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28269
 甜心寶寶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皮膚癌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鼻咽癌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血癌
作者: 甜心寶寶 日期: 2011.05.31  天氣:  心情:
血癌
俗稱『血癌』的白血病
血癌在進幾年的發生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而除了遺傳之外,病毒和輻射污染等,都可能是導致血癌發生的原因。俗稱『血癌』的白血病,目前雖然已從台灣十大癌死因中除名,但仍是女性癌死因的第十位,小兒癌病的首位,且發病的人數更有逐年增加之勢。
白血病的成因
白血病的成因是多重的包括:
基因突變(如唐氏症)~
暴露於有放射線污染的環境(如車諾比爾核爆意外)~
病毒感染(如日本幾種的HTLV-I病毒)~
化學物品的刺激以及體質的因素(癌基因的表現型)~
都是目前醫學上認為可能導致白血病的成因。
急性與慢性兩型
白血病的發生是血液或骨髓內白血球不正常的過度增生,而其成因及臨床表現皆不相同,一般分成急性與慢性兩型~
兒童的白血病多屬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成人大都是急性骨髓性或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尤其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多為60~70歲以上的老人。
症狀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症狀常以貧血、高燒部退(三天以上)及出血不止等傾向來表現,約有4成的病人會出現身體多處皮膚的紫斑、點狀出血或牙齦出血不止~
尤其是經血不止或拔牙後流血不止,經送醫後發現是白血病者亦步在少數,但最早的症狀可能是全身倦怠。
慢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較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但會感到倦怠、精神不振、皮膚常出現紫斑淤血,也比較容易感冒或發燒~
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則常出現頸部淋巴腺腫大或脾臟腫大~
因症狀不明顯,往往必須是透過常規的血液檢查後,才發現有不正常、不成熟的白血球,才被診斷出白血病~
老年人:
一般來說與年輕者並無不同,但少數病例會出現泛血球貧血症,也就是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都顯著地減少,此時很容易病發敗血症(細菌感染)以及嚴重出血。
兒童:
會產生骨痛,腿骨或胸骨等部位的疼痛。
檢查
血液檢查
白血球數目過多加上不成熟的血芽細胞,是診斷白血病最早且最有力的證據。因此,白血病是最簡單的診斷方法就是血液檢查,以及髖骨或胸骨柄的骨髓穿刺檢查。
從顯微鏡下檢查血液及骨髓白血球的變化情形,即可確定判斷及慢性與多數亞型的白血病,這些資料及最後的診斷,將影響醫師判定治療的方向以及藥物的選擇。
另外染色體的測定、分子生物學檢查,都可以作為評估預後的參考。小兒白血病以及部分高危險群的成人仍需加做脊髓穿刺,以加強中樞神經系統的監視。
治療
白血病的治療,依急性或慢性以及淋巴球或骨髓性(非淋巴球性)白血病,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急性白血病的治療越來越進步,病人在藥物的控制下,多有不錯的治療成果,相較之下,慢性白血病則較以控制病情為主。
但大致來說,均是以化學治療為主。白血病化學治療的第一階段為「誘導性化學治療」,目的在殺死不正常的血癌細胞,已達成完全緩解,故又稱【緩解性治療】。
預防
輻射線污染的受害者(如輻射屋)需定期做血液的常規檢查。
維生素B6有促進分化及減少血癌細胞不正常增生,已得到部分學者的認同,惟需更多的資料及研究加以證實,但在日常生活中亦可多加攝取富含維他命B6的食物,如綠花椰菜、全麥麵包等。當發現有白血球或其他血球數目增加或減少,且原因不明者,應到血液專科門診進一步檢查。
血癌的高危險群
家族中有罹患白血病或醣氏症候群者~
家族中有罹患神經纖維瘤者~
過去曾接受過甲基類化學藥物治療癌症~
生活環境中受輻射線污染而受害者~
曾被證實有不正常的染色體或抑癌基因缺損者~
曾受HTLV-I(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感染者~
「實質性強化治療」
待病患達成初步的完全緩解後(一般需時30天 ),接著進行第二階段的加強性治療,或稱「實質性強化治療」,其目的在清除殘餘的癌細胞;而做完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的治療之後,有些病人可能還需做為期二年的「維持性治療」。
然而須注意的是在治療的過程中,病人常會有些副作用,如掉髮、噁心等,甚至有出血或細菌感染等情形出現,此時醫師多用抗生素或輸入血小板來控制治療。而現代科技進步,白血病已非絕症,病人和家屬應有信心和醫師做配合與治療,不要輕言放棄。
標籤:
瀏覽次數:114    人氣指數:1514    累積鼓勵: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皮膚癌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鼻咽癌
 
給我們一個讚!