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067785
 大氣鬼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梅嶺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天籟之音室內樂團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2011十鼓節(上)
作者: 大氣鬼 日期: 2011.02.04  天氣:  心情:


2011十鼓節


蔗香百年。鼓祈太平


昨天的日記
忘記備份了=.=


2011十鼓節開跑了
每年春節都會熱鬧登場
今天一早就特地跑到仁德糖廠來

雖然開幕式是早上九點才開始
不過一早我就跑過去了
時間還沒八點
現場除了我
根本也沒看到其他的遊客

舞台上正在進行彩排的隊伍是
日本的野武士太鼓團






然後接下來換韓國平澤農樂團彩排


最後是台灣十鼓擊樂團


彩排完後
時間也快九點了
這時人潮也終於陸陸續續出現了

早上九點開始
會進行開幕式

這時最先出場的是
韓國-平澤農樂團

平澤農樂團是韓國知名的國家級樂團,起源於1950年代,是韓國傳統農村樂曲舞蹈藝術的始祖之一,深具有獨特的藝術展演風格,享譽國家文花資產之殊榮。
以韓國農村節慶歡樂氣氛所待甕出的鼓藝打擊方式,特技表演所展現的農村藝術特質,廣受國內外好評與讚賞。

<四務農樂 >
韓國傳統民族樂器「四物」-圓鼓、長鼓、小鑼及銅鑼,配合身段及節奏一同演出,呈現出傳統的甩頭舞蹈。在四個樂器的巧妙組合之下,形成富有韻律及節奏的演出利用天地、人及陰陽調和的觀念,在演出中產生絕妙的對比與和諧。

「四物」是農耕文化中,為活躍生活氣氛而產生的一種農樂表演形式。四物原是指佛教儀式上用的木魚、雲板、法鼓、梵鐘,現在專指這四種樂器。「四物表演」是由農樂發展而來,採用農樂中富有韻律的音樂和絕妙的演奏技法,從而形成的一種舞台表演藝術。

 

在平澤農樂團先來段開場後
就分別請文建會許處長
和台南市前市長許添財來上台致詞
 

貴賓致詞完後
再繼續各團聯演的開幕式

接下來出場的是日本 士太鼓團

野武士太鼓團
野武士1955年成立於日本九州, 承襲日本傳統武士精神, 義勇仁禮誠的高清譽,
以粗獷豪邁的表達意境, 呈現出獨特鼓樂打擊。 野武士常見於日本電視台演出,
每年都參與多次國內外大型節慶。


首先野武士先帶來的是
<搖擺武士 >
這首曲目是野武士的開場曲。令人振奮的曲調以及瘋狂的舞步總是能夠激起觀眾的熱情。


<阿修羅 >
阿修羅無印度教的戰神。三張臉及六隻手臂的形象在這個作品中被完美地以及激烈地呈現出來。


相機又過熱了
所以分成了兩段=.=


在野武士之後的是
同樣日本隊的藝力太鼓團

藝力太鼓團
以揉合傳統與現代、多元及熱情為演出方式的日本藝力太鼓團,成立於2004年,他們都是京都立命館大學太鼓社的同學,畢業後因志同道合,在團長垰口(Taoguchi  Hiroaki)的提議下,組成了藝力太鼓團,他們期盼能從業餘朝向職業鼓手的目標前進。他們到各地學習傳統和太鼓擊打技藝,但在保存傳統太鼓技藝時,亦加入新元素,為傳統樂器注入新生命。

不過先來段主持人講解時間


在主持人講解的同時
舞台上也準備的差不多了
那就繼續看下去
由藝力太鼓團
為我們所帶來的精彩演出吧

<尾鷲水面 >
以於三重縣尾鷲是流傳的民謠所編曲,創作出在原來的歌曲裡沒有的太鼓伴奏。被做為酒席的鬧曲祭典的歌舞曲而廣知,原本則是魚夫之歌。描繪大海的寬廣及深度的太鼓演奏其歌詞的一部分則是BATI-HOLIC的創作,示視出奔向自由的渴望。

後段因相機過熱
所以沒錄完整=.=


<火花鼓 >


<彌次喜多 >


中場主持人講解時間


再來要出場的是韓國的發光打擊樂團

發光打擊樂團
「發光打擊樂團」是由韓國一群熱愛音樂的年輕大男孩所組成,在良好的音樂基礎訓練上,結合聲光世界、奔放自由、輕快節奏、與創造性的打擊樂團。他們善用韓國樂器和西方樂器,以及日常生活中取得的素材,創造出一個活潑動感的音樂世界。

<伴隨之音 >
三名活躍的打擊家表達出打擊樂純粹的效果,搭配鼓樂隊的伴奏使節奏呈現極協調之美。


之後是日本-舞太鼓飛鳥組
不過曲目不知道(沒錄到==)
 



又到了中場主持人講解時間


十鼓擊樂團
「十鼓擊樂團」成立於2000年春天,『傳創台灣土本文化,發揚鼓樂藝術薪傳』是團長〝謝十〞老師成立樂團之最大發展目標。而「十鼓」的涵義是延續創辦人的創團精神,「十」字代表著鼓棒交疊,匯集十方的能量,共同凝聚團結的力量,此外,十鼓擊樂團亦秉持:傳創本土擊樂、普及全民鼓術、落實人本教育、開啟多元智慧、推動特教啟蒙,廣納世界文化、為推廣鼓樂藝術之宗旨目標。有鑑於此,「十鼓」堅持以傳創本土擊樂藝術為定位,期望藉此喚起國人對傳統鼓樂的重視,並集結所有鼓術愛好者,共同建立屬於這塊土地的鼓術風格,更期望能使台灣在世界上成為著名的【鼓樂之島】。

