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852618
 Esther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鶯歌陶瓷博物館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小烏來天空步道(詳見相簿)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追風箏的孩子
作者: Esther 日期: 2011.07.16  天氣:  心情:

書名:追風箏的孩子 (The Kite Runner)
作者:卡勒德 胡賽尼
前情提要:12歲的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的死忠僕人哈山,從小一塊長大,情同兄弟,年齡相仿的兩人總是一起玩耍,一起讀故事書。然而一場風箏比賽之後發生的暴力事件,卻破壞了兩人之間親密的情誼,從此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可最後又以兩人始料未及的方式,重新連接起彼此的記憶。

西方人寫故事的手法和亞洲人大不相同,雖然小女子醉心中國古典文學,但卻非常喜愛西方人的現代文學,中國著名的現代文學多以愛情(居多)、戰亂、親情為主,但西方人卻非常擅長描會除了這些話題以外、觸及人心醜陋、走入心靈深處的題材,我想應該是價值觀和教育方式不盡相同的關係。

《追風箏的孩子》便是一例,你可以從小處看到一個十幾歲的男孩主子爾發性對死忠僕人所展現卑鄙、惡意、輕蔑的言行,甚至在他樸人多次保護他,最終被年紀稍長的男孩性侵時,他懦弱內心的獨白:
「他知道我在巷子裡目睹一切,知道我站在那裡,袖手旁觀,他知道我背叛了他,但卻再一次解救我,也或許是最後一次。那一刻,我真的愛他,我愛他遠甚於其他任何人;我想告訴他們,我是草叢裡的蛇,是湖裡的怪獸,我不值得他作犧牲……」

而這次事件後還有更猛然的劇情,炸得我喘不了氣,偏偏在一切終歸平靜後(本書至此才一半),後面仍高潮迭起,或許就像《春膳》作者伊莎貝拉 阿言德說的:「這本小說太令人震撼,很長一段時日,讓我所讀的一切都相形失色」。

標籤:
瀏覽次數:53    人氣指數:453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鶯歌陶瓷博物館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小烏來天空步道(詳見相簿)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