,在三江的地方,受人祭拜不絕。


【例證三】 重命輕財福澤長

福建公卿少師楊榮,其祖上世代以擺渡為生,每當暴雨成災,沖毀民居時,總有人畜貨物順流而下。別的船

隻,總是爭相撈取貨物;只有楊榮先祖以救人為要,貨物一概不取。鄉里的人,都笑他愚笨。

到了楊榮父親出生時,楊家便漸漸富裕。

有一天,一位道人到楊家說:『你祖先有陰德,子孫必當享有榮華富貴,某地龍穴可築祖墳。』於是,就依言,

獲得今人所說『百兔墳』。

後來,生了楊榮,年幼就登科,位至三公, 並得皇上加封曾祖父、祖父官號。至今子孫還是榮華不衰,盡多

賢達之士。


【例證四】 哀矜勿喜更勿怒

鄞一ㄣˊ縣人楊自懲,起初當縣吏,心地忠厚,為人公正。有一次,縣長處罰一犯人,打得血流滿面,還不

息怒;楊自懲就跪地,為犯人求情,請縣長息怒寬恕。縣長說:『此人犯法,違反常理,怎能叫人不怒?』楊自

懲叩頭說:『為政失道,百姓渙散已久。古人說:『如得其情,哀矜勿喜』。這種事破了案,都不能高興;怎麼可

以發怒呢?』縣長因此才息怒。(*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見《論語‧子

張篇‧二十》)

楊自懲家境貧窮,又廉潔自持,從不收受別人財物。碰到了犯人缺糧時,也都盡力救濟,即使自己哀餓也在

所不惜,至誠持善,從小間斷。

(家甚貧,餽ㄎㄨㄟˋ遺一無所取,遇囚人乏糧,常多方以濟之。一日,有新囚數人待哺,家又缺米,給囚則

家人無食,自顧則囚人堪憫,與其婦商之。婦曰:『囚從何來?』曰:『自杭而來,沿路忍飢,菜色可掬ㄐㄩˊ。』

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

後來,生有二子,長子名守陳,次子名守趾,為南北吏部侍郎,長孫也做到刑部侍郎,次孫也做到四川廉憲,

都是出了名的官職,其後裔也都興旺不衰,官運亨通。


【例證五】 全活萬人世代顯

明朝英宗‧正統年間,福建有土匪鄧茂七作亂,百姓從賊者很多,朝廷派布政司謝都事,搜殺東路賊黨。

謝都事恐濫殺無辜,因此先設法取得賊黨名冊,凡沒有參加匪黨組織的人,即暗中給予白布及小旗,教他們

在官兵進城時,插旗於門首,並警戒士兵不得濫殺無辜。因此,全活了萬人的生命。(上天有好生之德)

後來,謝之子孫有中狀元、當宰相、中探花等……,滿門得享富貴。


【例證六】 福建無林不開榜

福建‧莆田有林姓人士,母親樂善好施,常作粉團供應窮人,凡索取者,都照數施捨。有一道人,每日清晨

索取六、七個,三年如一日,從未間斷,他母親也照給無誤,而從未表現出厭惡不高興的樣子。

道人見這位老太太作善事的誠心,實在了不得,就對他說:『我吃你的粉團三年,無以為報,特地前來告訴你,

屋後有一好地,可建造祖墳;子孫官爵,有一升麻子之數目。』後依言埋葬,初代即有九人登科,從此累代不

斷出貴,福建至今還有『無林不開榜』的譬喻。(見《了凡四訓‧積善篇》)


【例證七】 建德若偷鬼神欽

臺州、應尚書,年輕時住山中讀書,夜間常聽到有鬼怪作祟叫鬧,但他都不害怕。有一天,他聽到了鬼在談

話說:『某婦人因其夫外出,很久未見歸來,他翁姑以為兒子死了,逼其改嫁,明天晚上會來自縊,我從此有人

替代,可以轉投生了。』

應尚書聽到了此語,就不聲不響,暗暗地把自己的田地即刻賣掉了,得銀四兩,並假造了一封其夫的書信,一

併寄到了她家。

她的翁姑見信發現筆跡不同。有點懷疑,但繼之一想:『書信就算假,銀子總沒有平白送人得道理吧?我想

孩子一定平安無事才對。』

(*應尚書,捨人所難捨,為人所難為。更難能可貴的是:建德若偷!為而不恃,功成不居。)