<曲目-大破連環 >
作者以台灣民間本土宋江陣的鼓樂為素材,配合水滸傳宋江大破連環馬的故事加以改編,將民間宋江陣的鑼鼓點結合吹管樂器及銅器,增加本曲的藝術性,全曲共分三段。
一、督軍校陣:號角聲劃破天際,戰鼓響起,宋江親自校閱 三軍樂團奏出主題。
二、兵分十路:宋江令下兵分十路,群鼓齊鳴,尤如萬馬奔騰,敵不可擋。
三、大破連環:大鼓豐富的音色變化,排鼓與舟山鑼的對話尤如兩軍將領最後一擊,尾聲勝軍奏出凱歌而歸。

 



<山之喚 >
2002年孟秋完成,作曲者有感於阿里神山中巍巍矗立的神木群氣勢,將其精、氣、神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精神譜成此曲。雖然神木群經歷了天災及人為砍伐,可是每次的考驗它仍然屹立不搖,無懼於任何的焠鍊。
今借由群鼓側立及挺立的天鼓來詮釋巨木群高聳入雲壯闊的氣勢,以力拔山河的鼓樂貫串全曲,依立鼓、側鼓、三音鼓、小堂鼓四部輪奏,以雷霆萬鈞的群鼓氣勢震懾全場,充份展現出阿里神山神木群的生命力。


早上的開幕式到此結束
再接下來是下午的節目

下午一點整
首先出場的是十鼓擊樂團


一樣再帶來
<大破連環 >


第二首曲目
<風馳雷掣 >
2004年孟春作,寫意於雲雷頂端,由天俯瞰〝風馳雷掣〞之情境。曲意充滿意象,氣派中帶有神祕,全曲共分為(1)雷鳴  (2)甘霖  (3)雷火 (4)雲雷 (5)雷息 五大段落,聽完此曲心神寧靜、平和,讓人感受到宇宙間浩瀚的力量。演奏中首度以〝板鼓〞駛入曲中,形容雨滴聲,並以四棰演奏及三音鼓突顯鼓樂和聲。此曲手法有獨特風格,節奏之美單純、自然是一首2004年度新作品。


第三首曲目
<雷霆交鋒 >
2004年仲夏完成,全曲充滿原始與動感的節奏,以8/8拍及6/8貫串全曲,作曲者首次將擊樂的意象,以雷霆交鋒氣勢時而齊奏,時而分部、時而獨奏,加上肢體展現出誇大的張力,使曲隔呈現一種原始又現代的獨有特色,聆賞者將感受到活力四射的影音魅力與震撼。


第四首曲目
<山之喚 >


相機過熱了
又再分成了兩段


下午兩點是
日本-藝力太鼓團
但先來段彩排






接下來才正式進行表演


不過相機又過熱了
後面一小段沒錄到

沒關係
還有下面的演出




由於表演的太棒了
所以又來了段安可曲


時間來到下午三點
由台灣十鼓擊樂團演出
但第一段曲目什麼我不知道
只知道後段是
<鳳邑埤塘>

<鳳邑埤塘>
鳳山台地自鳳鼻頭蜿蜒北上,到了過埤國小東側,正是鳳尾山;鳳尾附近有許多小土丘,名為「鳳彈山」(鳳卵),鳳卵吸收了日月精華,在春的清晨靜悄悄的迸裂開來,一隻隻的小鳳凰,正好奇的聞取春的氣息...。以百鳥王之姿,初試啼聲振翅飛舞,春遊大地逆著風翱翔飛揚,越過埤塘山川,俯瞰埤塘裡魚兒悠游,伴隨蛙鳴悠遊於天際之間。


第二首曲
<雷霆再現>
此曲是繼雷霆交鋒後再度以雷霆為名的第二部作品,展現出的音樂動感及活力更甚於雷霆交峰首部曲。其演出中的聲光將再度挑戰您的感官神經,並測驗您的心跳脈搏指數,層遞對位的曲式將讓您二度領教到鼓樂藝術的變化莫測與超現實的震撼體驗。

註:(雷霆鳳現=雷霆再現?)
曲目介紹單上打雷霆再現
所以我也打雷霆再現



再下來這幾首曲目不知道
因為相機一直過熱
前面在講解的都沒錄到
反正都錄下來了
就PO上來搂


下面這與應該是<鼓舞歡慶>
因為我聽到有台語歌的部分出現
<鼓舞歡慶>
此曲之創意源自於台灣民間之跳鼓陣,因有感於跳鼓陣係台灣本土鑼鼓之一大特色,但原節奏點單調,難以成曲,今將其節奏風格跳脫傳統四分音符演法,並融入其深具代表性之基本步伐,同時置入旋律於曲中,並加以閩南語調譜曲,充份描寫出台灣民間之熱情及樸實無華的鑼鼓文化是2004年的第三部鼓樂作品。




這首曲目不知道


下一首是尺巴演奏
註:中國的南蕭
就是由唐朝的尺八發展而來


最後加安可曲


下面這是今天拍的照片

野武士太鼓團





十鼓擊樂團


















藝力太鼓團
































標籤:
瀏覽次數:345    人氣指數:1145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梅嶺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天籟之音室內樂團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