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643098
 yc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綠共黨的台獨一直都只是騙局 !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敬告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誰才在迫害人權在滅絕種族 ??
作者: yc 日期: 2021.07.07  天氣:  心情:
.
~~ 誰才在迫害人權在滅絕種族 ?? ~~


當西方世界不斷以人權和種族滅絕
指控汙名化中國
卻拿不出證據時
反觀
加國被爆

當年以「融入」為名
做文化清洗的
印地安寄宿學校舊址
又挖出200多具孩童遺骨

新發現700多座無主墳

美國邊境的兒童集中營
孩童不僅被迫與家人分離

環境條件極差
更別提還有當年
對紅人黑人的迫害 !
這些可都是證據確鑿 !

所謂的民主國家
尤其是美國
有何臉面指控中國
或其他所謂的非民主國家 ?!


拜登禁止媒體採訪集中營
也不准國際訪美溯源新冠
憑什麼卻一直
要求中國開放讓人任意參觀 ?!


.


215具原住民童屍寫下的駭人歷史!
以「融入社會」為名的加拿大寄宿學校
再曝慘案
-- 風傳媒

加拿大一所寄宿學校舊址
近日發掘出多達215具童屍,
年齡最小的只有3歲,
據信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
原住民兒童受害者,
當時的加國政府
強行將他們與父母拆散,
以「融入社會」之名
送往寄宿學校,
這些孩子最終卻死於虐待。
駭人發現再次掀起
加拿大文化滅絕政策的黑歷史,
但也讓曾就讀學校的倖存者
證實多年來的心中疑惑。

《紐約時報》
(the New York Times)報導,
加拿大卑詩省甘露市的甘露市
印地安寄宿學校
(Kamloops
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
近日在地底下發現多達215具童屍,
年紀最小的只有3歲。

《多倫多星報》
(Toronto Star)報導,
甘露社群早已懷疑校園裡
藏有受害兒童的遺骸,
聘請透地雷達專家
仔細掃描寄宿學校的地面,
終於在上星期完成確認。
卡西米爾被告知200多名兒童
可能都屬於其族人,
「令人痛苦又震驚,」她說。

挖出大批骨骸的消息確認後,
甘露社群27日聲明表示:
「那些難以想像的死亡曾被述說,
但甘露市印地安寄宿學校
從未有過紀錄,
如今終於被證實了。
過去一週來,
經由一批透地雷達專家的幫助,
赤裸裸的真相和初步發現
終於得以曝光——
確認找出215名該校學童的遺體。」

當地族長
卡西米爾
(Rosanne Casimir)表示:
「就我們所知,
這些失蹤孩子的死亡
從未有過記錄。」

「這是嚴苛的事實,
但也是我們的事實,
我們的歷史,
這是我們一直以來
努力要證明的事。
對我而言,
一直都是一段非常恐怖的歷史。」

甘露市是加拿大
第一民族蘇斯瓦族
(Secwépemc,英語:Shuswap)
甘露分支的
傳統居住區域,
1811年英屬殖民政府
將蘇斯瓦族
依居住地分成17個分支,
甘露(Kamloops)
是由蘇斯瓦族語
「Tk’emlúps」
轉譯而來,
意為「合流點」,
因為當地是
湯普森河兩條支流的交匯處。

以「融入」為名的文化清洗

根據CNN報導,
甘露市印第安學校是全國最大的
印地安寄宿學校之一,
從19世紀末開始
一直由天主教會營運,
到1960年代才由政府接手管理,
又過了10年才關閉。
目前被用作
博物館和文化場館等用途。

印地安寄宿學校系統
(Canadian
Indian residential school
system)
早在18世紀已經出現,
其理念
出於白人殖民者的種族主義觀念,
認為
原住民需要摒除傳統文化的「惡習」,
學習基督教文化
並融入加拿大社會。
加國政府於19世紀晚期
正式認可並大規模設立寄宿學校,
強行將原住民兒童與父母分離,
送往遙遠的學校
學習英語並禁止他們講母語,
達到文化清洗的目的,
教會系統
則是主要管理者和壓迫者。