因此,也就不在逼他媳婦改嫁。後來,他的夫婿,總算回來團圓。

應尚書又聽到鬼說:『本來有人來替代,卻被那秀才破壞了此事。』

另鬼說:『那你就找他算帳啊!』鬼說:『不行,上天以此人心地善良、有陰德,早已命他為將來『陰德尚書』,

我怎麼能害得了他?』

應公從此更加努力,日日行善,積德甚多。

碰到了饑荒時,必捐獻糧食救災。

遇到了旁人有急難,都盡力給予協助。

碰到了橫逆事,也都能反躬自省,怡然順受,而不怨天尤人。

至今,其子孫登第為官者,累累皆是。(見《了凡四訊‧積善篇》)

 

【例證八】 德被百姓祿自高

常熟縣人徐拭,字鳳竹,其父頗為富有,凡是碰到了饑荒,總是捐獻糧食以賑災救貧。

有一次,就聽到了鬼唱歌說:『千不騙,萬不騙,徐家秀才,做到了舉人郎。』連續幾天唱個不停。

此年,徐鳳竹果然中了舉人。

他父親,因此也就更努力積德行善,從不弛怠,舉凡修橋鋪路,照顧過路的旅客憎人,凡有益大眾的事,無

不盡心盡力。

後來,又聽鬼唱歌說:『千不騙,萬不騙,徐家舉人,直做到都堂。』後來徐鳳竹果然做到了兩浙巡撫。(台

灣南部嘉義亦有『行善團』,募集民間力量,造橋數百座,堅固耐用,造福國人,無為奉獻而不求名、不求利,

真是功德無量,令人由衷敬佩!)


【例證九】 平冤減刑合天心

嘉興、屠康僖,初為刑部主事,常夜宿獄中探查案情,遇有無辜枉獄之人,即暗中簽報案情給主審官(刑部尚

書或侍郎),待秋審開庭時,主審官依此案情審問,無辜之犯人都表心服,因而無罪釋出者有十幾人。

一時,京城裡的百姓,都說尚書廉明公正,而屠公卻從不居功。

  屠公又再上書陳情,曰:『轄治之下四海之廣,百姓眾多,必有許多冤獄之民,應該每五年派一減刑官,詳

加調查以平反冤獄。』

  皇上准其所奏,屠公也被派為減刑官之一員。

  有一天晚晚上,屠公夢見了神靈指點,說:『你命中本應無子;今減刑之議,深合天心,  上天特賜你三

子, 並都享高官厚祿。』


過了不久,夫人就懷孕,後來接續生了三個兒子,名叫應埙ㄒㄩㄣ、應坤、應竣、都是當了大官。


【例證十】 平反冤屈不求報

  嘉善人支立的父親,當刑房書辦的時候,有無辜囚犯被冤枉判死罪,支書辦哀憫之,欲求其生。

  囚犯很感動,告訴他妻子說:『支先生待人很好,也很同情我的遭遇,願意代為洗雪冤情。我們已沒有什麼

可以報答,明天你請他到鄉下、詳述案情過節,並親身奉侍他,他若肯接納,則我就可能平反獲釋。』

他的妻子,流著眼淚答應了。

隔天,支先生到她家裡,她即親切招呼,並告訴他丈夫的意思,願意過給他做女婢。

支先生斷然拒絕,只答應她轉呈案情,盡力而為。

後來案情大白,犯者無罪獲釋,登門道謝說:『先生大德,世所罕見,吾有小女,就送來當ㄚ頭,幫忙料理家

務。此禮可通,還請答應。』支先生只好備厚禮按規矩收納。

後來他的兒子支立,二十歲就登科,官至翰林,孫支高以及子孫,世代也都官運亨通。

* 以上數例,各段所述,雖然情節、做法或有不同,但是都『一心向善』啊。(所行不同,同歸於善而已)

【例證十一】 六祖守網放獐兔

六祖既自五祖處得禪宗衣法,因傳法時機未成熟,故以俗服隱於獵人隊中。獵人命守網,祖乘人不在時,每

放走獐兔之類;如是,經過十六年。遂坐曹溪道場,大宏拈花宗旨,其後得法者眾,門下分為五家,道風澤遠。
標籤:
瀏覽次數:334    人氣指數:1334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積善章 第四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