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72,526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2507177
春未暮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7種低熱量高蛋白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原來汽車天窗還能這樣用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中國含金量才高!
作者:
春未暮
日期: 2015.10.25 天氣:
心情:
中國含金量才高!老總:不管是蔡英文或是台商,你們都別再想著「進軍東南亞」了
.
作者●黃齊元/商周專欄作家
「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我神化,也不要把我妖魔化,我只是一個商人。」
香港富商李嘉誠最近對外界的批判提出回應,起因來自新華社文章,批評李嘉誠「在中國大陸經濟遭遇危機的敏感時刻,
不停拋售在大陸的資產,有失道義」。
從金融的角度,李嘉誠的財技應該拿100分。自2013年起,他開始拋售香港和大陸資產,前後套現近千億人民幣,轉進歐洲,
並將公司註冊地遷往開曼。現在中國經濟成長放緩、房地產泡沫化、A股崩盤、人民幣貶值,他卻可以安然置身事外。
李嘉誠表示在投資過程中,風險和利益都是巨大的,從70到90年代,他一直挺政府,他賺了錢,官方也取得了資金和技術,
讓全世界對中國更有信心。但現在時間點不同了,安全對他來說更重要,所以他要全球布局。
中國大陸對此評價兩極,但基本上認為房地產帶動經濟的時代已過去,與其挽留不如目送,中國未來發展創新經濟需要新一代的企業家,
最近習近平訪美由馬雲等陪同即可印證。
我相信以大陸經濟實力,李嘉誠撤資不算什麼,問題在於其象徵意義。
北京救經濟一定很吃力,外資和小股民跑了沒話說,但李的身分地位不一樣,等於火上加油。
不過李嘉誠的真情表述還是令人動容:「我是潮汕人,也是香港人,還是中國人,也是加拿大籍,最終我們都是地球村的居民」,
體現他全球企業家的格局。
李的聲明值得台灣企業家、民眾和政府好好學習,在貧富對立的撻伐聲浪中,很少台灣企業能坦然面對社會輿論。
李嘉誠不是出走,而是走出去,今天走出去的不只他,中國企業家如王健林(編按:中國房地產集團萬達集團創辦人)和馬雲動作更大,
在全球展開一系列併購。對台灣來說,這也是新戰略,蔡英文提出「新南向」政策,鼓勵企業往東南亞和印度發展。
李嘉誠是自己決定離開中國,但今天很多大陸台商卻因為經營不下去,或因地方政府「騰籠換鳥」而被請走。
台企聯總會長表示大陸台商正處於幾十年來最困難的階段,面臨轉型升級或「打包止血」的抉擇。
難道台商沒有賺到錢嗎?正好相反,他們享受了整整二十年大陸人口紅利的果實,但許多企業未能適時轉型。
台灣經濟走到這個地步,未來只有幾條出路:一是轉型升級,跨入高端或新的領域,二是引進更多人來投資,三是自己走出去海外投資。
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有幾個階段,早期發展內部經濟,接下來要吸引外人投資,最後走向全球布局,台灣在三個環節都有問題。
吸引外人投資和鼓勵本國人投資,何者重要?大部分人會選後者,錯!台灣的外人直接投資(FDI)在亞洲經濟體中屬於末端班,
比很多新興國家都差。
去年台灣FDI約57億美元,新加坡是台灣的十幾倍,越南今年上看120億美元。
我最近參加一個晚宴,一位經濟學者說障礙那麼多,只有傻瓜才會來台灣投資。
我們常把「證券投資」和「直接投資」混淆,其實後者更重要。
越南和緬甸的股票市場非常落後,但在吸引FDI方面名列前茅,台灣是緬甸外資最大來源。
新加坡資本市場有些地方已被台灣超越,但卻是全球企業布局亞洲首選。
目前社會所有的焦點都放在證所稅上,其實這只對證券投資有幫助,而且對象是本地大戶。
講白了,我們搞來搞去,還是用台灣人的錢,在自己的小圈圈裡玩,談不上開放。
中國大陸從「世界工廠」轉型「世界市場」,對台灣企業海外投資有何影響?首先我們應澄清目的是工廠或市場。
假如是工廠,有三種可能:中國大陸、東南亞和印度。第一和第三可能只有郭台銘玩得起,大多數人會選二,問題是這算轉型升級嗎?
去東南亞主要因為勞力成本,這和台商二十年前去大陸沒有兩樣,而且更糟,因為不講中文。
現在連中國大陸都開始轉型機器人和智慧製造,台商還脫離不了昨日模式。
假如是市場,則有四個選項:大陸、歐美日、東南亞及其他新興國家(如非洲),
最富的和最窮的台灣都不敢碰,剩下的選擇只有大陸和東南亞。
差別在哪裡?大陸今天因為有錢,所以算高端市場,東南亞是低端市場,請問何者對台灣來說是升級?
蔡英文在她的新書中提到以東南亞作為台灣農產品市場,但泰國和星馬盛產熱帶水果,對台灣農產品的需求會比中國大陸更大嗎?
我的論點很簡單:任何去中國化的全球布局都會徒勞無功,我們不需要特別傾中,但想要全球化,把中國大陸這塊積木拿掉是不現實的。
蔡英文最近提出「亞洲矽谷」計畫,希望引進國際高階人才,並表示「不需刻意去排除來自中國大陸的人才。」果真如此,值得肯定。
麵包大師吳寶春的徒弟2013年在北京開「原麥山丘」,現已有8家店,年營業額超過新台幣5億,是年輕人結合台灣創意和大陸市場的典範。
台灣人研發的照片拼貼App「拼貼趣」(PicCollage),最近成為台灣第一個全球下載次數達一億次的App,轟動歐美。
上周台灣人成立的亞洲設計師社群平台Pinkoi拿到著名創投紅杉資本900萬美元的投資,目前有2.5萬位設計師,產品銷售區域達63國。
這說明台灣不乏創意,但台灣專業必須和世界(包括中國大陸)市場連結,才會真正有價值。
一群新的台灣人,正敞開他們的心胸、邁開腳步、運用智慧、逐步走向世界,他們將帶來新的希望,重新定義「台商」這個名詞。
.
/
標籤:
瀏覽次數:
91
人氣指數:
1491
累積鼓勵:
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7種低熱量高蛋白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原來汽車天窗還能這樣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