然而,
備受歧視的原住民兒童
進入這類學校後,
不僅要面對
語言不通和思鄉之苦,
許多學校資源匱乏
又採取嚴酷的體罰教育,
孩子被虐待或性侵
也無人聞問,
自此人間蒸發,
父母更不知從何找起。
一直到1996年,
加國才關閉最後一間寄宿學校。

加國
「真相與和解委員會」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Commission)
2015年粗估,
至少4000名至6000名原住民兒童
死於非命,
超過15萬家庭受害,
但實際數字恐怕多出好幾倍,
該委員會也承認
永遠都不可能算出真正的數據。

超過百年的滅絕政策
還讓原住民文化幾乎斷根,
所幸
在相關團體的積極發聲之下,
近年加國政府才開始承認
並正視這段「黑歷史」。
加拿大總理
杜魯道(Justin Trudeau)
上任以來多次為此道歉,
還曾在聯合國大會
公開自掀家醜,
表示自己「極為羞愧」。

倖存者的恐怖記憶

前院生麥里歐
現在是
上尼可拉社群(Upper Nicola band)
的族長,
他指出,
數十年來他和其他院生都曾好奇,
那些同學和朋友
為何失蹤、又去了哪裡?

「人們有時候就不再回來,
我們還替他們開心,
以為他們逃走了,
其實不知道他們發生了什麼事,」
麥里歐回憶:
「也有討論過他們可能死掉了。
但得知這個消息讓我了解,
當時還是小男孩的我
有多堅強才能活到今天,
因為我知道很多人再也沒有回家。」

麥里歐表示,
在他的家族裡,
好幾代人都曾在寄宿學校受到虐待,
可怕的記憶至今還令他恐懼,
甚至拿戰俘作為比喻。
「我受到的虐待有物理的,
也有被性侵的。
1966年在校期間,
我一點都不想活下去,
那段經歷改變了我。」

麥里歐回憶,
他在當年與6個兄弟姐妹一起入學,
「我父母也去過這間學校,
但那不是個選擇,
而是法律強制我們入學。
父母明知在那座學校經歷了什麼,
卻還是不得不把我們送去,
我只能想像他們當時的心情。」

但麥里歐認為,
從母校發現這些骨骸
也是一種契機,
能幫助當地社群
討論在寄宿學校受到的虐待,
人們可以開始談談
這種跨越數代的深刻創傷。
他表示,
自己現在只想參與療癒創傷,
而非指責任何人。

「我已經原諒了,
原諒我的父母,
原諒施虐者,
我掙脫了那所學校帶給我的鎖鏈,
不想再活在那個地方。
但我也想確保的是,
那些回不了家的人
獲得承認與尊重,
並以好的方式帶他們回家。」


.


美國邊境「兒童監獄」曝光 
拜登禁採訪
-- 香港文匯網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道)
美國經常打着「人權」的幌子,
對他國指手畫腳,
對於發生在自己國內的人權問題
卻視而不見,
這種雙重標準
近日又增加一項例證。
自從現任總統拜登上台後,
愈來愈多拉丁美洲非法移民
湧往美墨邊境,
有媒體前日公開德州一間
非法移民兒童收容所的照片,
顯示設施環境擠迫,
毫無社交距離可言,
大量兒童
只獲發急救用太空毯保暖。
提供照片的
民主黨眾議員奎利亞爾表示,
因為拜登政府
拒絕讓記者視察邊境設施,
所以決定公開實情引起公眾關注。

拜登上台後
承諾採取更人道的方式,
處理從南部邊境湧入的非法移民,
其中一項措施是
不再遣返沒有成人陪同的移民,
由邊境政府部門接收,
再交予
他們身在美國的父母或寄養家庭。
不少拉美地區民眾
因此憧憬美國放寬移民政策,
紛紛聯群結隊北上,
人數已經遠遠超出
邊境地區的處理能力,
移民問題亦再次成為
近日美國最大政治爭議。

近乎身貼身 疫症溫床

奎利亞爾向媒體提供的照片,
是上周六於德州唐娜
一個邊境設施拍下,
設施由多個營帳連接建成,
內部以透明膠布簾分隔成8個空間,
主要收容未成年移民。
照片中可見兒童們都有戴上口罩,
但環境擠迫,
無法保持最少2米的社交距離,
近乎身貼身,
他們大多躺或坐在地上,
以太空毯保暖,
亦有人在看電視。

奎利亞爾透露,
每個膠布簾分隔的空間
理應最多容納260人,
部分卻容納達400人,
亦有曾接觸被收容兒童的
律師或關注組織透露,
這些兒童
有時會連續數日
被禁止走出營帳,
甚至沒有足夠肥皂或食物。

公開照片踢爆 黨友嘆息

相較前朝政府
曾數次准許外界視察邊境設施,
拜登政府至今
一直禁止人權律師或媒體
進入設施,
奎利亞爾表示,
他決定公開照片的其中一個原因,
就是因為拜登政府拒絕媒體進入。
他表示
「我們必須將這些兒童
當成自己的孩子般照顧」,
敦促白宮與中南美洲國家合作,
防止移民再湧往美國,
又感嘆即使拜登政府的動機良好,
問題亦難以處理。

按照拜登政府計劃,
現時正趕建新的收容設施,
可讓邊境巡邏隊將約 5,000名兒童
交予環境較佳的衞生部設施,
但即使政策規定,
邊境巡邏隊最長只可拘留兒童3日,
由於人數太多,
有時亦需拘留長達一周。

白宮發言人普薩基
前日為這宗不人道的事件辯解,
表示當局正設法
在未來數日至數周間,
為兒童移民提供
可較長時間逗留的設施,
確保他們可取得
醫療、教育以至法律資源;
又指拜登政府過往一直強調,
邊境巡邏隊的設施
並非收留兒童的合適地方,
不過若不收留兒童,
就只能驅逐兒童,
讓他們踏上「兇險旅程」,
同樣不是正確選擇。

黨友政敵皆不滿 拜登兩面不是人

美國總統拜登自1月上任以來,
推行政策方面大致順利,
包括成功加快新冠疫苗接種、
通過經濟紓困方案等,
不過近期大量非法移民
從美墨邊境湧入,
拜登政府無力處理,
令他受到
共和黨人以至民主黨黨友批評,
共和黨指責
邊境危機是拜登一手造成,
民主黨則批評
移民遭受的待遇不人道,
又指拜登的政策欠缺透明度,
令拜登陷入
「兩面不是人」的困境。

特朗普:簡直瘋了

共和黨近月因
彈劾前總統特朗普等問題
陷入分裂危機,
不過在移民問題上則槍口對外,
批評拜登對非法移民
持開放態度,引起邊境危機。
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指出,
雖然拜登政府不承認
邊境發生危機,
但全美都見到問題如何嚴重;
特朗普更火上加油,
直指邊境情況「簡直瘋了」。
代表德州的
共和黨參議員科爾尼,
亦聯同亞利桑那州
民主黨參議員西內瑪發表聲明,
敦促拜登採取措施處理。

拜登雖然不再拆散非法移民家庭,
但大量無成年人陪同的兒童
湧入美國,
對政府構成沉重壓力。
跨黨派議員
上周視察邊境收容設施後,
民主黨參議員墨菲指出,
看見數百名兒童
擠在一個「沒有分隔的大房」,
當一名13歲女童向他訴說
被迫與祖母分開的痛苦經歷後,
自己更難忍淚水。
曾因拍攝
美墨邊境非法移民照片
獲獎的攝影師穆爾,
在《華盛頓郵報》撰文,
批評美國的移民政策,
只是從特朗普的「零容忍」
變成拜登的「零透明度」。

.
標籤:
瀏覽次數:251    人氣指數:2231    累積鼓勵:9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綠共黨的台獨一直都只是騙局 !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敬告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